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径,提高语文复习实效

2023-08-12 16:43
科教新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题干审题诗歌

高考语文学科总复习不着边际,无处下手,考生怎样复习才能取得实效?

语文总复习看似毫无章法,其实,只要摸准路径,便有规律可循。

精准巧发力,胸中有丘壑

【名师名片】余利

湖南省特级教师、长沙市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语文教师。

时光煮雨,高考渐近。最后四十天,对于同学们又爱又恨的语文学科复习,可以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动手:巧用思维导图,搭框架

拿出笔记本,把复习书关上,按照复习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绘制思维导图。消化掌握已有的知识,夯实薄弱环节,补齐漏洞,梳理出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网格系统,搭建起语文知识框架图。

做题的时候,有知识点了然在胸,自然不慌不忙。阅读文本的时候,不妨也用思维导图理出全文思路,进一步掌握行文方法,加快读文速度。对于作文来说,如何有层次有逻辑地展开文章,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是学生的痛点。没有时间写大作文,那就利用思维导图把框架搭起来,理顺思路,分明逻辑,不断修改优化,定有成效。

二、静心:回归错题教材,夯基础

最后冲刺,务必回归课本。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大背景下,试题与教材的融通只会越来越深入。文言文、文学作品阅读、诗歌等都会或隐性或显性地与课文进行勾连。默写,是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熟背。回歸课本,也有利于我们掌握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增强备考的信心。同时,建议把高三以来所做的试卷翻阅一遍,尤其对错题进行反思,对薄弱的知识和缺陷的思维进行弥补。将这些错误解决掉,就能避免高考的时候重蹈覆辙。

三、练脑:常做思维体操,涨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试题千变万化,思维至关重要。

题干关键词、关键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题目背后考察的知识点能力点又是什么?寻找答案的时候需要从哪些方向入手?各种类型的作文审题立意是否能做到精准把握?建议后阶段多做一些思维的体操,对阅读题的主观题、作文审题进行思维训练,跳出文本看题目,跳出考生身份看题目,寻找考题背后的规律。精练逻辑思维,不论阅读文本、审读试题,还是答题,都应力争做到条分缕析,周密周全。

四、开眼:多看素材新题,提格局

最后阶段,在进行保温训练的同时,不妨从毫无边际的题海中跳脱出来。时间有限,无法训练做题,那就看题。看真题,看新题。看真题,是在最后关头重新审视出题者的方向;看新题,打开自己的眼界,熟知出题方式,减少考场慌乱。同时,还要看各类主题素材,看热点话题,看树人理念,看国家大事,看大政方针,看课程标准,打开视域,提升格局,更熟知出题者的导向。

三径并举,精准读懂诗歌

【名师名片】罗颖

高级教师、新宁县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的难点,也是易失分点。很多同学有这样的困惑:“诗歌练了无数篇,看到新诗干瞪眼;技巧学了一大堆,分数还是老样子。”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诗歌。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怎样才能更精准地读懂诗歌呢?在此分享读诗的三大路径。

最直接的路径——借助标题、作者和注释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或提示写作时间地点,或标明写作对象事件,或显示内容题材,或表现感情基调,抓住标题,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如2022 年高考全国1 卷《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借助标题即可掌握时间(人日)、地点(南山)、事件(约应提刑懋之)等信息。

诗歌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感情的反映,这些都离不开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情感气质、艺术素养和创作风格,也离不开诗歌产生的具体环境、时代风貌和创作时间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借助作者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等信息来把握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注释也是鉴赏诗歌不可忽视的内容,往往暗示着一些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如提供写作背景,暗示主旨;介绍作者或当时处境,暗示思想感情、写作风格,以及情感背后的深层原因;解释重点词语,暗示诗意内涵或典故含意;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最稳妥的路径——微观解辞,揣情摩意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文字,是人、事、景、物、情的有机结合体。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倒装、省略、互文见义等特点。微观解辞就是要学会“咬文嚼字”,从意象、关键词句、典故、尾句、诗歌结构等方面把握诗歌大意。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

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揣情摩意,推导出诗词的主旨。此外还要多留心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解读2022 新高考全国卷Ⅱ《送别》一诗,可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入手,其中“送”“愁”

两字,透露了诗人送别友人依依惜别的离愁,而“芦花”“秋”等意象的选取,更是寓情于景,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

通过这番“咬”“嚼”“泡”,诗人的情感、诗歌的主旨自然清晰明朗了。

最便捷的路径——合理利用选项信息

高考古诗鉴赏第一题是选择题,合理利用选项信息,是帮助读懂诗歌最便捷的路径。选项一般呈以下特点:①一般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囊括了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这种考查形式使得诗歌的提示信息更加丰富,有助于考生“借题解诗”,快速疏通诗意。

在复习冲刺阶段,同学们在阅读诗歌时三径并举,三管齐下,一定能又快又准地读懂诗歌,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准确审题

【名师名片】 吴祥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高三年级语文教师。

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之重要,尤以新高考改革之后更甚。如果认真审题,把准题目的“命脉”,许多题目就可迎刃而解。

怎样培养审题习惯,做到准确审题呢?

习惯养成,功在平时。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习惯,想一蹴而就在高考考场上认真审题、精准作答,是痴人说梦,所以认真审题习惯的养成,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抓关键词,综合分析。要做到认真审题,必须准确理解题干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如,关于《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一题。

我们抓住“相应相避”,理解“相应”即相互紧承映衬、“相避”即互相避免重复;抓住“颈联”与“前联”,确定答题范围;再体会“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四个词,明了研究对象为古诗里的“景物”“事件”“意境”;最后综合归纳,就能准确把握出题者出题意图,理解题意——研究分析颈联的“景物”“事件”“意境”与颔联的紧承映衬之处和不同之处。

理解题干,不忘阅读材料。当下高考,随文设题,完全离开阅读材料的试题几乎不存在,因此,审题离不开相关的阅读材料,须结合阅读材料来审题。

例如湖南师大附中2023 届高三月考卷:“汉语的短语多采用‘词语十词语'的方式,其含义一般是构成短语的词语意思的叠加、组合。比如材料中的‘打揭幕战,就是‘揭幕(重大活动开始)和‘战(战争,战斗)两个词语意思的叠加。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和构词法,解说材料中“出线权”的构词及其含义。”

在解说“出线权”含义时,很多学生只回答了“参赛人员或队伍取得了参与下一轮比赛的资格权利”,而材料明确指出是世界杯足球赛,故以上作答则犯了没有结合材料审题的错误,缺少了“世界杯足球赛事中”的范围限定,属于扣分点。

回顾基础,辨明方向。审题过程中,还应回顾题目所涉及的相关语文知识系统,明了考查的角度与方向。许多同学常犯以下错误:题干要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却回答人物的外在形象;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却解析文章的论证结构;题干要求分析小说某个情节的作用,却分析小说情节的特征……产生这些答题错误的原因,一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头脑里没有清晰的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二是没有做到在审题时与知识系统里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

猜你喜欢
题干审题诗歌
诗歌不除外
数字算式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