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
哲学是一门包含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一线教师如何将其转化为课程?作者汪琼将哲学融入绘本教学,多年实践成果都包含在《绘本中的儿童哲学课》一书中。
汪琼采用底层逻辑,对儿童发展的8 个问题:精神养育、思维培养、心灵疗愈、自我认知、关系建构、人生意义、生命教育、万物互联等进行解读。但对儿童来说,这些问题过于抽象和深刻,即使有绘本这个媒介也很难真正理解。为此,作者使用追问的方法唤醒儿童,引导儿童探寻事物的本源、生命的真相。
比如共读绘本《市场街最后一站》,汪琼让读者统计主人公小杰的6 个“为什么”,表演祖孙对话——这是让读者从面上感知奶奶的思维方式;聚焦小杰与奶奶的第二次对话,揣测奶奶的回答体现的生活态度——这是从点上理解奶奶的认知方式;第五次小杰的嘀咕奶奶没听见,如果你是小杰会怎样回答——这是运用奶奶的思维方式解决书本问题;如果没有奶奶,小杰该怎么办——这是运用奶奶的思维方式指导儿童解决生活问题……一次次追问,儿童在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认知。
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读,还适合教师读——学习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在《绘本中的儿童哲学课》一书中,作者划分了8 个单元,每个单元至少3 个绘本故事,不包括儿童诗和小说。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绘本相互补充。比如第四讲《儿童哲学和自我认知》,引入了绘本《我是谁》《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圆满》《尼古拉的三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帮助读者构筑自我认知的“大厦”。作者在每一单元开始阐明了选择这些文本的原因:“类似这样探求生命真相的绘本很多,我们舍弃知名度更高的《我不知道我是谁》,而选择《我是谁》,看重的是后者答案的多样和思考的多元”“李欧·李奥尼是殿堂级绘本作家,他的绘本大多能让浅者读其浅,深者读其深”。绘本浩瀚如海,作者多方比较、考量斟酌,选佳作收入书中,目的就是让读者有所得。
30 年時光淘洗,从乡村到城市,汪琼始终致力于一件事,就是给儿童认识自我、面对世界的“金手指”,让他们获得出发的力量和智慧。阅读此书的人也要做一件事,把“金手指”交给千千万万的儿童,让儿童更美丽,让世界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