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虎
身边常常会发现很多人对肺功能的好坏有错误认知。例如,跟有吸烟习惯的朋友聊吸烟对肺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时,对方通常都会这么回答我:“我的肺功能还算正常,因为我的肺活量有4000毫升。”
没错,我发现许多朋友都认为肺活量越大就代表肺功能越正常。肺活量确实代表着从深呼吸开始到吐气后的空气总量,不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虽然身体的呼吸机能处于衰弱状态,但肺活量的数据高于平均值以上的案例并不少见。日本职业棒球选手大谷翔平先生,据说就拥有6000毫升的超大肺活量。但相反的,去年因患严重的慢阻肺而逝世的日本落语家桂歌丸先生,也有4000毫升的肺活量。
成年男性的平均肺活量为3500毫升,成年女性则为2500毫升。大谷翔平身为一名顶级的运动选手,肺活量的数据远超一般人,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但患有慢阻肺的桂歌丸先生,肺活量却也有4000毫升,各位会不会觉得讶异呢?所以,你想要诊断呼吸系统的机能是否正常,并不是将肺活量视为参考数据,而是以深呼吸状态下的“一秒内所吐出的空气”数据作为基准。
其实,运动员和慢阻肺患者在一秒内所吐出的空气百分比上有很大的差异。运动员在自己吸入6000毫升空气后,可以在一秒内全部呼出;而慢阻肺患者在吸入4000毫升空气后,一秒内大约只会呼出1500毫升空气,剩下来的2500毫升空气则会残留在肺部。这种残留肺部的空气则称为“残气量”,慢阻肺病人的病情随着残气量增多而加重。
即使有办法吸入4000毫升的空气,但只要没办法一口气呼出来,只要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现喘不过气的状态。就像是一辆原本马力有4000的车,但经过长期使用后开始老化,驾驶时会有1500的马力无法发挥出来。这种状态下,再怎么驱动这辆车,都不能展现出新车时期的4000马力。
将一秒率的正确观念推广出去,是胸腔外科医师的责任。建议大家在肺部的照护常识上,请将关键字从肺活量改为“一秒率”,并将这视为“新常识”牢记在脑里。
下面我們要介绍另一种能检视肺年龄的方法。首先请准备一张面纸,再揉成圆球。请用单手将纸球捧在掌中,并且放到嘴边的高度,手掌和嘴巴的间距大约为20厘米。接着再一口气吹出去。经过这么一吹后,现在请检视这个纸球,大约飞了多少距离?
如果飞了2米以上,代表你的肺年龄为30岁到40岁;一米左右,是60岁。至于50厘米以内的人,建议前往医院检查肺功能。
这就是以“一秒率”诊断你的肺年龄。所谓的“一秒率”就是根据一秒量(呼吸时在一秒内可以吐出多少空气)作为判断标准。
相对于检测肺脏呼吸容量的“肺活量”,一秒率是检测“一秒内可以呼出多少百分比的空气”。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概略了解肺脏的弹性,以及气管的堵塞程度。越是健康的肺脏越有弹性,不会堵塞,而这个数据也就越大。
基本上,肺脏的机能只要丧失过一次,就无法完全复原。但只要能训练位于肺脏周围的呼吸肌,就有机会让呼吸功能获得提升。简单地说,虽然肺脏本身没有肌肉可以锻炼,但是人体从肩膀到腹部的位置却有20种以上的呼吸肌,只要善加利用,我们的呼吸就可以变得更加顺畅。不过,因为呼吸肌大多存在于人体的深处,所以要是平时没有善加使用,这些肌肉就容易陷入老化。也因此,我们才会思考如何以训练肌肉以提升呼吸机能,让身体状况更年轻。
只要能每天运动到呼吸肌,就能使肌肉变得柔软有弹性。而柔软有弹性的呼吸肌就能有力地进行运作,进而让呼吸变得更舒畅。另外,作为主要呼吸肌的横膈膜,也能通过这种呼吸训练获得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