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勤 李 丽 张文涛 陈 俊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200)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2014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3]。2019 年以来,各高校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药理学纷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思政就是利用网络共享课平台如云班课或雨课堂等,在传统的药理学授课内容中增添课程思政,引入影像史料的思政实例更有说服力和共情能力,并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4,5]。还有将家国情怀、四个自信联系社会热点融入药理学思政课程中,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6-8]。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可以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它们相似的科学内涵和逻辑框架内,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增强中医药院校学生药理学课程学习自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9]。总之,高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已基本确定,也进行了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但具体上,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药理学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也未对药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进行系统化挖掘。
1.1 将思政元素融入药理学课程的设计原则针对药理学课程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挖掘药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并基于此重构教学设计。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相统一,通过润物细无声地有机融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药理学课程教学,打造适合医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2 思政元素的挖掘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上联各基础学科、下络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为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药物,不仅取决于医生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和经验,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在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课程核心的思政元素,以责任和使命为核心再挖掘和拓展出爱国、平等、法治等思政元素,针对具体的教学知识点,真正将药理学科知识与责任等这些思政元素相融合,进行药理学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浸润式教学,实现对学生勇于担当使命、爱国、平等、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熏陶。
1.3 课程思政下的药理学内容重构药理学是医学院校医学生、药学生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门必修课。将药理学和思政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使其成为高效地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并熟练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践行医学生誓言,牢记使命;具有对常见病患者用药期间的病情变化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道德准则;具有对选用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形成法律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学习和更新药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药理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一流学科建设标准是,有一流的科研,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有一流的教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强调学术先进性。在此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将药理学归纳成以下几个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总论-药理学发展史-使命与爱国;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创新与进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吗啡-责任、法制与爱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与人文关怀;内分泌系统药物-糖皮质激素-使命与团队精神;抗菌类药物-青霉素G-责任与职业道德;实验教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平等与感恩。因此,药理学以药物药理作用等知识为基础,课程思政为助力,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即“三全育人”。见表1。
表1 药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研究内容设计表
2.1 线上教学设计线上教学应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以云班课为主。笔者选择云班课APP 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平台,通过QQ 群发布线上学习内容,作为师生实时沟通联系的通信工具。学生可以对教师推送的教学和思政视频及PPT 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测试和设计的思政反思推动线上学习,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且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断提升自学能力。
2.2 线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线上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但其仍然是线下教学有力的补充和拓展。笔者设计的线下教学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采用小组学习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以线上学习的分析结果为依据,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相关知识点,并面对面地与学生对疑难问题近距离地进行讨论,同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设计一项课程思政的内容并分享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2.3 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为了能够准确地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进行综合评定,构成一个形成性评价:(1)线上学习(占5%),包括学习线上推送的教学视频、PPT、课前预习、测试巩固等;(2)线下成绩(占5%),包括考勤、课堂提问等;(3)思政翻转课堂设计(占10%);(4)实验成绩(占20%);(5)期末考试(占60%,闭卷)。见表2。
表2 基于教学流程的评价考核
2.4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1 个周期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后,总体效果较好。以笔者执教的班级为例,从学生总体成绩分析,该班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表明该班学生在辅以课程思政的药理学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基本理论内容熟练,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见图2。
图2 学生总体成绩情况
在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责任与使命”是课程核心的思政元素,以其为核心再挖掘、拓展出爱国、平等、法治等思政元素,真正将药理学科知识与责任、使命、爱国、平等、法治等思政元素相融合,使大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和提高,让责任、使命、爱国、平等、法治的“种子”基因厚植于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其思想的一部分,指导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逐渐形成其做人做事的准则。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云班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学习和翻转课堂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了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打造符合学情的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