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儿园集体活动转型之路
——去教材中心、去课堂中心、去教师中心

2023-08-11 12:34张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教育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集体幼儿园游戏

张晖 |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在当前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界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产生疑惑:放手让幼儿去游戏还要不要集体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游戏的分享?很多教师也感到困惑:如何把游戏和主题教学结合起来?如何把游戏与课程结合起来?而在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基本功大赛等各级各类对幼儿教师的评估中,核心的内容依然是教师写教案、说课或执教。诸多矛盾的现象交织,我们有必要梳理清晰。

在百废待兴的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完成的,不可偏废”,也明确“要纠正那种认为是有上课才能完成《纲要》,日常教育工作中仅仅注重上课”,并规定了小中大班每周的课时及其上课的时间。但在1989年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不再提幼儿园上课,而转向“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就此明确了我国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方向。此后的一系列文件,也不断强化了这一点,并提出集体活动是幼儿园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要“生动、活泼、主动”。2016年颁布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更加明确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可以说,三十余年来,我国幼儿园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提及“集体教学”这个概念,也没有要求有课时和有实践的集体教学。但《纲要(试行草案)》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其已经在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后被废止,但至今依旧影响着幼儿园乃至教师的培养: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分领域的,或综合的、或生成的集体教学设计并施教。某种程度上,集体教学在实践中成为“上课”的代名词;小班15分钟、中班25分钟、大班30-35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仍然是一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就是要求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聚焦幼儿园的实践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在教育实践中改变理念和行为。

放弃教学高控,重识集体活动

通过学习一系列文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集体活动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但是把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自然而然地理解成集体教学,这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主导、以关注知识技能追求结果导向、幼儿被动学的惯性思维和实践所致。幼儿园课程改革也带来了对集体教学的改进,如集体教学的内容从按照教材讲授转向从儿童游戏和生活经验中生成内容改进,从分科按照领域内容教学转向按照主题内容进行教学,集体教学也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得向问题解决为目的改进。但集体教学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步骤与过程,设计好的提问,以及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操作材料,到最后总结活动幼儿获得的经验,这些实践中的问题仍然难以摆脱成人在前幼儿在后的理念,摆脱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究其原因,还是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的领会不够,对游戏给予幼儿的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还不能够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担心没有了成人的集体教学,发展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决定着幼儿园与小学的本质区别。儿童进入小学就要按照教学计划、教育目标系统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而幼儿园教育是特殊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特殊的课程。从获得经验的学习来说,3-6岁幼儿的学习不是为了系统地掌握各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释放每一个孩子潜在的学习能力和探究世界的欲望,形成主动学习、探究、质疑、思考等学习品质,正如《纲要》指出“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谢维和教授曾指出:“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是‘消极经验’的获得与形成,这也是它与正规学校阶段学习的根本不同。”在他看来,“消极经验”更倾向于是儿童在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认知与行为能力仍然比较弱时,出于自己的本能与兴趣,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自发地认识、探索与学习的某种感受与体验。而且,这种“消极经验”往往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愿望”与“学习体验”,进而成为更高一阶段学校教育与学习的基础。由此我们能明白,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幼儿有机会向他人表达自己在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过程中的思想和认识,并与他人分享,而不在于成人通过集体活动去完善幼儿零碎的经验并形成系统。

幼儿园集体活动是每一个参与者之间平等对话、倾听交流、分享想法、引发思考的过程。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会知道原来每个人对世界上的事物、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拓展自己的认知。这是自由游戏无法带给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是与幼儿高质量互动的过程,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开家庭踏入社会的第一个机构,集体活动也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每日惯例集体活动中,感受班级的集体氛围、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互通交流关于班级以及个体的信息等,对幼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持续共享思维,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安排和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活动,需要教师站在满足幼儿生活和游戏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我们不仅要放手游戏,还要放手集体活动。当教师退后,集体活动可以成为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分享信息、交流各自看法并引发共同讨论的平台。这样的集体活动与过去根据教案亦步亦趋地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对教师很有挑战,教师要放弃那些告知结果、提炼经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等高控的方法。

《评估指南》在前几个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出要“生动、活泼、主动”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走向高质量的集体活动的内涵、方向和策略。包括“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以及“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等,都为我们理解幼儿园集体活动、有质量地开展集体活动指明了方向。这样的集体活动是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持续共享思维的过程。

持续共享思维是由英国学者西拉杰·布拉奇福德和她的同事在早期阶段有效教育的著作中提出的。持续共享思维并非只是一种师生互动模式,而是一种有用的研究,促进我们反思应当如何有效的工作:我们应当问孩子哪类问题?我们的问题能否增加讨论?我们的问题能否帮助孩子厘清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认真听孩子所说的东西,以便我们能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她还研究提出了支持孩子的持续性分享思维的策略:

·听和观察。仔细地听孩子们说什么,观察其身体语言,看他们正在做什么。

·真诚地表现出兴趣。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保持眼睛的接触,微笑、点头。

·尊重。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和选择,通过邀请孩子进行详细说明,表示对其的选择及决定的尊重。例如,当说一件事时,教师说“我真的想更多地知道你刚才说的那件事”,同时始终认真地听孩子说并回应。

·概括。可用这样的句式:“因此,你认为是……”

·提供经验:提供成人自己的经验,例如:“当我烧饭时,我也很喜欢听那段音乐……”

·澄清。澄清想法,例如:“哦,因此你认为石头放在水里煮就会化掉,是不是?”

·建议。例如:“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

·提醒。例如:“不要忘了,你刚才说石头煮的时候会化的。”

·鼓励。用鼓励的语言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例如:“你刚才已经认真想过……那能不能再想想……”

·观点。提供一个可选择的观点,例如:“也许某某在做另外一件事时就不是很调皮了。”

·推测。例如:“你认为三只熊会喜欢某某,并和它成为朋友吗?”

·提供场景思考。例如:“你跳进水坑时,幸亏你穿着雨鞋,而我就全湿了。”

·提开放性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会如何?”“下面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示范。做思考的示范,例如:“我一直在想,今天晚上我要做的事,我需要把我的狗带到兽医诊所去,因为它的脚发炎了;然后我要把图书馆借的书还掉,还要买些晚上的食物。但是,我没时间做这些事。”

同时,她也提出了教师如何在思维共享对话中提问和回答: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那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我喜欢你刚才做的事情。

你看见某某做的吗?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从来没想到过会这样。

这真是得让我想想了。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会发生什么事?

从放手游戏到放手集体活动,并不是说成人不能发起活动。我们可以从英国幼教机构对的做法中获得启发——他们选择用来评价教师行为的活动中,80%源于儿童发起的活动,不超过20%源于教师直接发起的活动。因此,对于集体活动,我们要研究教师发起活动在总体活动中的占比以及教师为何发起活动、如何发起活动。无论是教师发起的活动还是幼儿发起的活动,其出发点都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拓展幼儿的学习。例如幼儿园的集体活动除了游戏后的集体分享活动,还有晨谈、离园谈话、为幼儿读书等,可以将这些集体活动适宜地安排在一日计划之中。活动时间的长短不应是固定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晨谈是幼儿每天到园后互相问候、交流班级公共信息的时间。晨谈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根据季节、幼儿的兴趣和当下的经验由幼儿自己确定话题。可以围绕点名、交流天气、新闻、班级规则、活动中的趣事、幼儿的问题及想表达的内容、今天活动安排和注意的问题、教师介绍新材料等展开,有些内容可以固定下来,如天气、新闻等。离园是教师、幼儿共同分享当天的活动,发布重要信息的时间,也可以安排音乐、为幼儿读书、讨论当天活动等内容。幼儿收拾整理东西,互相道别。这些教师发起的活动,也应该成为与幼儿持续共享思维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在集体活动中坚持“去教材中心、去课堂中心、去教师中心”,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足够能力的学习者,放下对活动的高控,就能够不断发现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我调整,研究和探寻如何开展集体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猜你喜欢
集体幼儿园游戏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警犬集体过生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