刘 可 王宇婷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及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废水量越来越大,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也越来越受关注。2012 年山东省政府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为贯彻相关政策要求,同时满足工业园区未来的废水处理需求,滨州市某废水处理厂需实施提标扩容工程建设,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的V 类标准(TN≤15mg/ L)
废水厂现有处理规模为6 万m3/ d,厂区总占地约8.6ha。现有处理设施分四期建设,并经历过多次改造,其中一期工程规模0.7 万m3/ d,二期工程规模1.1 万m3/ d,一期、二期工程采用反应斜管初沉池+ 水解酸化+A2/ O 生化池+ 平流沉淀池+ 芬顿+ 三沉池+ 人工快渗工艺;三期工程规模为1.2 万m3/ d,采用反应斜管初沉池+ 臭氧预氧化+ 水解酸化+ 改良A2/ O 生化池+ 平流沉淀池+ 芬顿+ 三沉池+ 人工快渗工艺;四期工程规模为3.0 万m3/ d,采用反应平流初沉池+ 水解酸化+ 改良A2/ O 生化池+ 中进周出二沉池+ 芬顿+ 三沉池+ 人工快渗工艺,全部废水合并后采用次氯酸钙消毒,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 标准。
1.2.1 废水处理难度大,尾水排放标准高
本项目废水处理厂主要接纳以印染、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废水及部分城区生活污水,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差、生物毒性强、水质水量不稳定等特点[1],处理难度大。同时,本次提标改造及新建扩容工程主要出水污染物指标需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 类标准(TN≤15mg/ L),标准的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处理难度。
1.2.2 用地紧张,改造期间不能减产
污水厂内剩余用地紧张,需在保证现有设施不减产、不降标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拆建工序实现提标和扩容,实施难度大。
1.2.3 现状设施复杂
本项目废水厂共经过4 期建设,每期又经历过不同的改造,部分设计资料缺失,现状处理设施较多,设施缺乏整合。
本次扩容工程主要服务于片区新增的印染、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类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部分城区生活污水,结合部分实测数据,综合确定本次提标改造设计进水水质如表1 所示。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一览表 mg/ L
通过对废水处理厂现状构筑物设计参数分析,并结合现场运维人员反馈信息,对现状能力不足的处理构筑物分析如下:
(1)原一、二、三、四期水解酸化工艺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5.5h、11h、12h、6.6h,一期和四期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水解酸化效果较差,生化池出水COD 偏高。
(2)原厂区采用传统芬顿工艺进行COD 的深度处理,实际处理效果尚可。但运行过程需调酸调碱,运行管理难度较大[2];水质波动或运行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出水COD 波动,存在一定的超标风险。因此,往往需要过量投加药剂造成浪费,污泥量也较多,运行成本较高。
(3)原一、二、三、四期共用人工快渗池22 座,平均表面负荷2.5m/ h。人工快渗池负荷较低,运行效果好,但占地面积较大,集约程度较差。
(4)原厂区设脱水车间一座,采用带式压滤机,现场操作环境较差,污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生化池污泥浓度较高,污泥老化严重。
针对设计难点及设计进出水水质,本次提标扩容工程设计考虑优先对处理设施不足的部分进行改造,并拆除整合部分占地较大、布置分散的设施进行整合,再通过新建构筑物实现现有设施的提标和厂区的扩容。
3.2.1 现有设施提标改造
针对一期、四期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考虑在水解酸化池内增加悬挂式弹性填料,以增加水解酸化池总的生物量,提高处理效果。
在现状处理设施氨氮、TN、SS 及TP 指标可以达到V 类水指标的情况下,提标工艺重点考虑对COD 的去除。尽管芬顿工艺对COD 去除效果尚可,但考虑到运行成本较高等因素,本次新增活性焦吸附池作为COD 的保障工艺,原芬顿工艺可考虑减少投药量甚至作为应急处理工艺运行。新增活性焦吸附池的用地通过拆除5 座占地较大的人工快渗池实现。由于快滤池原设计负荷较低,拆除过程可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实现不减产、不降标改造。
于现状脱水车间旁的空地新建污泥脱水车间一座,建成后再对现有污泥脱水车间设备进行更换,以保证改造期间污泥脱水工艺的正常运转。
3.2.2 新建工程方案选取
考虑到原有工艺运行效果较好,本次扩容工程设计继续沿用原有处理工艺的总体思路,细节上取消运行成本较高的芬顿工艺,新建活性焦吸附池以保证COD 达标。新建活性焦吸附池与提标工程合建,以整合全厂的深度处理工艺。
(1)粗格栅、细格栅工艺通过更为集约化的超微一体化分离设备替代,并将设备置于水解酸化池上方;
(2)二级处理工艺采用合建式改良A2/ O 工艺,通过将二沉池叠建于生化池池顶,将泥水分离工艺与生化池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节省占地;
(3)深度处理采用占地较省的磁混凝高效沉淀池。本项目新建5 万m3/ d 的处理设施实际占地仅2.5ha,用地指标相当于原有设施的一半,节地效应显著。
综上所述,本工程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提标改造工程工艺流程图
(1)功能:通过混凝+ 超微气泡分离的的原理去除污水中的COD、SS 及总磷等污染物。
(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0000m3/ d;1# 设备处理能力600t/ h;1# 设备2 台;2# 设备处理能力450t/ h;2# 设备2 台。
(1)功能:通过水解酸化反应提高污水可生化性,通过后续好氧池组合,提高对污水COD 的去除效率。同时可将部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提高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抗毒、抗冲击负荷能力。
(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0000m3/ d;水解酸化池形式为折流式;总体尺寸为B×L=56.4×17.7 m;停留时间6h;有效水深H=8.0m;悬挂式弹性填料的填充率为25%。
(1)功能:在生物反应池中营造缺氧、好氧环境,利用生物反应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降解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生化池顶叠合建设泥水分离模块(二沉池),实现高效、节地的生化与泥水分离相结合的一体化工艺。
(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0000m3/ d;总体尺寸为B×L=56.4×82 m;有效水深H=7.9m;系统污泥浓度4000mg/ L;总停留时间T=16.0 h,其中厌氧区停留时间1.0h,缺氧区停留时间3.0h,好氧区停留时间12.0h;硝化液回流比为133%~400%;缺氧池至厌氧池回流比为100%~200%;好氧池泥龄为15d;最大气水比为7∶1。
(3)主要工程内容:生化池设置一座分为可独立运行的两格。厌氧区共设4 台潜水搅拌器,每格2 台,单台参数φ1200,N=3.1kW;缺氧区内共设8 台潜水推流器,每格4 台,单台参数φ1200mm,N=3.1kW;好氧区采用鼓风曝气,曝气器采用板式曝气器形式,以充分实现环流效果,曝气器参数B=200mm,Q=12m3/ m·h,L=1000m。好氧池池顶设置泥水分离模块,升流区表面负荷1.3m/ h;好氧区至缺氧区共设6 台混合液回流泵,采用穿墙泵形式,单台参数Q=833m3/ h,H=0.85m,N=3.75kW,变频控制;缺氧区至好氧区共设4 台混合液回流泵,采用穿墙泵形式,单台参数Q=1111m3/ h,H=1.0m,N=6.75kW,变频控制。
(1)功能:为生物池好氧区提供气源。
(2)设计参数:生物池供气量244m3/ min,风压90 kPa。
(3)主要工程内容:设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1 座,外形尺寸L×B=20.0m×16.0m,H=5.5m;鼓风机房内另设离心风机3 台,2 用1 备,变频,单台参数Q=122m3/ min、H=9.0m、N=230kW。
(1)功能:将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进行混凝沉淀,通过化学试剂去除TP 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出水SS,保障后续活性焦吸附池的稳定运行。
(2)设计形式:高效沉淀池设置2 组,单组平均流量2.5 万m3/ d。高效混凝沉淀池主要有反应池、澄清池、加药系统、污泥回流及介质回收系统。将二沉池污水送往反应池并投加介质混合,通过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和磁粉(加速絮体沉淀),进一步去除总磷及SS。并在澄清池沉淀后排放,产生的污泥回流至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前段。
(3)设计参数:机械搅拌池有效水深4.4m,有效容积42.9m3,停留时间3.08min,PAC 最大投加量5mg/ L;反应池有效水深5.4m,有效容积37.8m3,停留时间2.78min;絮凝池有效水深5.3m,有效容积107.3m3,停留时间7.7min,PAM 最大投加量1mg/ L;沉淀池直径8m,沉淀池水深5.4m,沉淀池上升流速12.5m/ h。
(1)功能:通过活性焦吸附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COD,确保尾水达标。
(2)设计形式:本活性焦吸附深度处理系统设活性焦吸附滤池1 座,设计规模11 万m3/ d。运行过程中饱和活性焦热再生损耗约5%,计入其他损耗,每个再生周期(约120d)总损耗约12%;每组再生炭回装时,不足部分由下一组的再生炭补充,最后一组集中补充新炭。“吸附系统”和“再生系统”由“输送系统”完成无缝连接。饱和炭再生及集中补充新炭在吸附系统内依次滚动操作,保证炭龄一致。吸附池循环冲洗及饱和炭提出共用一个空气提升泵,提升泵压缩空气气源由压缩空气站提供。一个吸附过滤单元每天的处理水量根据设计进、出水水质确定。再生时一座吸附滤池进水运行9 组,再生1 组停止进水,进行饱和炭的提出和再生炭的投加操作。
(3)工艺参数:新建工程和提标工程活性焦吸附池合并建设,设计规模11 万m3/ d。吸附池设1 座,池深10m。设计进水水质COD<60mg/ L,SS≤20mg/ L。设计出水水质COD<40mg/ L,SS≤10mg/ L。吸附滤池分为10 组并联运行;每组8 个吸附单元,共80 单元;每单元装煤质破碎颗粒活性焦52m3(26t),共需填装活性焦2080t,每单元每天处理水量1375m3/ d,有效吸附时间60min。每系列按组自动滚动反洗。根据本厂进、出水COD 及活性焦吸附容量计算,活性焦饱和周期约为120d。安装活性焦再生机组系统2 套,每套再生饱和炭12~15t/ d。
(1)功能:运用物理加热再生对吸附饱和后失去活性的炭进行再生处理,恢复其吸附性能,达到重复使用目的。
(2)工艺参数:活性焦再生车间共1 座,单层车间,净高度7.0m。车间内配置再生能力12~15t/ d 的活性焦再生炉2 套。脱水饱和炭湿容重760~800kg/ m3;含水35%~40%。采用天然气为再生热源,压力8000Pa,气耗90~100Nm3/ t 炭(干基),全厂天然气耗量约1500Nm3/天。每再生一次,活性焦损耗约5.0%。设计活性焦再生量为12~15t 活性焦(干基)/ d;燃料为天然气,压力8000Pa,热值8600kcal/ m3,用气量95~100m3/ t(干基)。
(1)功能:采用次氯酸钙对出水进行消毒,确保达标排放。
(2)设计参数:设计规模5 万m3/ d;次氯酸钙有效投加量为30mg/ L,投加次氯酸钙浓度5%;接触消毒时间30min;接触消毒池平面尺寸19×11m,有效水深5m,接触消毒池上层叠合加药间。
(1)功能:用于PAC、乙酸钙以及次氯酸钙的投加。
(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2083m3/ h;PAC 投加量60~100mg/ L;乙酸钙投加量0~60mg/ L;次氯酸钙投加量35mg/ L。
(3)工程内容:设加药间1 座,叠合于接触消毒池之上,外形尺寸L×B=28.0m×7.0m、H=5.2m,加药间内设乙酸钙投加、PAC 投加及次氯酸钙投加设施共3 部分。PAC 采用10%浓度原液投加,共设置投加泵设6 台,4 用2备,单台参数Q=200L/ h、H=30m、N=0.25kW,每台泵对应1 个投加点。乙酸钙采用25%浓度原液投加,共设置投加泵设3 台,2 用1 备,单台参数Q=300L/ h、H=30m、N=0.3kW,每台泵对应1 个投加点。次氯酸钙采用5%浓度投加,共设置投加泵设3 台,2 用1 备,单台参数Q=200L/ h、H=30m、N=0.25kW,每台泵对应1 个投加点。
污泥浓缩池按扩容规模5 万m3/ d 设计。对剩余污泥进行重力浓缩,使污泥含水率可降低1%~2%,即含固率达到2.0%~3.0%。
(1)功能:对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和化学沉淀污泥进行初步浓缩,使污泥的含固率提高到2%~3%,减少污泥量,从而减少后续处理规模。同时提供一定的调节容积,保证污水和污泥处理协调。
(2)设计参数:进泥含水率按99.2%计,污泥停留时间12.4 h,浓缩后污泥量含水率97%计。
(3)土建尺寸:圆形钢结构池体φ17m、H=5.4m,1座,顶部轻质材料加盖。
现有污泥脱水车间为利用现状改造,负责处理一、二、三期剩余污泥,设计规模为11tDs/ d。共设置2 套板框压滤机,单台滤布面积为300m2。新建污泥脱水车间总建筑面积约750m2,负责四期及本次扩建工程污泥处理,总规模按干泥量22tDs/ d 设计。共设置2 套板框压滤机,单台滤布面积为600m2。
(1)功能:提升现状工艺流程,保证快渗池出水顺利进入活性焦吸附池,提升泵房与池合建。
(2)设计参数:设计规模6 万m3/ d;池子1 座,平面尺寸15.0×9.0m。
(3)主要设备:潜水混流泵3 台,2 用1 备,设备参数Q=1040~1250m3/ h、H=7.0~7.5m、N=30kW,变频控制。
(1)提标工程利用水解酸化池增加填料、增设活性焦吸附工艺等手段,可在不减产、不降标的情况下实现现有设施的提标,并通过减少原芬顿设施的投药量等措施降低运行成本。
(2)新建工程采用超微分离一体化设备+ 水解酸化+ 合建式改良A2/ O 生化池+ 磁混凝高效沉淀+ 活性焦吸附+ 接触消毒工艺,用地指标仅为现有处理设施的一半,节地效果显著。
(3)本工程总投资约1.97 亿元,新建扩容工程总成本2.69 元/ m3,经营成本2.01 元/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