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2023-08-10 07:57轩永军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意识

轩永军

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而且要注重挖掘课内外法治资源,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法治意识渗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的法治意识培养不再单纯追求法律知识,而是全面培育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师讲授的知识都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很容易忽视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青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治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要运用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扣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用法治思维挖掘课内外法治资源,重视法治教育的科学性

教师要有法治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素材。比如,教师列举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让学生了解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懂得企业要开展正当竞争,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反对和抵制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教师讲解《尊重知识产权》内容时,让学生明白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等知识点的同时,顺势引出了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为保护知识产权,我国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教师平时应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收看法律栏目,甚至多向专业法律人士请教有关法律常识等,不断扩充法律知识储备,提高法律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自然地在课堂上引出法律知识,渗透法治思想,避免因为缺乏某些法律常识而忽视教材中的法律因素,甚至犯知识性的错误。政治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分析时事政治和社会现象,发现其中与教学有关的法治教育内容。

二、发挥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优势,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問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和创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而不是讲授专业的法律知识。若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专业的法律知识,宣读法律条文,而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则会加重学生学习和心理负担,甚至会让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当然过于简单的法律知识,也不必在课堂上多讲,那样只会让课堂淡而无味。

在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可以创设相关议题,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设置情境,激发思考,由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商场购物时是否向商家要发票,讨论要发票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商家拒绝开发票或声称不要发票送礼品时应该怎么办。学生在真实情境和自主探讨中感悟,教师只需适当引导、提示并加以总结,让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有更准确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渗透法治教育,动情晓理,使法治意识成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提高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的实效性,关键是把握学生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露痕迹,让学生主动、快乐地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并将之内化为自觉认识。

比如,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这一单元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讲理论,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国家财政支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和对农民的优惠政策等,让学生感受税收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讲美国、希腊、菲律宾等国家有关税收的政策和公民的一些有趣做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从中明白不管在哪个国家,公民与纳税都是息息相关的。接着,教师例举“某某逃税案”和一些纳税大户诚信纳税的实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我国宪法、刑法的相关规定,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我国税收的性质以及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的课堂集直观感受、比较分析、自主讨论、动情晓理为一体,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政治知识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法律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教师要特别注意渗透的科学性,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方式,使得法治教育内容不露声色、顺理成章、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政治教学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甚至喧宾夺主,偏离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政治教学和法治教育的关系,尊重政治教学是基础和前提,把握好渗透的时间和尺度是关键。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法治意识的渗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要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活动型学科课程不仅包括课堂活动,还包括实践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必须辅以必要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比如观看宪法宣誓仪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利用升国旗仪式和多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社会保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前往社会保障机构去了解调研相关的情况,最后得到第一手资料。如学生拿到任务后前往敬老院、福利院,并从院长口中得知敬老院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国家,一部分来自社会捐助,一部分来自老人家庭等。学生在收集资料后可以进行总结归纳,如常见的“社会救助”就包含一些自然现象引发的意外事件,如自然灾害引起的地震、火灾、洪涝,此时国家即会下发社会救助金。学生在了解过程中明确了社会保障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分析、理解、实践中认同我国的政策,从而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素养。

总之,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高中政治法治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适度渗透,才能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使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法治意识真正取得实效。

(焦  佳)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