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3-08-09 05:34:12李艺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历史

李艺玲

摘 要:历史教学不应该受到学科本身以及课程内容的束缚和限制,应该把它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逐渐把跨學科历史教学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众多教育者讨论的话题,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向。因此,基于当前背景,笔者立足于自身的实践,从“把握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跨学科知识的提问要准确”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知识”三方面探讨了跨学科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跨学科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 有效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51

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设计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与相关课程的整体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说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跨学科的先进理念来组织活动,认真研读《中外历史纲要》中的内容,不断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因素,在历史课程中找到与语文、艺术、地理等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另一方面可以打通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脉络,从多个学科的视角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历史,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一、历史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跨学科教学意识不足

在新课改之后,绝大多数教师都对跨学科教学形成了一定了解,都会对新教材、新《课标》进行认真解读与梳理,但是缺乏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意识,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时间、精力不足,很少腾出时间专门研究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开展跨学科教学,这说明历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还有待提升。

(二)教师的学科关注维度不足

要想了解教师对于跨学科教学的接受度和认识度,首先要了解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关注情况。大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所教授的学科以外,也会关注其他学科的内容,但是关注维度不足,比如对语文、政治这类学科的关注是基于开展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但对数学、物理、科学等偏理科学科的关注则要看自身的兴趣。

(三)跨学科教学缺乏指导培训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开展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帮助,但是目前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真实情况却不如人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最为重要的就是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资源不够充足,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二、跨学科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把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必须遵循科学、客观、严谨的态度对跨学科知识进行选择和甄别,要保证知识的“连接性”和“契合度”,在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随意挑选其他学科内容来补充教学。只有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来选择、运用跨学科知识,才能帮助学生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来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内化历史,使他们对多学科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解决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目标性原则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没有把跨学科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们习惯把重点放在对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遵循“目标性”的基本原则,对现行教材中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上选取与本学科有关的内容,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使他们在习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跨学科的思维,从而顺利实现最终的目标。

(三)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性”,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可以促进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时空素养的提升,在整理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站在本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所选内容是否值得深度挖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水平来选择难度适宜的跨学科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促进历史素养的培育。

(四)适度性原则

在运用跨学科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在“质”和“量”上进行认真考量,两者缺一不可。在考虑跨学科知识的“质”时,并不是知识越难越好,其“质”的好与坏必须和学生的真实水平、学习能力相联系,如果超出了学生原本的认知程度,那么就难以达到运用跨学科知识的效果,反而还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更消极的情绪。在分析跨学科知识的“量”时,教师需要考虑某一个课时的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接受能力。《中外历史纲要》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课时量也大,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选择一定量的跨学科内容进行设计,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必须对现行的历史教材和跨学科知识进行整体研读,充分把握所教的内容,同时也要掌握本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站在整体的角度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教师要树立整体教学的全局观,在应用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系统性,保证其他学科知识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兼容性,保证二者可以融合为一个整体,不能生硬地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否则会出现“削足适履”的情况。因此,只有以整体性的眼光来开展跨学科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发展。

三、跨学科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把握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

在开展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所使用的历史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当堂课所教的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跨学科知识,同时要把握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对本节课中的跨学科知识进行定位,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针对《中外历史纲要》中《辽夏金元的统治》这一课的内容,教师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辽夏金元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地理学科中“农耕—游牧文明分界线”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学习,同时还需要挖掘那个时期的文言文作品,在课上引领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辽夏金元制度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对本节课的跨学科知识进行了整理,具体如表1所示:

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辽夏金元制度的特色,同时结合地理学科中的黑河—腾冲线来了解历史事件的空间信息,进一步掌握辽夏金元疆域变化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信息。

再如,针对《中外历史纲要》中《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四个部分,主要是儒学的复兴、宋词元曲的发展、三大发明、民族文字。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地从历史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就会把历史课变成“介绍课”,难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将其与语文、地理、艺术、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融合,让学生站在多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以下是教师对跨学科知识的整理,如表2所示:

通过把握所教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有利于实现多学科的相互配合,进而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跨学科知识的提问要准确

一般来说,对于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跨学科内容,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一针见血”“简单明确”,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历史事件展开多方面的分析,从而促进其思维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学习《辽夏金元的统治》这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辽夏金元的版图,使他们初步观察“北宋、辽、西夏形势图”和“南宋、金、西夏形势图”的区别和变化。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提问:“请大家结合这两幅地图,利用‘黑河——腾冲的分界线来分析辽夏和金的疆域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为政权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分析辽夏和金制度的合理性,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本质的挖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知识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行教材的内容上,更要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内涵,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引用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文化类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度比较高,可以发挥主体性,從多视角、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历史背后的政治、经济问题,从而促进历史知识的有效建构。例如,在学习《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就把本课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字进行了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的知识。

1.与文学艺术结合

课堂伊始,教师先利用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导入,借助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了《踏歌图》(作者:马远)和《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通过山水画来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刺激,使他们利用艺术学科中所学过的中国画欣赏方法来对这两幅作品进行鉴赏,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该时期山水画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对这两幅画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的画更注重意境方面的美,不侧重写实,而是突出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包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是的,该时期的山水画是极为著名的,强调意境美和笔墨情趣。那么你知道形成此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谁来分析分析?”通过提问诱发学生对该时期政治、经济的深度思考,如有的学生表示:“那时候商品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而且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比较个性化……”通过把本课知识与艺术学科进行结合,有利于让学生把握宋元时期山水画的特点,使他们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

2.与科学技术结合

在讲解环节,教师告诉学生,在宋朝有三种发明已经趋于成熟,并让学生结合书本找一找都包括哪些发明,通过学生的探讨逐步得出以下三个:(1)活字印刷术;(2)人工磁化指南针的出现;(3)燃烧型火器发展为管型射击火器和爆炸型火器。

在学生找到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对学生们进行了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时期为什么通过人工磁化来制作指南针吗?”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有的学生举手表示:“在宋朝发明指南针主要是为了满足航海的需要,通过人工制造可以在航海的过程中进一步辨认方向。”在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又把历史知识与地理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提问:“为什么人们在航海的过程中要用到指南针呢?”并指导学生根据地理学科中学过的方向辨认的知识来回答,通过分析,学生得出是因为“海上缺少参照物,所以需要指南针”。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了科技、地理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与民族文字结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这一古文,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其中的意思,通过解读,大家可以知晓这篇材料的主人公是金朝的皇帝,但是使用的文字却是辽的契丹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可以结合辽和金之间的关系来剖析。通过分析,学生得出“金以前是辽的附属国,因而采用辽的文字”。这样通过对民族文字的分析进一步把握了二者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懂得“政治制度对文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文字的解读,有利于学生结合语文学科的古文知识来理解历史文献,在此过程中实现历史与语文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跨学科知识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以现行的历史教材为依托,适当地联系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进一步寻求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从而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鼓励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深入探究、理解历史知识,在此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的历史思维从低阶逐步过渡到高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实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韩易宸《高中文化史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郭煜普《跨学科视域下科技史与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3] 李新月《高中政治与历史学科融合教学研究》,西南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4] 陈君梅《高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