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其中,确保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混龄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所以在进行幼儿园混龄区域材料投放时,相关人员既要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又要确保材料有利于实现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现状;策略
作者简介:张岩(1989—),女,江苏省淮安市蒋坝幼儿园。
“混龄区域”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被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构建混龄区域,需要将不同年龄的幼儿集中起来,促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别样的体验。当前,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对于混龄区域积累的经验比较有限,而且在混龄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有的教师会感到无从下手。对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立足混龄区域活动的性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混龄区域的材料投放展开简要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一、混龄教育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混龄教育以跨年龄段活动为主,将游戏作为教育媒介,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开展不同的游戏,在互动与游戏中获得新的體验。“混龄区域材料投放”包含了“混龄教育”“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三个概念。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不仅要结合幼儿当前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所在班级的特点,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还要确保所投放材料的层次性、多样性等,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的教育意义
1.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高质量的混龄材料投放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混龄区域游戏打破了传统的在班级内开展区域游戏的模式,需要让不同班级的幼儿同时进行。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玩具,了解到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在玩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逐渐学会围绕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主动交流。
2.让幼儿产生创新想法
效果良好的混龄区域材料投放有助于幼儿产生创新想法。教师所投放的区域材料能够为幼儿进行操作、实践提供条件。在面对一种陌生的游戏材料时,幼儿会分析材料的性能,并与身边的同伴展开讨论、交流,探究出有创意的玩法,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激发思维,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构建新的规则,增强体验感。
3.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混龄区域是典型的集体游戏区域。教师将材料投放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并将同一个班级的幼儿安排到不同的小组,以游戏作为媒介,让幼儿们开展跨年龄段活动,能够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幼儿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会进行交流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游戏的想法,最终共同制订出完善的游戏方案[1]。
二、幼儿园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现状
(一)材料种类不够丰富
当前,部分教师在混龄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中,常常会忽略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让所有幼儿使用同一种材料。这样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如:部分幼儿会认为使用这种材料开展游戏的难度过高,所以难以产生兴趣;部分幼儿则会觉得难度过低,游戏玩起来索然无味。久而久之,这些幼儿便可能会对游戏产生消极情绪,游戏活动的整体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二)材料的灵活性较差
部分教师所投放的混龄区域材料灵活性较差,而且这些材料的玩法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这使得不少幼儿在掌握基本玩法后便对这些材料丧失了兴趣。如一些高结构材料虽然做工较为精美,但是缺乏灵活性,这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拓展。
(三)材料投放不够科学
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缺乏科学性,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在区域活动中,部分教师忽略了材料的探究性,没有给幼儿预留充足的操作空间,也不注重让幼儿对材料的价值进行探索与挖掘。久而久之,幼儿对混龄区域活动的兴趣会降低,活动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四)材料更新速度较慢
要想让幼儿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活动区域的材料来开展教育。但在混龄区域游戏中,部分教师对材料更新得不够及时,会长期使用固定的材料开展游戏。如在混龄图书区内,虽然图书的数量较多、种类较为齐全,但有的教师长期不更换图书,这使得幼儿只能重复地阅读某些图书,会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活动质量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2]。
三、幼儿园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保障先行,建立材料投放机制
1.以幼儿园为主,定期进行材料投放
与班级内的区域活动不同,混龄区域活动范围会扩大到整个幼儿园,需要将园所内的所有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此让幼儿在其中玩耍。所以在投放混龄区域材料时应当遵循“以幼儿园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材料投放机制。幼儿园要准确地了解材料投放情况及使用状态,为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计划。
首先,在建立材料投放机制的过程中,幼儿园要整合各个班级的力量,将各班教师召集在一起,让教师们围绕本班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感兴趣的素材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要梳理、制订出明确的材料投放目标及计划,确保材料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内满足所有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其次,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定期关注材料的使用情况及幼儿的游戏状态,进而划分出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和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定期进行更新,避免让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混龄区域的整体活动质量。
2.以教师为辅,保证材料投放质量
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对混龄区域材料的投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幼儿园为主的基础上还应当遵循“以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投放混龄区域材料时,教师要明确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及不同混龄区域的教育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投放材料,从而保证混龄区域活动的整体质量[3]。
首先,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注重对材料的功能分析。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发挥其潜能,让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由此可见,教师要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混龄区域活动的主导者。在开展活动时,受年龄、操作能力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幼儿对材料往往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了解不同幼儿对游戏的喜好,尽可能地选择符合其兴趣的材料,从而提高活动质量。
3.日常维护,定期对材料进行处理
在混龄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对材料的日常维护。如在幼儿离开活动区域前,教师要引导其将用过的材料进行归类并整齐地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也要对材料进行检查与维护,观察材料是否出现残缺、损坏的情况,能否在后续游戏中继续使用,以免影响后续活动质量。教师还要检查材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破损的玩具是否会划伤幼儿的皮肤等。同时,幼儿园的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材料进行消毒,如每周五放学后,用紫外线灯对其进行消毒,或将其浸泡在消毒液中并清洗,以确保材料的安全性[4]。
(二)后续应对,及時调整所投放的材料
1.注重所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由于混龄区域活动通常由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一起进行,因此要突出所投放材料的层次性,这也是开展混龄区域活动的根本要求。要想保证材料的层次性,教师需要在投放材料时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的发展需求,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幼儿,并据此设计简单、中等、困难三个层次的游戏,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同时开展游戏。
以混龄建构区的游戏为例,在混龄建构区内投放的材料以积木为主,旨在训练幼儿的拼接、搭建能力。面对小班幼儿,教师要降低材料的操作难度,选择一些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材料,如投放常见的木质积木。面对能力有所提升的中班幼儿,教师要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操作难度适中且贴近生活的材料,如投放雪花片等简单的拼插材料。面对大班幼儿,教师要适当地提高游戏难度,选择结构较为复杂且需要幼儿进行合作的材料,如水管积木、可变形的软管积木等。投放上述具有层次性的材料,有助于开展混龄区域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5]。
2.确保所投放材料的多样性
在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材料具有多样性。幼儿年龄较小,在游戏中的专注力有限,他们常常会在刚开始参与某一项活动时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在掌握了基本玩法后,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此时,投放多样性材料,灵活改变玩法,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思维,从而进一步发挥混龄区域活动的教育效能。
具体来说,教师可选择投放蒙台梭利玩教具。此类材料形式多样、开放性较强。在使用这类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会受到规则的束缚,能根据材料的特性创造出其他玩法,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低结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包括废旧物品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此类材料自制一些玩教具,如用易拉罐与松紧带制作移动高跷,用矿泉水瓶制作小汽车,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笔筒,用吸管制作七彩花瓶,用轮胎制作独木桥,等等,并将制作好的玩教具投放在混龄区域内。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材料。此类材料的灵活性、开放性均较强,如石头、沙土、树叶等。上述材料的投放能很好地点燃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游戏的欲望,让其以积极的心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开展混龄区域游戏,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游戏质量。
3.突出所投放材料的探究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原则。混龄区域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玩中进行深入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进而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要突出所投放材料的探究性,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提升综合素养。
以混龄户外种植区的活动为例,在该区域内,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材料投放方式,并且要给予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观察与表达。如在该区域的入口处或墙角处,教师可创设工具角,为幼儿提供铲子、塑料水桶、软管、水壶等工具,并投放种植指示牌及成长记录表。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尝试进行种植。教师在活动中给予指导,能让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进一步体验到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让其掌握正确的种植技巧,训练其劳动的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4.增强材料使用的规则性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保障混龄区域活动的质量,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教师在投放材料后要尽可能地保证材料使用的规则性,让幼儿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尊重他人,在规则约束下正确使用材料,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以混龄户外体育区域的游戏为例,该游戏以“锻炼身体、提升素养”为教育目标,教师可选择将毽子、跳绳、空竹、铁环、接力棒等材料作为游戏道具。教师需要让幼儿明确这些游戏道具的使用规则,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如对于接力棒,多名幼儿需要使用同一根接力棒,将接力棒依次传入同伴手中,在玩中体验合作游戏的趣味。教师也可引导幼儿根据所选择的道具自主确定游戏规则。由此可见,增强材料使用的规则性,能让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强化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龄区域内开展活动时,幼儿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材料投放的重要意义,尊重幼儿的年龄、能力差异,合理且有层次地投放游戏道具等材料,为幼儿营造别样的活动氛围,尽量满足不同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调整材料,使混龄区域活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哲,黄玲.幼儿园混龄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儿童与健康,2021(2):16-17.
[2]马艳.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J].卷宗,2021(8):273.
[3]桂姣姣.浅谈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258.
[4]陈菲.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7):31-32.
[5]尹湘凌.幼儿园混龄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探究分析[J].中华少年,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