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李树旺: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潘虹燕: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体育文化与宣传战略研究中心专家
随着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的大运之火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熊熊燃起,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称号的成都正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运之城”。这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3位分别专注体育、经济、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日前接受了《中国报道》记者的专访,从不同角度针对成都大运会相关话题发表了他们的独到观点与专业见解,为成都大运会点赞,为“大运之城”高质量发展点赞。
中国报道:如果说惊艳世界的北京冬奥会是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引领世界“一起向未来”的成功实践,那么作为疫情后我国承办的首个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成都与大运会“结缘”主讲了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李树旺:体育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且独特的手段,无论是对于青少年大学生个体而言,还是作为未来世界文化平台上的精英群体,成都大运会能体现出中国体育通过鼓励学生运动参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大学生以体育为助力追求美好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践行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通过体育体现对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是本次成都大运会应该始终秉持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
成都大运会向中国大学生乃至世界大学生传达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价值观,那就是鼓励大学生在运动中和体育竞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应该是不被政治或文化的分歧而干扰的世界共同的语言,体育应该是无国界的,应该是世界青少年大学生共同享用的公共产品,是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能够实现文化交流的共同的语言符号,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推动世界教育、健康、和平事业进步,以大学生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作用。
潘虹燕:成都与大运会“结缘”,与我国的体育强国建设、四川的体育强省建设和成都的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密不可分,展现了中国在促进世界大学生體育事业发展上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展示了中国为促进世界青年一代的友谊、团结、平等、卓越做出的努力,为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贡献力量的决心。
中国报道:成都大运会也是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的最好平台,展示大运风采,宣传城市品牌,讲好成都故事、中国故事,有哪些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
潘虹燕:成都大运会以体育为媒,连接成都与世界。体育是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成都大运会的国际传播中,注重日常化、生活化和个人化的视角,展现普通人与大运会的联系;展现运动员青春健美的精神风貌,全球运动员、青年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展现成都人民的乐观幽默、热情包容;充分发挥吉祥物蓉宝及其原型熊猫的传播作用,获取大量关注和认同。筹备成都大运会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是同频共振的,完善城市体育设施、打造城市体育环境,让老百姓的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具备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成都大运会重视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以青年的发展、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为宗旨,注重青年人的平等、团结、友爱,发掘青年一代的潜力,让人们发现体育本真的魅力。
李树旺:“讲好成都大运会的中国体育故事”是关系到国家形象,关系我国在国际体育平台的话语权,关系到能否借大运会契机提升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准确定位我国“大学生体育故事”的总体样貌是推进大运会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实践的前提。中国大学生的体育故事是全面、生动、立体的文化体系,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夺金项目与参与项目、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等等。成都大运会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是立足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在大运会讲大众“愿意听”的中国体育故事,聚焦高校体育的“教育本质”讲世界“听得进”的中国大学体育故事,围绕“人民体育”讲世界能够“听得懂”的中国大学生体育故事。
中国报道:从首都北京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再到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接棒,大运会见证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飞跃历程。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这届大运会将给成都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陈宪:我认为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要给成都和西部地区带来了三方面的宝贵遗产。成都大运会带来的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让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再上一个台阶;成都此次贯彻的“绿色低碳办赛”理念就很好,成都这次对36个改造场馆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措施,使用绿色建材产品,如凤凰山篮球场馆外立面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切换日常节能模式和赛演模式,新都香城体育中心雨水回收系统年节水3000吨以上等,此次兴建的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这就为成都和西部地区以后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成都也倡导大运“全民共建共享”,实施大运惠民行动计划,我相信这些都会为成都市民的文体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也能充分发挥大运带动成都和西部地区体育经济发展的效应。大型活动对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疏导、活动安全预案、消防安全、智能设施配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运会的举办会全面提升成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潘虹燕:成都大运会汇聚全球各国青年大学生,以体育为桥梁,进行文化沟通、情感交流、友谊传递,促进全世界青年一代友好团结、共同逐梦,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实现。大运会使世界更了解成都优秀的历史文化,“成都成就梦想”的口号传递了成都的开放包容和现代文明。大运会选择了成都,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地位的彰显,成都大运会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让世界更深入地认识成都、理解成都、喜爱成都,促进成都文体旅产业发展,为成都在全球的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成都以国际大都市为标准,在营城惠民兴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实效,两次延期的独特经历,对成都来说恰恰有了更多的时间精耕与研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全世界的瞩目。大运会留下了场馆、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大量大运遗产,成都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于逐梦的精神是成都形象的美好缩影,成都人民优秀品质的呈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可以作为大运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