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机制视域下“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昆山探索

2023-08-10 02:34秦春勇张凤良
教育界·A 2023年18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四有

秦春勇?张凤良

【摘要】“师能涵养师德,师德赋魂师能”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核心机制。核心机制视域下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昆山探索的行动思路可以概括为“划好线,明方式,亮路径”,实践步骤为“布好局,科学设计;推动面,理实相融;铺好垫,服务攻坚”,并努力将局面、路径和服务统一起来,初步构建昆山四有好教师团队培育模式。

【关键词】核心机制;师德评价;师德研训;责任担当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四有好教师培养的区域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c/202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春勇(1974—),男,江苏省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凤良(1971—),男,江苏省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四有好教师培养的区域解读和实践,可从价值意蕴、理论图式和实践逻辑三方面推进演绎。价值意蕴,即四有好教师是新时代好教师的标杆,既富有传承,又凝聚了多重的现实意义;理论图式,即四有好教师是新时代好教师的结构重塑、模型创新和融合典范;实践逻辑,即四有好教师是基于多维层面的现实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实践演进中认识、理解和突破。

四有好教师的核心机制,即实践逻辑是“师能涵养师德,师德赋魂师能”。“师能涵养师德”既是对过去师德养成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诉求,也是对过往师德教育的单向、静态和困境的观照。拥抱新时代,奋斗正青春,四有好教师培养赋予了师德养成机制新的意义,即“师德赋魂师能”。教师培养从技术路线走向融合式全面发展、整体发展、自主发展路线,这是新时代赋予“师能涵养师德”的意义。

在核心机制视域下,以开放的视野、系统的思维、整体推进的方法,从区域层面开展四有好教师培养,特别是开展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培育工作,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与各学校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目标上对接起来—基于目标导向的区域四有好教师形象重塑更新,为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目标提供维度视野

(一)师德评价改革是个不断丰富和甄选评价内容的过程,合理的维度设计是其首要的原则

新时代好教师培养和评价目标更新的缘起是过去教师发展的各阶段的目标制订和考评,即师德目标在内容组成和价值逻辑上是首要目标、重要目标,但在具体实施上是程序化的、隐性的。师德评价内容的维度设计,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四有好教师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示范。为此,我们制订了一个总的框架(见表1),为区域四有好教师培养提供目标建设参照,进而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目标明确方向。

(二)师德评价是一个彰显师德成长的过程,成长的阶梯性和差异性是其主要原则

为积极探索每一个教师成长阶段的师德应然状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昆山教师十五年成长阶梯”管理,并在各阶段预设师德和师能的核心要素(见表2),循着师德师能核心要素表,继续深入推进评价方式的改革。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师德和师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激发各自的赋能活力,形成教师内生力源源不断的优质样态。这样就从基本形态上为四有好教师培养打下基础,特别是为相对复杂的教师团队项目建设目标明确了方向和基本路径。

(三)师德评价是个不断丰富表征和主体的过程,表征和主体的统一性,是师德评价的又一原则

师德评价是场“攻坚战”,我们努力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更加强化党的领导,把师德评价与党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对师德评价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和宣传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教师的“闪光点”“感动点”“进步点”,把师德评价更好地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二是更加突出教师的“自我赋值”,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长,通过案例研究、典型示范和积极引导,使师德评价逐渐与教师自我赋值的精神活动结合起来,促使教师逐步形成并坚定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三是更加优化师德的过程评价,通过昆山教育智慧云平台的升级迭代,丰富师德评价的过程,通过行动支部制、导师制、谈心制等制度建设,强化教师师德的输出、吸收、对比和内化等过程,关心爱护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二、方式上贯通起来—基于机制驱动的区域四有好教师培养的现实推进,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创生多元路径

教师培养由技术路线、专业路线、单向路线创新发展为融合路线、育人路线和多向路线。近年来,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着眼于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从三个层面开展实践。

(一)区域层面的研训机制改革,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示范路径—师德师能融合式发展

四有好教师培养和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视域下的研训活动机制变革维度(见表3),从研训目标、研训内容、研训形式和研训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权衡,在具体实践中聚焦现实困境。研训机制的改革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研训实践层面上的契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师德师能融合式发展是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建设的核心机制,以期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新时代研训案例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强烈的意识、鲜明的理念、贯通的举措、真实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师德并不是枯燥的说教,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中(包括教师业务研修),有着清晰、明確的存在和注解,它的不确定性、隐藏性和不可表征性,恰恰说明其重要性,即师能的魂所在。教师研训机制改进,即师德师能融合式研训,正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基本形态。研训活动既为区域四有好教师团队建提供了示范,也为我们与学校之间提供了合作契机。

(二)学校层面的团队项目机制探索,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实践路径—师德师能放大式发展

《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了优质的团队建设多元路径—团队路径、项目路径、协同路径、综合路径。这些路径主要体现在破解教师团队建设难题的过程中,通过方法创新,实现师德涵养、文化建设、辐射引领、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等目标。师德师能传递式、放大式发展,是市域层面推进区域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主要方式。如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的“立德如玉,笃学成峰—基于三点半课程品质提升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获批江苏省第二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项目。项目成员单于是一位即将退休的美术老师,他开发的“牡丹亭儿童剪纸绘本课程”富有创意精神和育人价值。这种开发是基于师德再出发的基础上,我们以此为基点开展传递式、放大式的师德研修,作为实践的一种路径尝试。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的项目研修在全市推开,形成学校、集团和市域三个层面的融合活动。学校层面的聚焦、集团层面的传递、市域层面的放大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项目启示我们,团队建设推动教师发展,高阶的科研思维、资源的激活协同、成果的推进激励,是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教师层面的内生自我发展机制研究,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科研路径—师德师能完整式发展

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把一切知识的、观念的东西纳入人的生成过程之中,才真正对人的成长有终极意义。因此,教师教育作为关于“人”的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教师教育走进教师生活世界是回归教育的本真[1]。近年来,我们以“昆山市最美人民教师”为样本连续开展教师发展案例研究,思考: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中培养出来的新时代好教师有什么新特质?教师内生发展机制的关键节点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最终,我们回到原点思考,即师德和师能的互相促进。创造性地开展师德研修是师德和师能互相促进的核心环节。而这样的核心环节正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特质所在、灵魂所在。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视域下,新时代教师发展将呈现更多可能性,也将呈现出更高素养、更完整、更多样的发展模式。

三、责任上担当起来—基于生态营建的区域四有好教师成长环境持续优化,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广阔天地

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包含教师培养的生态要素,如教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荣誉、惩处、保障。对此,我们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理论上的支持

我们申报的“四有好教师培养的区域实践研究”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立项;我们在《江苏教育研究》《苏州教育研究》和《昆山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多篇教师培养研究文章,特别是在《昆山教育研究》上刊登我中心每一个阶段四有好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刊登不同视野下(政策视野、传统文化视野、现代教师生活视野等)教师发展的特征和路径,为昆山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今后,我们将从经验迁移、理论支持、想象力培养等层级出发,致力于教师发展内生机制、团队培育机制、学校办学理念下的协同机制三方面内容建设,提出将省市“十四五”教师发展专项课题与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结合起来,推动区域整体教师教育研究理论素养的提高。

(二)实践上的探索

我们以《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为指南,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公开访谈,用先行示范引领;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专题培训和研讨,用科研方式予以支撑;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培育和孵化,用实际支持与学校比肩攻坚。

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培育,从横向层面出发,我们动员全市各校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努力探索育人视域下的教师新时代成长方式;从纵向层面出发,我们要求研训员带好一支区域骨干,组建四有好教师团队,孵化和培育项目,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组织区域名师开展合作,组建四有好教师团队,加快培养能引领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品德高尚的“大先生”;要求各校各学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团队项目建设,为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鲜活案例。

今后,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建设中的“三少”问题,即少了一双眼—开发项目的慧眼、少了一双手—推动项目的大手、少了一支笔—表达项目的椽笔。我们还需要不断平衡实践力和科研力,补短补弱,特别要积极倡导合作研究,发挥团队合作、团队机制的优势,助力区域四有好教师培养。

(三)政策上的建言

在師德研修上,我们积极建言,开展校本融合研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时代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全市开展样本研讨工作,以此推进区域四有好教师的培养。今后,在教师宣传上,我们还要更具亲和力,要努力地规避抽象的说理、“居高临下”的说教,把师德成长融合在教师具体实践工作、教学改革难题、区域教师教育项目里。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前瞻性的勇气、更专业的科研方式,引领区域教师在新时代用师德书写成长。

结语

四有好教师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培养教师的方式、能力和资源可能与现实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团队项目的建设效率和速度亟待提高。未来,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以更高水平服务好区域四有好教师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杜静,张抗抗.走向生活:教师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四有
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教师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四有”书记谷文昌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