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光
一、山药的生长生理特点
(一)山药的生长特点
山药有主根和须根,茎基部的根为主根,长为1 m左右,主要分布在土层中,起到吸收作用。人们食用的是山药的地下块茎,长圆柱形,长为1 m左右,黄褐色,肉白色,表面密生须根。山药的叶为单叶互生,至中部以上为对生,叶腋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称山药豆,可供繁殖或食用。山药为雌雄异花异株植物。
(二)山药的生理特点
山药是一种喜温作物,怕霜冻,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左右,茎叶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5~28℃,块茎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4℃,20℃以下生长缓慢。但块茎极耐寒,在土壤冻结的条件下(-15℃)也能露地越冬。
山药为短日照植物,因用无性繁殖,故日照长短对其生长和块茎形成并无明显影响。能耐荫,但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块茎的养分积累。山药在发芽期和块茎生长盛期要求湿润的土壤条件,其他时期水分的供应量不宜太多。
二、山药的需肥规律
山藥在不同生育时期,需肥量和需肥种类也不相同。在山药生长前期,由于气温低,宜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促进茎叶生长;生长中后期,块茎的生长量急增,块茎的形成伴随着淀粉等物质的形成,应及时补施磷钾肥,促进块茎的膨大与充实,提高产量与品质。在块茎生长中后期,视植株长势而适量追施一些中微量元素或速效肥料,以防早衰。
据有些专家实验结果,每生产1000 kg山药需氮(N)4.32 kg、磷(P2O5)1.07 kg、钾(K2O)5.38 kg,氮磷钾的配比为4:1:5。按每667 m2产2000 kg山药计算,大概每667 m2需施纯氮(N)肥12 kg、纯磷(P2O5)肥3 kg、纯钾(K2O)肥15.22 kg。
三、山药的无公害施肥技术
(一)基肥
在挖种植沟时,每667 m2可施有机肥2000 kg,加过磷酸钙80 kg,草木灰200 kg,深翻细耙,使土壤和底肥掺和均匀。在种植沟上,做成宽50 cm、高30~40 cm的土垄或高畦,踩压踏实,以防雨季垄面塌陷,造成块茎分叉和弯曲畸形,准备栽植。
基肥在山药的整个生长生育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无公害山药种植的品质尤为重要。一定要按照NY/T525标准选择合格的有机肥,要确保使用的基肥中有害化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满足汞含量小于2 mg·kg-1、砷含量小于15 mg·kg-1、镉含量小于3 mg·kg-1、铅含量小于50 mg·kg-1、铬含量小于150 mg·kg-1、铊含量小于3 mg·kg-1、粪大肠菌群数小于100个/g、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
(二)苗肥
山药齐苗后,视苗情长相适当进行第1次追肥。5月中旬到6月初左右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左右以保证茎叶的生长。为确保山药的产量和品质,施用的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小于1.0%。
(三)生长肥
7月中旬至8月初,此时植株现蕾,块茎开始迅速膨大,山药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这时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用尿素10 kg,过磷酸钙25~30 kg,草木灰50 kg,或每667 m2施用高氮高钾复合肥(如配比为15-5-25)的复合肥30~40 kg。如果生长肥中使用过磷酸钙,为保证山药的产量和品质,要确保使用的过磷酸钙中游离酸的含量小于5%、三氯乙醛含量小于5 mg·kg-1。
9月中旬至10月,进入山药生长的中后期,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量,特别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这个时期,根据植株长势,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每7~10 d喷施1次,共喷施3~4次,以防早衰。
四、山药的病虫害防治
山药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和褐斑病,一旦发生病害,会严重影响山药的生长,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早发现,早防治。
(一)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茎叶上。受害茎叶上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有不规则轮纹且上生小黑点。防治炭疽病要从种植前做起。首先在收获后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其次,在种植前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 min;最后,在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二)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时叶部病斑不规则,且有褐色散生小黑点,有时穿孔。防治褐斑病首要的是定期轮作,防止过度重茬。 在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每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责任编辑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