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本应在半年前成行,被认为是中美践行巴厘岛峰会公报中双方关于“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共识的安排之一。但在6个月前,他的来华计划在一艘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的中国无人飞艇遭美军击落而搁置。
在此次“气球风波”前后,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蔡英文以“过境”为名窜美并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等事件,一度使中美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布林肯重启访华行程,对今天紧张的中美关系是一个利好。”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布林肯、耶伦、克里等拜登政府的内阁高官之所以重回北京,更重要的还是中国政府在处理和应对美国强硬对华政策时,所展示出的“要为两国人民和人类社会共同探索21世纪中美相处之道”的政治高度,以及面对美国持续打压、遏制中国而显示出的战略把控能力和平衡能力。
那么,中美关系开始回暖了吗?朱锋强调,看待双方关系要在一个背景里有清醒认识,即美国当前的中国政策,对安全和外交政治的考虑已经压倒性取代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没有5到10年时间,难以有实质性改善”。
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将中国错误定位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背景下,所谓“对华强硬”成为华盛顿的政治正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管控中美间分歧“事在人为”,当前高层交往有所增加,两国领导人若能在今年11月的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见面,并达成一些建设性共识,将会给改善双方关系带来契机。
中美关系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朱锋指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政府长期对中国推行接触政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市场相互开放,经贸、人文交流频繁,经济利益相互包容、相互依存,共同推进了世界经济的进步和世界的稳定和平。王勇也称,基于过去40年中美间的交往和过去30年中美深度参与全球化,双方建立起了全面联系,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负有特殊责任。
朱锋表示,如今美国的中国政策已经变为赤裸裸的对华“战略遏制”,毫不遮掩其中国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霸权、霸道、霸凌的偏执与狂妄,把和平崛起的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者。“在现在的美语中,中国已经被称之为‘pacing challenger,就是对美不断紧逼的威胁。”
在受访专家看来,中美间诸多领域的分歧都在不断深化和扩大。政治领域内,特别是涉及中国主权的台湾、新疆、香港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打着人权、民主旗号踩踏中国红线,侵害中国利益。在全球治理方面,当前中国领导人提出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代表的综合治理方案,美国则极度维护自身霸权,追求狭隘的意识形态利益。“过去被视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稳定器的经贸往来,现在则变成了冲突竞争的新战场,尤其体现在高科技和产业链等问题上。”王勇说。
在朱锋的观点里,美国认为中国在不断追求国际领导地位,想要建立一个基于自身实力的世界秩序,并据此不断指责和妖魔化中国。“美国对华的打压将会是长期化的,而且这种长期打压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艰巨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最重要来源。”他说。
着眼于美国国内因素,王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日益复杂的政治形势,包括政治激化、两党斗争、社会撕裂,使得美国的权力精英将中国视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以此团结美国各阶层。“在历史上,无论对于冷战时期的苏联,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美国都采取了这种策略。”
王勇坦言,此前因佩洛西窜访台湾、“气球风波”等事件遇冷的中美关系,随着近期美国官员频繁来访出现了回暖趋势,但各方面分歧“没有得到解决”。他表示,目前双方高层会见,表明双方都有意愿稳定两国关系,防止“擦枪走火”甚至引发地区性冲突。
截至目前,“脱钩”仍是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热词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围堵着中美关系的“退路”。
6月19日,布林肯在美驻华大使馆举行访华记者会时表示:“试图遏制中国并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的指控与我们实际在做的事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别。在供应链领域是具有风险性,也是多元性的。”
访华结束后,耶伦在印度参加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北京之行有助于将美中关系置于“更坚实的基础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世界负有“在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合作”的义务。而在谈及中美贸易问题时她却辩称,美国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不是为了切断与中国的联系。
尽管如此,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國企业赴美投资,政治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威逼利诱其盟友也搞对华“脱钩”等行径,被证实是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
数据显示,美国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已将1200多个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实施各种限制与制裁。去年8月9日,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其中设置了多项意在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护栏条款”。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依据所谓“301条款”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4年,目前4年审查期满后,拜登政府对此正进行复审。
数据亦表明,“脱钩”无赢家。在王勇看来,5年前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冲突,拜登目前虽未解除对华加征的关税,但94%以上新加征的关税要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美国工商界非常清楚“美国输了”。他还提到,尤其据美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也说明“脱钩”对美国不利,同时违反市场经济规律。
王勇认为,“脱钩”实际上是美国想要削弱中国跟全球经济的联系,限制中国获得美国市场的份额,以及切断中国同美国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连接。朱锋称,美国对中国“脱钩”源于世界政治的本质,即国家间永无休止的对权力、利益与财富的竞争。“今天世界的权力分配结构依然是单极体系,美国拥有明显的战略力量优势,‘脱钩就是美国出于战略竞争目的对中国进行的疯狂施压。”对此朱锋表示,我们要丢弃幻想、冷静分析,长远谋划应对战略。
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已经引起中方注意的是,美方话术正从“脱钩”转变为“去风险”。梳理发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今年3月底最早提出该词,当时用于阐释欧洲与中国需要专注于“去风险”,而不是用“脱钩”损害中欧利益。自此,“去风险”开始频繁被美欧官员使用。
王勇认为,美国想要实现与中国“脱钩”很大程度上需要欧洲国家的配合,因欧洲不愿跟随其“脱钩”策略,美国便积极接过欧洲的“去风险”立场,以寻求姿态上的软化,实则“换汤不换药”。朱锋也坦言,从目前美国对华战略实施的进程和具体政策措施的执行来看,不能看出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直白指出,美国力推“去风险”概念,实际上就是在芯片、关键原材料等重要领域限制中国发展,同时限制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美国政界兜售“脱钩”“去风险”说辞的同时,美国企业却力证中国市场是“必选项”。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今年以来,就有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美企高管接连访华。
朱锋认为,中美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且当今世界面临着包括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国际恐怖主义、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甚至衰退的影响和冲击,建立在彼此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共识基础上,双方应以务实举措开展合作。至于分歧,则应管控。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日前投书《华盛顿邮报》,对美中关系恶化表示担忧的同时强调,稳定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回到巴厘岛”,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巴厘岛峰会公报中提到,两国元首同意,首先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
“布林肯、耶伦、克里等美国官员的近期来访,是对双方元首去年11月在G20巴厘岛峰会上所达成共识的一种落实。”王勇说,其间发生的“气球风波”,虽因美国国内炒作使中美关系遭遇危机,但双方还是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为指引,建立恢复沟通的管道,稳定了中美关系。前不久,中美关系“破冰”的亲历者——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来华访问,被认为在为中美关系的回暖增温。
回顾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的成果,美方承诺了“五不四无意”。“五不”,即尊重中国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四无意”,即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中方向美方提出,双方是否应该建立新原则,指导中美关系在双方力量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时期,如何应对一系列冲击和挑战,可由双方团队在已有共识基础上继续谈下去,争取尽早达成一致。
此次布林肯访华后的中方通报里指出,“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此朱锋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双方就中美关系提出的定义,对于维护中美关系健康可控,减少冲突对抗,提供了重要指导价值,从布林肯访华也能看出双方能够形成彼此之间新的政治共识。
对于如何理解“稳定”“可预期”和“建设性”,朱锋分析说,首先,美国不能再继续纠集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团伙,试图制造新的阵营对抗,这一导向在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一致的。其次,美国不能违背自由开放竞争的国际贸易规则,按照自身利益标准,把相关问题完全渗透扩展到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双方可控关系的本质,在于美国必须客观、准确地看待中国的内外政策。
“建设性即不仅要建设性地观察中美关系中各种潜在的争议点、危险点,还要能够建设性地处理。”朱锋举例称,在亚太安全、全球安全、气候合作和新冠疫情等问题上,中美都要下决心发挥大国责任、承担大国担当,妥善合理、建设性地应对、处理和管控两国关系中的各种争议与冲突。
在可預见的未来,王勇对中美关系持谨慎的乐观,他认为中美两个大国间关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格局,当前双方关系正处在历史关键的“十字路口”,能否出现类似上世纪70年代“小球推动大球”的转变,有赖于美国方面的认知。朱锋称,进入21世纪,中美如果陷入国际关系历史常见的无休止的大国冲突与恶斗中,就完全否认了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意义和影响。
王勇表示,从近期看,中美关系有两个时间点非常重要。一是今年年底之前,双方能否建立稳定的对话机制,两国领导人能否在今年11月的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开展互动;二是美国明年的选举很关键,若拜登政府继续执政,中美关系有可能会稳定下来,如果是特朗普或共和党的另一候选人上台,中美关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