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情境促理解,提出真问题强表征

2023-08-12 10:31曾女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线上教学深度学习

曾女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管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都需要创设真实情境,提出真实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其深度学习,提升其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意识 深度学习 线上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应用意识”作为小学阶段11大核心素养概念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和其对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新课标指出,应用意识主要是指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除了线下教学,有时候教师需要进行线上教学。有人认为,线上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也常常为从何处入手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选择什么素材创设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怎样让学生养成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习惯、如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困惑。应用意识的形成需要情境的支撑,它应该是由“看”到“想”,再到“做”的过程。学生通过“看”“想”和“做”促进深度理解,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其实,只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巧妙设计,线上教学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筆者线上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优化——烙饼”一课的思路:创设现实情境,巧用直观资源,迁移数学规律,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去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同时,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提供实例让学生攻破难点,打破空间,以此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为发展应用意识提供抓手

应用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营造真实的探究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会迁移,形成技能。教材中创设了淘气家来客人的情境进行导入,为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能真正处于问题解决的现场,笔者创造性地改变导入情境,将自己在厨房中的真实实验视频带到课堂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还使他们身临其境,这就是化“假”为“真”的妙用了。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啦!请先看我烙饼的视频,注意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是曾老师在烙饼。

师:我烙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烙一个饼要6分钟。那么,烙两个饼至少要几分钟呢?

生:一个一个烙饼和同时烙饼,结果是不同的。

师:这个锅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

生:为了节省时间,同时烙2张饼,正面要3分钟,反面也要3分钟。所以烙2张饼和1张饼一样,都是至少要6分钟。

师:其实在生活中,为了省时,我们经常用这种数学办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线上教学时呈现真实情景,引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极其重要。

笔者以本人录制的烙饼视频引入,介绍烙饼的规则,使教学情境变得真实,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策略的选择。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用真实的视频,创设现实情境,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抓手。学生在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增强应用能力。

二、巧用直观资源,为发展应用意识搭起支架

应用意识的发展,关键在于“应用”。那么,让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和学会深度学习就至关重要。对于抽象的知识,在线上教学时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呢?这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的困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全面、直观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也能获得更多的学生生成的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理解数学原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习单,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再如,在理解难点上,教师利用有趣、直观的微课等资源,让学生一步步接近知识的本源。

师:我要烙3张饼,请帮我找到省时的方法。烙3张饼至少要几分钟?

学生操作探究,填写学习单(一)(开计时器:3分钟,配轻音乐背景)。

用ClassIn中的统计功能统计学生的计算结果。学生选择:计算结果是18分钟的选A,12分钟的选B,9分钟的选C,6分钟的选D。

师:请选择12分钟的学生分享烙法。

生:之前已经算出分别烙1张饼、2张饼,都是用6分钟。把3张饼分成1张和2张来烙,所以6+6=12分。让学生观看淘气12分钟的烙法视频。

师:请选择9分钟的学生分享烙法。

生:一次最多能烙2张饼,所以不要让锅空着,1号饼和2号饼同时烙了一面后,1号饼反面和3号饼正面一起烙,2号饼反面和3号饼反面一起烙,这样只要9分钟。

师:9分钟真的能把3张饼烙熟吗?

生:能。节约时间的妙招是尽量不出现空锅。

师:再看看9分钟的烙法视频,巩固一下。

师:12分钟和9分钟烙法的区别在哪里?说说怎样烙饼才省时?

生:尽量不空锅,达到省时的目的,找到烙饼的优化方法。

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学习单,能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脚手架。学生通过摆、画、算、说、答题等方式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同学一起分别探究烙3张饼究竟是要12分钟还是要9分钟。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细节处理,在学生的学习困难点上慢下来,巧用资源,利用课件和生动的微视频,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将学生带入真正的烙饼场景中进行思考、辨析,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点——烙3张饼的优化方法,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攻破难点。

三、迁移数学规律,为发展应用意识梳理模型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举一反三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那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迁移,使其将这个学习方法应用于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并在学习迁移中不断地创设解决问题的模型,这就是数学教学的产物,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由此,从开始牵着学生走,到后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就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探究经验,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烙2张、3张饼的省时方法。现在要烙4张饼、5张饼,分别至少要几分钟呢?

学生进行探究,并填写学习单(二)。

生:烙饼的数量是双数,可以2张、2张地烙,数量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地烙,最后剩3张,用交替不空锅的方法烙,这样优化的烙法可以省时。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烙4张和5张饼的优化方法视频。

师:课后继续探究烙餅的数学秘密。每次只能烙3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这时烙1张、2张、3张、4张、5张、6张、7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烙3张饼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烙4张、5张饼呢?教师可通过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充分利用典型的学生作品,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生生互辩、师生交流中,学生不仅领悟到4张饼2张2张地烙比较省时,还有5张饼可以分成2张饼和3张饼来烙。同时,教师利用学习单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紧抓烙饼中优化的数学本质。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掌握规律,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特征发现双数张饼没有再使用优化的策略,只有当饼的数量为单数,才能节约时间,从而提升学生发现特征、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最后还布置了实践探究型作业:将一口锅最多同时烙2张改为可同时烙3张,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烙1~7张饼分别至少要几分钟呢?如此,将数学和探究实践继续延伸至课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进一步发展其应用意识。

笔者通过ClassIn进行线上教学,利用ClassIn的统计功能、黑板功能、连线功能和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在整个线上教学活动中,笔者运用视频、课件等进行交互教学,充分发挥了线上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功能。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感悟中,多感官、全方位地进行深度理解,应用意识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线上教学深度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