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干预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10 12:56武建慧于秀婵
河北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明显降低协作心功能

武建慧 于秀婵

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是指采取限盐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进行性恶化者。患者大多同时兼具左心功能不全和体循环淤血症状,如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顽固性水肿、腹胀纳差、肢端厥冷等,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1]。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2]。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在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在R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RHF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9.50±8.55)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9例,Ⅳ级49例;原发病:冠心病30例,高血压心脏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 1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R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2组基础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症状、体征、超声等辅助检查确诊为RHF,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常规手段治疗效果不佳;②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或依从差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电监护、吸氧、体位护理等。

1.3.2 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成立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由重症科、营养科、心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业医师组成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系统化护理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尽可能规避风险;②心理疏导: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加以疏导,进一步说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限制盐分和水的摄入量,避免水肿,嘱患者少食多餐,宜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及生硬、油炸食物;④康复训练:疾病初期宜卧床休息,稳定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肘、膝、踝等关节和肌肉的被动活动,病情恢复期应早日下床活动,可进行散步、爬楼梯等适度锻炼,若出现气短、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⑤出院随访: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嘱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度锻炼,遵医嘱服药。

1.4 观察指标

1.4.1 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嘱患者在平坦地面行走,测定6 min步行距离(6MWT)。测定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1.4.2 炎性因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4.3 营养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

1.4.4 免疫功能指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计算CD4+/CD8+。

1.4.5 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负面情绪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高者代表负面情绪严重。

1.4.6 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问卷(MLHFQ)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涉及体力受限、负面情绪、睡眠质量等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得分高者代表生活质量差。

1.4.7 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比较2组再入院率、病死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2组干预后LVEF、SV、6MW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LVEDD、NT-proBNP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LVEF、SV、6MWT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升高,LVEDD、NT-proBNP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n=34,

2.2 2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2组干预后IL-6、TNF-α、hs-CRP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IL-6、TNF-α、hs-CRP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n=34,

2.3 2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2组干预后TP、ALB、PA、TLC、Hb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TP、ALB、PA、TLC、Hb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n=34,

2.4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组干预后CD3+、CD4+、CD4+/CD8+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CD3+、CD4+、CD4+/CD8+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n=34,

2.5 2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2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n=34,分,

2.6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2组干预后MLHFQ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MLHFQ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n=34,分,

2.7 2组患者预后比较 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患者预后比较 n=34,例(%)

3 讨论

R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终末阶段引起的以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组织灌注不足和神经内分泌紊乱,虽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或持续加重,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和猝死,预后极差[4,5]。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RHF患病率逐年攀升,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仍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难题。有报道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RHF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6]。目前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仅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护理质量不高。多学科协作护理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优化多个相关学科的资源,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个体差异前提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7]。

本研究首先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LVEF、SV是反映左心室射血功能的常用指标,而LVEDD能够直接反映左心室顺应性和舒张功能[8];BNP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在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增加时可促进BNP前体分解为BNP和NT-proBNP,均可作为诊断并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可靠指标[9];6MWT通过测定患者6 min时的步行距离,可用于反映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另外,慢性炎症是心力衰竭发生及进展的重要病理机制,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可诱发心肌肥厚及心肌收缩力降低。因此,监测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而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可有效改善心功能[10,11]。本研究显示,2组干预后LVEF、SV、6MW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LVEDD、NT-proBNP、IL-6、TNF-ɑ、hs-CRP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LVEF、SV、6MWT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均明显升高,LVEDD、NT-proBNP、IL-6、TNF-ɑ、hs-CRP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改善RHF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从而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原因:多学科协作护理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多方面护理内容,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措施的认知程度,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遵医嘱进行适度运动锻炼,从而改善心功能。

RHF患者由于胃肠道淤血、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容易引起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消化吸收障碍,加之随着病情加重机体耗能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这是造成病死率增加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2,13]。本研究显示,2组干预后TP、ALB、PA、TLC、Hb、CD3+、CD4+、CD4+/CD8+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TP、ALB、PA、TLC、Hb、CD3+、CD4+、CD4+/CD8+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改善RHF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进而加快患者康复。

RHF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研究发现,2组干预后SAS、SDS、MLHFQ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SDS、MLHFQ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采取沟通交流、情感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另外,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RHF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明显降低协作心功能
团结协作成功易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协作
心功能如何分级?
协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运动训练能够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