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淑红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毒力逐渐减弱,国家疫情防控策略调整为“乙类乙管”。三年的积极抗疫,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决定性胜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指出,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基因频繁发生突变,当新冠病毒不同的亚型或子代分支同时感染人体时,还会发生重组,产生重组毒株,导致在细胞内复制和传播力增强,国家加强病毒基因的测序,避免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气候的不断变化,我们可能会面临全新的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标本采集仍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最危险的操作,医院感染控制尤为重要。新冠疫情期间我院实施核酸采集院感防控全流程管理,对其他呼吸系统传染病标本采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总结管理经验如下:
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经过穿脱防护用品技术、核酸采集技术、消毒隔离技术、手卫生技术等相关防护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反复培训及考核。建立不同的梯队,合理安排班次,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疾病时严禁上岗。每天行体温及健康状况监测,核酸检测1次。
设有预检处、等候区、采集处、标本暂存处、医疗废物暂存区、缓冲区、清洁区及物资储备区等7个功能区,各区相对独立,设有物理隔断,标识清楚,配备充足的手卫生用品及消毒用品。
3.1 根据人群风险性分为不同的采集室 根据人群潜在风险性的高低,对人群进行分类,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在预检处对被采集者进行分诊,应检尽检人员分诊到应检尽检窗口、发热患者及可疑人员分诊到发热哨点再次进行分诊,到发热患者采集窗口进行采集,路线无交叉。各采集室标识清楚,制度流程完善,核酸采集室远离医院诊疗区,在医院入口处设有清晰的指引标识。
3.2 采集室消毒频次 发热患者采集室工作期间采用每2小时进行1次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空气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60分钟或通风30分钟以上。物体表面、地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应检尽检采集室每班次进行消毒,方法相同。工作结束后,所有采集室都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3 人员防护 应检尽检采集室、发热患者采集室医务人员均采用二级防护: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口罩的密闭实验、一次性鞋套、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面屏、内层手套扎紧工作服衣袖,戴外层手套时在防护服衣袖扎口处,弄破一个小口,套在拇指上,扎紧戴上外层乳胶手套,最后穿一次性靴套。检查防护服的完整性及延展性,穿戴合格后方可进入采集室。在远离采集处放置职业暴露处置箱及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发生意外暴露时,医务人员迅速正确处理,按流程迅速撤离污染区,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3.4 各采集室等候区,严控人员密度 基层医院检测人员数量众多,严控人员密度难度大。采用地面画有1米线实线,栏杆座引导路线,落实人群单向流动。同时对公众进行预防新冠知识的宣教。如采集时,有随地吐痰情况时,立即用5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进行处理。进入医院的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口罩。高风险地区及发热患者严禁进入普通诊疗区域。
被采集者处于下风位置,张大口做发长“啊”音的动作,不出声音,充分暴露两侧咽扁桃体部,迅速正确的进行采集,避免触及舌根及悬雍垂部位,以免引起咳嗽、干呕等高风险动作。给被采集者发放纸巾,指导其如发生咳嗽、吐痰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痰液包裹于纸巾内,放入黄色医疗垃圾桶中。每采集一位人员后立即进行规范的手卫生,采集时不要碰触患者的面部及任何部位。第一位与后一位被采集者必须保证1米的有效距离,间隔时间保证在10秒以上,以免空气中有气溶胶的形成。医务人员接触的身份证,一定要用75%酒精喷洒消毒后交给被采集者。在折断咽拭子时,盖上试管盖,动作要轻柔,以免拭子头蹦出及产生气溶胶。拭子头一定浸泡在病毒保存液中,管盖旋紧。一旦发生标本外溢情况,立即用0.55%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24小时内使用,加盖保存,每次使用前进行浓度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个采集室标本实行统一管理。标本实行3层密封管理,试管保持垂直放入生物安全保存袋中(一层),在封口处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放入具有防溢洒装置的容器内(第二层),保持标本直立,封盖,消毒。再放入具有制冷功能的恒温的转运箱中,用75%的酒精对转运箱进行喷洒消毒保证清洁后带出采集室。经相关技能培训的工作人员用专用车辆进行标本运送。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标准预防措施。转运后对车辆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物体表面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30分钟,空气采用持续通风处理。
咽拭子采集产生的医疗废物,存在传染的高风险性,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三个采集室的医疗废物均按传染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严格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子,3/4满,分层打鹅颈结,严防医疗废物外露。放入医疗转运箱中密闭转运,并在表面有相应的标识“核酸采集”字样。转运箱外表面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30分钟,保证清洁后带出与专职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交接。医疗废物交接人员行一级防护,但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手套,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根据国家下发的指南、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发现阳性病例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医务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评估人员暴露的风险,立即予相应处理。根据患者的活动轨迹,确定封锁、消杀范围,对环境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开展各项工作。环境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检测阴性后方可进行使用。核酸采集室日常每7天进行1次环境新冠病毒的检测。
综上所述,我院根据国家下发的各项指南、标准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流程、预案及业务培训等各项措施,同时做好被采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做到核酸采集院感防控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