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洁,许文彬,马守亮,郭锦晨,韩亚军,张雷,施卫兵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3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 230012
4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作为全球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现已成为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1]。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可能继续,新冠感染在我国大范围广泛传播扩散的风险也依然存在[2]。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病例已取代德尔塔毒株(Delta)成为主要流行毒株[3]。由于Omicron相对于Delta传播力上升而致病力减弱,潜在传染性增强,加之我国大力普及新冠疫苗接种,故感染者大多症状病情较轻,以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4]。本文针对目前皖北地区居民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特点,通过研究40例宣肺清热化湿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的疗效情况,分析宣肺清热化湿法对于治疗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2年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称《诊疗方案》)制定,具体标准如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①轻型:患者低热、乏力、味觉嗅觉障碍等临床症状轻微且未见影像学感染变化。②普通型:患者具有较明显的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或伴有咽痛、味觉嗅觉减退等临床表现且可见影像学感染变化。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COVID-19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纳入病例诊疗经过完整、规范、记录翔实;③纳入病例患者均在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患者中医症状记录详细;④患者知情同意;⑤纳入病例就诊期间一般情况、检查、检验项目、治疗资料完整。
2.2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脑、心、肝、肾、血液系统或影响其生存的基础疾病;治疗、随访期间感染或发生其他急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状态不能合作、患有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资料不全者。
2.3 终止标准 病情进展恶化,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者。
40例患者均为皖北地区(宿州市泗县、宿州市埇桥区、宿州市灵璧县)常住人口,2022年6月末至7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7.5~87岁,平均年龄(51.84±20.26)岁;轻型27例,普通型13例;62.50%的观察对象无基础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有轻微咳嗽咯痰、鼻塞、喷嚏、咽干口苦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存在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腹泻、大便不成形及气短乏力、恶心、纳差、失眠等临床表现。
所有轻型及普通型病患均以宣肺清化法治疗。中医治疗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制定的中医药方案给予中药特殊调配(以新清肺排毒汤为基本方:生麻黄6g,炙甘草6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炒白术15g,茯苓25g,藿香10g,柴胡12g,黄芩15g,银花10g,贯众10g,生黄芪30g,生地12g,木蝴蝶12g,五味子6g,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应用0.5袋或1袋/次,2次/d,5d)。西医治疗根据《诊疗方案》给予给予常规支持对症处理,如氧疗或抗凝等。
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评价资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转阴时间等指标。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指标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检测,核酸检测结果转阴后间隔24h复查,连续2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方可出院。
本研究根据课题前期文献收集[5]及课题组专家调查挖掘,整理出临床新冠患者最常见症状,自研《新冠中医症候计分量表》,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进行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3、6、9 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评分-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治疗前症状总评分×100%。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症状好转,疗效指数≥30%,<70%;无效: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配对样本的差值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若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2组患者经宣肺清化法治疗后,在住院时间、核酸第1次和第2次转阴时间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表
表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住院及转阴时间统计表
将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实验室数据分别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提示经过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计数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表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指标例数治疗前治疗后WBC/×109·L-1404.88±2.275.58±2.27 LYM/%4024.82±26.0631.96±9.62 CRP/mg·L-14015.22±21.3412.41±19.37 ALT/U·L-14024.23±23.2822.07±15.82 AST/U·L-14028.13±20.8822.07±8.37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汗出、乏力疲惫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肌肉酸痛或头身沉重、纳差、便秘或大便干结、失眠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5。
表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总分比较,aP<0.05;与治疗前咳嗽评分比较,bP<0.01;与治疗前汗出评分比较,cP<0.01;与治疗前乏力疲惫评分比较,dP<0.01;与治疗前肌肉酸痛或头身沉重评分比较,eP<0.05;与治疗前纳差评分比较,fP<0.05;与治疗前便秘或大便干结评分比较,gP<0.05;与治疗前失眠评分比较,hP<0.05。
组别总分证候咳嗽汗出胸闷气短乏力疲惫肌肉酸痛或头身沉重治疗前17.4±11.633.23±2.291.88±2.321.43±2.041.95±1.871.73±2.24治疗后10.2±9.13a1.65±2.14b0.83±1.66c0.90±1.691.13±1.76d0.98±1.58e组别证候口干纳差便秘或大便干结腹泻或便溏失眠治疗前2.03±2.582.10±2.900.75±1.480.90±1.551.50±2.49治疗后1.80±2.231.28±2.24f0.30±0.91g0.68±1.270.71±1.77h
表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新冠感染属中医“疫病”范畴,由外感“疫戾”之气而发,关于“疫戾”之气的性质,诸多学者提出了“寒湿疫[7]”“湿毒疫[8]”“燥毒疫[9]”“寒疫[10]”及“风寒湿疫[11]”等观点。吴又可《温疫论》言“疫戾”并非风寒暑湿的某一种,“乃天地间别有一种杂气所感”,且有“一气一病”的鲜明特点[12]。清代新安医家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载:“瘟疫之症,乃天地之疫毒……其为半表半里之症明矣”,疫毒之邪可与痰、湿、瘀、热等内生病理产物相互胶着,因而转化为不同的病机,表现为多种证候。笔者认为引起新冠感染的“疫戾”所兼病邪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动态变化的,病邪性质受所感时节、所处水土、所患之人体质等多方因素影响。因此,不应拘泥于某时某地所立标准方,而应充分发挥中医“三因治宜”的辨治优势[13],在《诊疗方案》的推荐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针对个体体质及所辨病性设计个性化处方,以取得最佳疗效。本轮疫情爆发于安徽省北部,主要集中于宿州市泗县及周边地区。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地处淮北平原北亚热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因受温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当地夏季气候暖热且降雨量多。6~7月为皖北地区湿度、温度骤然上升时期[14],此时热邪、湿邪肆虐,极易侵袭人体。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对于特殊时节、气候所致疫病特点早有论述,《医理·医法顺时论》云:“人为万物中之一物……亦随感其燥湿而为病。”认为气候干燥则疫病多属燥,雨水充沛则多属湿。通过观察40例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冠病例发现,不同于以往新冠患者的干咳,该地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多咳吐黄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湿热困厄胸阳、脾胃、四肢之象,如发热、汗出、乏力、胸闷气短、口干、纳差、便溏等。
在方药的使用上宣肺清热化湿,在《诊疗方案》清肺排毒汤基础上加强清热化湿之力形成新清肺排毒汤。方中麻黄辛温,《本草正义》言其“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是为治感第一要药”,功可轻清上浮,宣散肺气。杏仁苦温,《长沙药解》载其:“疏利开通,破壅降逆”,用以降气平喘,亦可祛痰止咳。五味子性沉降,多用治肺虚喘咳,《本经》载其:“主益气,咳逆上气”。诸药共用,宣肃结合,重在宣肺。《本草经疏》言石膏:“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入肺胃二经,用以泻肺热,重用石膏使全方性归寒凉。黄芩、生地、银花、贯众四药皆为寒凉之品,用以清热解毒兼可固护阴津。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以木蝴蝶清肺止咳利咽,枳实行气化痰消痞。黄芪入肺、脾经,生用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甘温上行,健运中焦以利湿,通利三焦以消肿[15]。配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助黄芪扶正利水之功。标本同治亦不忘顾护中焦正气,藿香气味芳香,《药品化义》载其:“善行胃气,以此调中”,再入甘草甘平,健脾补中调和诸药。因新冠感染有寒热往来、咳嗽、胸闷、口苦咽干、呕恶纳呆等邪伏膜原之象,故用少阳主药柴胡引诸药达病所,助机体阳气升浮,疏散退热,以解半表半里之邪[16]。全方宣降相宜,寒温并用,三焦同治,标本兼治,表里同调,有宣肺泄热,调畅气机,止咳化痰,健脾化湿,清肺排毒之效,疫邪散而正气复,则疫病自然得解。
本次临床观察发现经过“宣肺清化”治疗后,中医证候方面,患者的咳嗽、汗出、乏力疲惫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肌肉酸痛或头身沉重、纳差、便秘或大便干结、失眠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本次临床观察发现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平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上升(P<0.05),作为人体重要的炎症标志细胞,白细胞以多种方式参与机体防御反应[17],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过程中,多见患者白细胞总数计数减少[18]。而淋巴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与机体感染关系密切,以往研究发现,淋巴细胞计数是预测新冠病情变化的良好指标[19]。推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消耗免疫细胞,而恰当的治疗恢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免疫相关细胞的再生,因此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呈现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C反应蛋白是最常用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之一,在机体感染或损伤时急剧升高,可通过标记受损细胞介导细胞吞噬作用,最终消灭病原体或修复受损、死亡的细胞[20]。可能由于新冠感染患者体内有炎症及感染,突出表现为肺泡内水肿和出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1]。本次临床观察发现入院时患者C反应蛋白指标增高,而经治疗C反应蛋白下降至正常水平(P<0.01),因此C反应蛋白整体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与以往报道结果相吻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宣肺清热化湿法治疗的患者,各症状评分及多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该治疗大法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无论是轻型还是普通型,均具有较高疗效,患者证候积分有效率均高于84%。由于皖北地区本轮疫情发展迅速,为保证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疗效实现最大化,以及新冠感染救治的特殊性,本次临床观察并未设置空白对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研究样本,继续增加观察指标,进一步探索宣肺清热化湿法治疗新冠感染的具体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个性灵活的优势,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体质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反应的不同特性,制定和更新防治新策略和新方法,以更好的应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产生的新变化和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