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优良家风文化建设中所包含的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此,教师将优良家教家风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不断开发和挖掘,并将优良家教家风合理转换成教学资源,运用到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品德。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本文从优良家教家风与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优良家教家风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并对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优良家教家风 初中道德与法治 价值分析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52
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说理”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并且也无法最大限度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具备的教化价值发挥出来。优良的家教家风在促进人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优良的家教家风为切入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良家教家风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1.与教材内容具备一定的契合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良的家教家风可以作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优良的家教家风则包含着大量的育人理念,这一点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内容有着高度重合。初中生需要这些优秀的思想去引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对自身的“三观”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大致相同。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来说,其中包含着较为丰富且优良的家教家风资源,比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图文信息等,这些内容不仅属于优良家教家风的范畴,还具备较为丰富的德育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有许多契合点。另外,因为优良家教家风涉及的内容较多,如个体美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所以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需求具有一致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开展教学的向导,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成为一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的良好公民”,这是开展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标。新《课标》的重点偏向于在实际教学中将课程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断体现文化特征,才能使得这一课程的开展获得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说,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社会中做到遵纪守法、爱国敬业等。除此之外,优良的家教家风还具备较为丰富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都能很好地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优良家教家风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促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有效提升
青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为此,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党风、政风、社风以及家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心中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要将优良家教家风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家教家风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认知和了解。而优良家教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育人理念,也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长辈、积极与父母沟通,还能掌握与他人和谐相处、进行社会交往的方法,等等。
除此之外,在优良的家教家风资源中,除了囊括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以外,还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培养正确、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媒介。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从初中生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一个抽象的概念,为此,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是在表面上接受,而内心却不能做到真正理解、接受和消化。对优良家教家风来说,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上呈现出高度契合的状态,都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最佳、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要将优良的家教家风融入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弘扬家风。同时,要在对优良家教家风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家风文化,为培育和践行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另外,还能起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极实践的效果,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3.促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有效提升
初中生不仅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还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通过良好的家教家风,不仅能帮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只有勤劳才能开启致富的道路,只有做到勤俭节约才能做到持家有道。为了能将中华民族中所蕴含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就要引导、带领学生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的重担,树立正确、良好、优质的家教家风。这充分显现出优质的家教家风对学生乃至人们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进行相互分享交流,共同探讨研究历史上一些家族的家风和自己所具备的良好家教,然后再将这些优良家风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认同感。这样由点到面的方式,才能使社会变得风清气正。“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具备优秀文化的繁荣昌盛,那么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良好家教家风的教育,并对优秀的家教家风进行传承和弘扬,不仅是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还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三、以优良家教家风为切入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在东西方交流逐渐频繁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的思维逐渐出现“西化”的现象,为了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只有西方的生活方式才代表了文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融入优良家教家风资源,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黄金期,不仅有着“承上”的作用,还具备较好的“启下”效果。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家教家风,一方面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人的智慧,深刻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发,从而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向古代圣贤学习;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认知和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和党情,并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共享单车的数量为何在减少”作为话题。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方法便利以及绿色低碳环保是共享单车的优势,所以,一上市便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喜爱。但是,在共享单车的实际使用中,却存有大量破坏以及被占用的现象,这与当前社会中所提倡的思想道德及优良家教家风大不相同,因为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高度的贴合,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些日常小事中,优良家教家风所带来的影响。
又如,在《遵守规则》的教学中,提到了闯红灯的现象,在课程开始前,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闯红灯的行为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吗”展开讨论;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方向,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并对这一行为的性质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重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就能让学生对这一行为中存在的德育缺失、法治观念淡薄等情况产生更深的领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困惑,转变成具有意义的理性思考,从而深刻认识到遵守和维护规则,不管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社会都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促使学生对遵纪守法和道德认知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切实提高教学中对优良家教家风的融入力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对教学方向进行严格把握。同时,教师要以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优良家教家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家教家风的知识产生一定了解,还要在课堂与课外实践的双重教学模式中,帮助学生感受家风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对家教家风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优良的家教家风进行讲解和传授。
其次,要合理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多媒体教学、分享教学案例,等等,然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和有趣。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中,要将优良家教家风中所具备的热爱祖国、孝敬长辈等良好道德品质展现出来。
以《家的意味》一课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和家的含义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熟知的关于家的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播放一些相关方面的影视资料;再次,带领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并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孝敬长辈不只是道德方面的需求,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上进行体现;最后,再由提问的方式结束本节课,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算是孝敬长辈,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观察,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经常说的话、父母所树立的榜样,等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些事情有没有对自身产生影响。此外,不管是古代家教家风,还是现代家教家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教家风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对家教家风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中的内容来说,大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学科还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结合生活实际,以起到提高学生认知程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作用,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并将“在公交车上,到底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作为主题,首先,让学生自由分组(每四人一组)开展讨論,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这一问题;其次,对学生的研讨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进行辩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身想法和意见勇敢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优良家教家风产生更深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优良家教家风资源的开发,属于一项长期、复杂的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将优良家教家风充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其次,切实提高课堂中对优良家教家风的融入力度;最后,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志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五期)》。
[2] 张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的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35期。
[3] 张龙《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升学生法制意识的策略探讨》,《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4] 戴雪山《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
[5] 王丰亮《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6] 张文学《浅谈初级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国新通信》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