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球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时。每年6月份全国学生都进入了考试季,特别是升学考试,牵动着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心。如何轻松走进考场,考出好的成绩,通过考试体验并丰富自己的人生。6月份也是毕业季,数以千万计的毕业生走入社会求职,开始人生职业的选择,寻找第一份工作。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对于青年学子和家长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和家长,有许多问题需要理性思考、正确选择,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书写出自己的最佳答案。
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考试莫过于中考和高考,虽然不是一考定终生,但这“两考”若成功确实能让人不走或少走弯路,高考升入大学也一直是农村青年实现阶层跃升的主要途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山区的一所小学。他们从1~6年级各选3个班,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测试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这些学生进行回访,结果奇迹发生,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个人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增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其实,当时名单上的学生是罗森塔尔随意挑选出来的。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权威(校长和老师)的积极期待能产生奇迹。后来发展为一切权威(学生等当事人的权威,包括校长、老师、家长、上司等)的积极期待和强烈的自我期待,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暗示和奇迹,梦想(期待)成真。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欣赏、肯定和期待,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并给予更多的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积极反馈。强烈的自我期待能让人更加发挥潜能,拼搏奋斗,梦想成真。
一年一度的各科考试已进入倒计时,复习和备考是重中之重,考生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不管以往学习成绩如何,学生要抓紧现在的每一天,心无杂念,用心去完成考试这个具体的阶段性任务,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和备考,一定会提高考试成绩。此时,系统地学习某些学科的知识已来不及,用有限的时间查遗补漏,尽可能在每次模拟考试中发现那些容易补上的短板,强化学习和记忆;尽可能把每次模拟考试当成正式的考试,考前准备、考试环境、考试流程、考试心态、考时答题、考后调整等尽可能模拟真实的中考或高考,越逼真越好,认真准备数次模拟考试后,到正式考试时不会过度紧张、焦虑。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须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① 考试前4周开始,调整作息时间与考试时间相匹配,不再熬夜,按考试时间定时入睡和起床,保证考试期间完全轻松适应。如果学生之前服用某些镇静安眠或其他药物,可以继续原剂量用药,不要停药,没有医嘱也不要自行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切记不能在考试期间临时使用未用过的镇静安眠药物。② 考试前2周开始,不进食未用过的任何食物和饮品,包括水果、干果、饮料等,以防出现食物过敏和肠炎。确定好考试期间三餐食谱,并进行试吃,选择易于消化、富有营养、清淡卫生的饮食,根据身体反应适当调整食物,防止便秘和腹泻,让身体处于最佳的能量代谢和精力充沛状态。③ 考试前1周,学生降低复习强度,每天分次进行轻中度的体育活动或放松运动,如散步、慢跑、做广播操,以及听音乐、相声、笑话等,每次10~20分钟,一天的总时长2~3小时,避免长时间做爬山、长跑等强体力运动和其他的重体力劳动,也要避免游泳、踢足球、打篮球等可能出现意外伤害的运动。④ 早餐和午餐半小时后练习两组头脑与身体“热启动”,即:原地蹦跳30次,再双手指交叉上举过头顶,翻手掌心向上“伸懒腰”,同时用鼻深吸气,而后经口快呼气并发出“呼呼”声,共30次,休息1分钟为一组,能调动身体拥有最好的体力和最佳的精力。⑤ 有些乡村的考场安排在中心学校或县城里,学生在考试前3~5天要熟悉去考场的道路或公共交通,以及考场与周边的具体情况,提前到考点看考场、卫生间、医务室、存包处等应急场所。⑥ 考试前3天,学生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通行证和/或出入证,以及考试用的各种文具和允许携带的生活必需品、补充能量的食品等,如水杯、纸巾、口罩、糖果、饼干等,并写出物品清单。这些物品一定要考生自己准备,不能由家长或他人代劳,并放在固定醒目的不易被其他小孩拿到的地方。⑦ 如果考试期间学生需要住酒店,提前2~3天入住,以适应环境,适应床上用品。有些考生可能要带上自己习惯的枕头,以及以前穿过的舒适衣服、鞋袜,不宜穿新的。⑧ 关注考试期间的天气预报,做好雨天或极端天气的应对预案。⑨ 考试前1天,再次检查考试当天要带的证件和考试用必需品,晚上按原先的作息睡觉,睡前设定好闹钟。⑩ 考试当天不宜吃得太饱,不能临时决定喝咖啡或茶水,按照清单带上考试用品,提前半小时到达考点,找个地方做10分钟的头脑和身体的“热启动”,入场前先如厕。
如果确实因兴奋导致考试前夜失眠,少睡了几个小时,也不要担心,人的应激反应能力是很强的,相信自己,上午考试不会影响太大,考场上能振奋起来。上午考完学生要赶紧补点觉,也许更有利于下午发挥。不管考得怎样,这时的家长不要批评和指责,学生自己也不要自责,永不放弃。
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考位,摆放好文具,不要东张西望,或与其他考生交谈,可以闭目养神一会儿或深慢呼吸,注意聆听监考老师的指令,按要求做好准备。开始考试时,按模拟考试时的做法进行就可以了,审题答题方式和技巧已很熟悉,胸有成竹。遇到有些考题似曾相识时,仔细认真审题,特别要注意有无细小改变,及时发现并正确应对考题中的新“坑”;面对不熟悉的题目也不必惊慌,按照模拟考试时的训练答题技巧进行。考试过程中,按自己的节奏应对,书写要认真、工整。
距离考试结束15分钟,一般监考老师会提示,这时务必挑重点题目检查一遍,考试最理想结果是发挥正常水平,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到难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模拟考试时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与状态,准时交卷,不建议提前交卷。即便有些同学明明知道自己升学无望,也要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这是一份人生的答卷,这是一场不要留有遗憾的考试。
在没有完成全部考试科目时,考后不要与同学对答案,考完一场就放下,准备下一场考试。即使有的考试答得不理想,有失误,也不要自责自怨,鼓足勇气,以终为始,继续认真对待下一场考试。待全部考试结束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先好好睡一觉,还是好好吃一顿,及时告诉家长,尽量满足愿望。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一个站点而已。马云、俞敏洪等成功人士早就用他们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71:“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多次告诫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稳致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指广大青年要找准人生方向,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为今后每一个人生理想、每一份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以终为始的成长目标,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无数人苦苦探索的问题,没有普世的金科玉律般的标准答案。99.99%的人是平凡的普通人,笔者认同原国家文化部第八任部长作家王蒙先生的回答[2]:“谈人生首先要谈人的维持生存,一切为维持生存而做的劳动、工作、奋斗都是正当的,是不应该回避和无视的”“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首先关注的正是自己的与亲人的、同乡的、同胞的生存问题,愈是发达国家的人愈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1]21:“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3]5。”国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家之本在人,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好,才有国家和民族的好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每个青年包括农村青年都能与时代同成长、共进步。在农村要重点培养好青年学生和广大青年劳动者,使之成为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贡献者和享受者,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科技信息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地区、城乡、行业之间发展的差距仍在扩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各阶层的相对固化等不合理现象短期内可能难以解决。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心理,导致成功者的冷漠和自大,失败者的愤怒和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感受痛苦和不确定性,以及需要不断工作,这是常态和基本的设定。竞争不是生活目的,只是幸福生活的手段,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家庭财富的多寡,幸福的人生都需要爱的感受、愉悦的感受、有用的感受和有意义感。
1997年马丁·塞里格曼博士提出“积极心理学”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与力量,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下几点:① 积极的主观体验,对过去有幸福感和满足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主义,对现在感受快乐和“心流”,对生活的忠诚。② 培养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和智慧等。③ 培养大众的美德,使个体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有职业道德的公民,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人的一生,保持积极心态能使大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激发热情,增强创造力,获得更多的资源。
对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考生,只要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建议选择职业中学继续学习。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只是现代社会的最低要求,社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高考落榜的考生,是选择复读,还是进入高级职业学校学习或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劳动就业,由学生、家长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商定。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85万,绝大多数人涌入社会求职,就业压力很大。人的一生,第一是求生存,第二是求发展,第三是求高质量发展。青年人,首先要有生存的本领,学一门手艺,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作家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说:“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如果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继续读书,或者自己也没兴趣读书,尽早学一门实用能挣钱的技术,注意要学一门不易被未来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的技术,是务实、理性、明智的选择。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人均住房50.7平方米,农村家用汽车百户拥有32.4辆[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3]16。”在党和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农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造就更多的杰出人才,成就更多伟大的企业。
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最好的课堂是实践,学习是涵盖一切的,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普通人的生活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让生活快乐、幸福,让家人因为自己而生活得更好,同时社会因自己更美好,国家因为自己更美好,这是值得赞美和歌颂的。笔者推荐的普通人生活模式,即“生命→生存→生活→生产→发展→高质量发展→快乐幸福”。选择合适的工作和职业,只要心中有梦想,天天有行动,不懈努力,终会让自己在擅长领域比他人优势明显。请记住:家境优越的谷爱凌和家境普通的全红禅都获得了奥运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