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08-10 18:04杨宏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7期
关键词:作文

杨宏美

作文好比做菜,素材犹如食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厨师如果没有食材也做不出丰盛的菜肴;写作就像修房造屋,素材犹如砖瓦,没有一砖一瓦,怎能建起高楼大厦。没有素材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不论写哪类文章,表达什么观点和看法,都要有生动具体的素材,因为素材是表达文章中心和主旨的重要载体。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养成平时注重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其次要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具体方法;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要学会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

一、“拿来主义”,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课本是同学们平时接触最多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文章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严格审定的,收录了许多名著名篇,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左传》以及鲁迅、巴金、老舍、朱自清等众多名家的作品,篇篇堪称精品。因此,从这些名著名篇的选段中积累写作素材,能够使我们的写作事半功倍。由于课本中的很多名著片段大都是在教师的指导、讲解中学习的,因此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时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你如果平时了解或熟悉《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相关情节的话,面对2022年语文高考全国甲卷的“移用”与“化用”的作文题,就能很自然地想到“传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造”等立意角度。在学习了《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句后,就能深刻理解良好的环境对人成才、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把“绳”和“砺”看作良师益友,就可以将它运用到有关“成长”“交友”的话题写作中;如果把“绳”和“砺”看作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则可将它运用到与“挫折”“磨砺”有关的话题写作中。在学习了《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学不可以已矣”等名句后,可以联想到“老师的作用”“教学的目的”“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师生平等”“终生学习”等写作话题。例如在写2022年北京高考卷的命题作文“学习今说”时,可以直接把韩愈的“学不可以已”“拿来”作为文章的论点(或观点),提倡“終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再列举出正面与反面事例,而这些事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能找到。再如学习了《庖丁解牛》《卖油翁》后,马上会联想到“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等作文话题;学习了《孟子》《论语》等国学经典篇目后,在写关于“道德修养”类话题时就会用到;当写作有关“爱国”“理想”等话题时,就会想起《苏武牧羊》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素材等。再比如人物形象,《阿Q正传》中“自欺欺人”的阿Q,《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严监生,《烛之武退秦师》中“深明大义”的烛之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因循守旧”的别里科夫,《守财奴》中“爱财如命”的葛朗台……通过课堂上的深度解读,同学们对这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都已经了如指掌,因此如果在写作中遇到描写类似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二、“功夫在课外”,从课外阅读中丰富素材积累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要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阅读的方法很多,比如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精读与浏览、写读书笔记等等,要从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着手,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1.积累素材并不是对原文照抄照搬、死记硬背,要进行分析、概括、提炼与筛选,为写作储备资源

对高中生而言,通读《史记》《资治通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阅读其中一些章节或几个段落,借助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提取要点,汲取精华,并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应用于写作中。如《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作者是从史学家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塑造的,而我们作为读者就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分类和整理,比如按照性格特点进行分类概括,“勇猛刚毅的将军”是曹沫,“打架不要命又怕老婆”的是专诸,“士为知己者死”的是豫让,“侠义担当,不连累亲人”的是聂政,“慷慨悲怆,视死如归”的是荆轲。《资治通鉴》全书按照朝代分为十六纪,一纪少的是3卷,多的达81卷,内容很多,我们可以按照其中的主要内容或涉及的成语、典故分类整理,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百废俱兴”“北门南牙”“表里相依”“冰山难靠”“不露声色”“桃李满天下”“人才辈出”“请君入瓮”等。这些成语或典故高度概括了素材内容,在写作中如能恰当运用,展开论述,可丰富文章的内容。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八个字,言简意赅、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冯唐、李广怀才不遇的经历,作为支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论据。例如2021年北京卷以“论生逢其时”的高考作文,就可以参考《滕王阁序》这种高度概括、提炼筛选、灵活运用素材的写作方法。

2.对素材进行多维度解读,进行加工、取舍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①从赤壁美景来说,素材适用于“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寄情于山水”等话题;②从当地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素材又适用于“探索自然”“开发与保护”“打造亮点”等话题;③从苏轼所代表的归隐文人与赤壁的关系来看,素材适用于“心灵净土”“山水舒性灵”“逃避社会、隐于山水”等话题。《寡人之于国也》,①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的角度来看,该素材适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话题;②从“养生丧死无憾”与“王道之始”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该素材又适用于“功到自然成”“付出与回报”“方向与成功”等话题。《阿房宫赋》,①从“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宫廷生活奢靡腐朽”的角度来看,该素材适用于“骄奢淫逸误国”“民本思想”等话题;②从“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角度看,该素材又适用于“爱惜民力”“换位思考”等话题;③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角度看,该素材又适用于“防微杜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话题。

例如2020年全国I卷的高考作文题,给出了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个人的材料,要求考生写一篇读书会的发言稿。关键是看你如何“立意”,围绕“立意”选择素材。如果选择“共赢”作为发言主题,那么在加工、整合素材时,就要“舍”掉“管鲍之交”之类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细节素材,选“取”公子小白与管仲如何彼此扶持、同心报国的素材。所以说,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主旨的需要进行材料取舍,要因“题”立意,因“意”选“材”。

3.跳出圈子看素材,拓展思维

在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写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容易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禁锢,例如谈到诸葛亮只赞其神机妙算,写到曹操就痛骂是奸贼,说道嬴政只论其暴政,看到项羽只叹其刚愎自用……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就被这些定性的标签所诱导,误以为他们的确就是那样的人。如果我们抱着质疑的态度,从史料中还原真实的曹操,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志向远大、怀有救国救民之心、爱惜人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乱,还做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等好事。所以,对这些人物素材要“一分为二”,从正反两方面去看,这样可以避免老调重弹、人云亦云,步人后尘,文章就容易出彩。

例如2022年高考上海卷要求以“发问与结论”为话题写作,材料提出“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你有怎样的思考”,命题者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从“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中作出选择,而是要“保持好奇心,注重探究”“思考之后再发问”,倡导“不盲从、爱发问、善总结”的精神。同样,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要求以“如何选择、如何创造”为话题作文,也是强调“创新”,提倡“新方法、新思维”,改变“千城一面”,追求“新知识”。

四、“生活即素材”,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高度社交化的环境中,借助网络与各种媒体,当天发生的国内外新闻随时都能捕捉到。其他例如上学放学的路途所见所闻所遇,同学朋友交流谈心,探亲访友的细节,上课下课、考试竞赛等活动收获的感想,以及家庭成员的口角、邻里的矛盾纠纷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如党的二十大、航空航天、疫情防控、俄乌战争、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省级示范校、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新课改、新高考、生涯规划等热点新闻都要时刻关注。当然,并不是说把这些全都记录下来就行,只有其具备了“真实准确”“指向明确”“新颖、热门、完整”“有对比色彩”“思辨性强”“有实用、讨论价值”“与话题相吻合”等特点,才有资格成为我们备用的写作素材。一定要对这些热点话题进行观察思考,筛选提炼,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恰当运用。积累素材的方法可以采用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摘录、制作卡片、拍照、录视频等,要保证真实可信,可参照记叙文“六要素”,注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某书(报)、某页、某篇、某人所著,分类整理储存,便于以后運用这个材料时查找。当然,能够把素材记下来储存在大脑中更好,方便灵活运用。

例如要写好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双奥之城”的话题作文,除了要认真审题,充分运用我国两次奥运比赛成绩、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等详实数据与材料外,还要联系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学习实际,把“双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结合自己平时在新闻媒体中看到的我国在科技、制造、航空航天、体育等各个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憧憬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突出“争做有为有担当青年,实现人生跨越再跨越”的主旨。

积累素材的方发还有很多,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听文化讲座、从其他学科中积累、从课外活动中积累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要充分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深刻而有内涵的作文。

总之,要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养成勤于观察、积累的良好习惯,开辟“源头活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进而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只有如此,才能走出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困境。

猜你喜欢
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