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杨,张文静,戴盈磊,杨晓东,修 苗
(辽宁省地震局,沈阳 110034)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教育水平、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均会发生变化。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情况。科学合理分析人口数据,解析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很多学者分析了人口分布特征及人口变化对各领域的影响。高娜等对基于手机定位获取的人口数据与传统人口数据进行差异性对比,利用多种算法分析人员流动特征[1]。谢江丽等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年鉴及遥感影像等资料,以区县为单位提取乌鲁木齐市10年的人口数据,并研究人口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乌鲁木齐市人口预测模型[2]。贾召亮等选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区域,将人口统计数据与地表覆盖数据及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对人口空间化进行研究,提高了人口评估精度,使人口分布情况更加直观[3]。滕飞等通过收集数据,搭建了东北三省人口数量模型,统计了1949—2019年东北三省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数据,并根据人口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对措施[4]。张玉萍等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通过研究人口变化与人工地貌间的动态联系,总结出人口变化在近10年人工地貌发育中起到的驱动作用[5]。陈有川等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利用多种分析法研究区域内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村庄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6]。
为研究2010—2020年辽宁省总人口、人口城乡结构、家庭户规模、人口负担系数、受教育程度数等变化规律,本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局官网、辽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等。
2020年,辽宁省总人口4259万人,与2010年的4375万人相比,减少了116万人,减少人口比例达2.64%,年平均增长率-0.27%[7],见图1和图2。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图1 2010—2020年辽宁省总人口(万人)Fig.1 Total popul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ten thousand)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图2 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Fig.2 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数据来源: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统计年鉴图3 2010年辽宁省人口密度图Fig.3 Population dens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2010
数据来源: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统计年鉴图4 2020年辽宁省人口密度图Fig.4 Population dens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2020
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研究区域人口的空间存在形式及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及某些特定人口的分布等。人口分布通常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辽宁省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是沈阳,其后依次为大连、营口、辽阳、鞍山,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为丹东。2020年,沈阳、大连、营口依然是辽宁省人口密度较大的3个城市,人口密度最小的城市仍然是丹东。与2010年相比,除沈阳、大连、盘锦外,其他城市人口密度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城市为铁岭、辽阳、抚顺。可以看出,辽宁省人口大部分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且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
人口城乡结构是指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及数量构成。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及城镇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如表1所示,2010年辽宁省有城镇人口2717万人,乡村人口1658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2.1%[8]。2020年辽宁省城镇人口达3072万人,乡村人口118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2.14%,1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04个百分点[7]。
表1 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城乡结构Tab.1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2010—2020年10年间辽宁省家庭户规模持续下降。2020年,辽宁省共有家庭户1746.7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991.4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有人口2.29人,与2010年相比,全省家庭户增加247.31万户,家庭户人口减少184.1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减少人口0.49人[7-8]。
人口总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这能够从人口角度反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GDR=[(P0~14+P65+)/P15~64]×100%
(1)
式中,GDR为总抚养比,P0~14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P65+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P15~64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
如图5所示,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负担系数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27.76%增长至2020年的39.94%,上涨了12.1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2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统计年鉴图5 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负担系数Fig.5 Population burden coeffici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人口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一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该地区的人口素质越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文明程度也相对较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辽宁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为7 758 336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5 234 081人增加了2 524 255人。辽宁省人口文盲率(全省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18%下降到2020年的1.01%,下降了1.17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文盲率Tab.2 Illiteracy rate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0—2020年,辽宁省人口变化具有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下降、人口分布不均衡、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家庭户人口减少、人口负担系数增长、受教育程度提高等特点。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早年其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可以提高教育水平及人口受教育程度[9]。生育率是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因素,辽宁省近年的生育率呈下降趋势,生育水平较低,且常住人口迁出数量大于迁入数量,使得常住人口净流出,这是致辽宁省总人口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10]。辽宁省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辽宁省中部地区地势开阔平坦,降雨量适中,水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利于耕种,适宜人口居住。同时,其中部地区及沿海经济带凭借有利的交通条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使得辽宁省中东部城市人口分布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辽宁省人口预期寿命排名全国第八[1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辽宁省人口将面临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