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扬 李志浩 王秀阁※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目前,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紧随其后,且患病人群爆发式增长,发病率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根据2013 年9 月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1],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调查[2]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9240 万,其中有11.6%的成人患者和高达50.1%的“后备军”人群。芬兰和美国进行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这些研究均证实2 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预防的[3]。因此,对糖尿病而言,如何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1 世纪医学是以“健康医学”为中心,而我国目前的健康管理仍是“以疾病为中心”,这对目前慢病防控特别是糖尿病的防控是不利的,基于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的早期识别是关键。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强大的“储备军”,对其筛查仍缺乏精准性,对其管控也欠缺相对成熟的专业指导,考虑到中医诊病以四诊合参为特点,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4],因此开展糖尿病风险人群的中医状态辨识研究尤为重要。有效的中医状态辨识能够实现对糖尿病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进而为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奠定基础。而确定中医状态辨识方法的基础在于把握前期人群的主要症状、舌脉及证候类型等,并归纳总结常见的中医病态,从而精准定位,真正实现早期识别。
为获取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主要证候特征,基于医院和社区,研究中共纳入300 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采集其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常见症状、舌脉、证候类型与证候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有5 种,即脾胃气滞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痰湿证。就证候特征而言,一类人群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满实,可伴有颈部皮肤色黑,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另一类人群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口淡无味或口中黏腻,纳呆,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2.1 中医状态辨识溯源所谓状态辨识,即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生命过程某一个阶段的表征参数进行分析归纳,辨别其部位、性质等要素,并得出诊断,从而辨别生命所处状态的过程[5]。《素问·刺热》提出:“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意指疾病虽然还没有发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现,就应予以刺治,这叫做“治未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病虽未发的状态称之为欲病。医学界认为,慢性疾病在人体内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6],当人体处于欲病状态时,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相对较少,程度也较轻,若医者能在这一阶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疾病发展的方向,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可建立综合防治体系,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2 糖尿病前期中医状态辨识的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影响人类健康的几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合并症多、尚不能根治等特点,一般可将其分为3 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与合并症期[7]。糖尿病前期的出现标志着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肿瘤及痴呆等的危险性增高[8]。某些并发症一旦形成,现代医学手段尚无法使其逆转[9]。从糖尿病分期来看,早期识别应从糖尿病前期入手。糖尿病前期,现代医学称为“糖调节受损”,指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水平,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0],是发展为糖尿病之前的一种可逆转的亚健康阶段,即糖尿病的欲病状态,归属于中医的“脾瘅”[11]“消瘅”范畴。从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来看,糖尿病前期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阶段。那么,如何做到早期识别呢?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状态要素、易患因素和易患体质,而状态的变化过程与健康和疾病的变化过程是类同的[12]。通过状态辨识分析当前所处状态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明确个体所处状态与各种疾病的核心病理状态的关系,根据疾病的核心状态要素分析评估个体易患因素、个体疾病风险程度,进而可调整状态,早期防治。其实,这一观点与中医素来秉持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从整体调节入手[13],立足于辨证论治,主张三因制宜,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就疾病状态的变化而言,它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对于某一疾病完备的状态辨识方法有助于早期防治疾病,普遍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从糖尿病前期来看,虽无太多临床症状表现于外,但实际血糖水平及所伴随的异常代谢情况已开始损害组织器官,尤其在心血管方面。因此,从糖尿病欲病状态进行辨识,并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根据辨识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质量。
2.3 糖尿病前期中医状态辨识过程及方法的确立糖尿病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仅仅把古代的“消渴”与现代的糖尿病简单对应,随着现代医学对这一疾病越来越深入的研究,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消渴”这一疾病只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不能单纯地将消渴与糖尿病等同。若要更好地认识疾病、把握最佳的治疗手段,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分析这一疾病。从广义上来讲,糖尿病的自然演变过程涵盖了生命全周期,按其演变规律可分为郁、热、虚、损4 期。根据本研究所得到的糖尿病前期常见证候类型,按糖尿病自然病变过程不同分期,均归属于“郁”的阶段,按照病性划分,可以分为虚实2 类。基于四诊信息统计学分析结果,形体肥胖,肌肉满实,可伴有颈部皮肤色黑,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归属于郁态偏实证;另一类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口淡无味或口中黏腻,纳呆,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濡缓,归属于郁态偏虚证。以此为根据,凡符合上述证候特征的人群,均属于糖尿病风险人群。上述以证候特征为主的2 型糖尿病前期中医状态辨识方法的确立,是运用中医方法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具体体现。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易于识别、可复制、推广性好,能为构建糖尿病中医评估预警模型奠定基础,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治疗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是由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糖尿病的危害从此期已经开始,因此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和关键期[14]。临床中应重视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教[11,15]。中医状态辨识是遵循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从整体观念出发把握不同人群生命状态的一种方法,从状态辨识的角度认识2型糖尿病前期这一阶段,并从其所处的状态进行健康管理,有效地控制饮食,进行适度的运动及药物干预,不但能够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是契合了当今“大健康”的理念,适合在社区和医院推广应用,值得重视并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