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辉
吳大辉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
根据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发布的消息,2023年7月17日凌晨,克里米亚大桥遭两艘乌克兰海军无人艇袭击,四条公路车道中的两条严重受损。此前一天,俄国防部宣布,乌克兰出动七架无人机和两艘无人艇攻击了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此前的6月11日,黑海舰队“亚速海沿岸”号侦察舰曾遭乌军六艘无人艇偷袭。再此前的5月24日,黑海舰队“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遭乌军三艘无人艇攻击。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首次无人艇作战发生在2022年10月29日,乌方使用七艘无人艇和九架无人机突袭塞瓦斯托波尔港。作为牵制力量的九架无人机大都规避了舰炮火力、岸上防空和电子战系统的拦截。作为主攻力量的七艘无人艇中,四艘在港外被拦截摧毁,三艘成功突破水下防护栅栏击中舰船目标。按照俄方说法,此次作战中,黑海舰队四艘舰船受轻伤,包括在“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沉没后替代成为黑海舰队旗舰的“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导弹护卫舰。
俄军也曾使用无人艇对乌方目标发起攻击。2023年2月10日夜,俄使用一艘满载炸药的无人艇攻击了敖德萨的扎多卡铁路桥。此前,未有关于俄军使用水上无人艇发动攻击的报道。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在已知的无人艇作战中,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攻击最具难度。乌方作战无人艇基本集中在尼古拉耶夫州的奥恰科夫乌海军第73特种作战中心基地内。从奥恰科夫到克里米亚大桥的最近攻击航程为632公里,是从奥恰科夫到塞瓦斯托波尔海上距离的两倍多,而乌方拥有的无人艇最大航程在500公里左右。俄方怀疑行驶在黑海谷物贸易粮道上的民用运输船可能担当了乌方无人艇搭载平台,使其减少了攻击航程。
乌方攻击航程皆在俄黑海舰队控制之下,在奔袭克里米亚大桥的过程中必须避开俄完备的海上监视系统。与此同时,克里米亚大桥防护严密,水下布设了多层防护栅栏,巡逻艇接替式监视附近15公里范围内的海面。俄军事专家瓦西里·丹德金认为,7月17日发动攻击的两艘乌方无人艇与此前一天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无人艇属同类艇,具有浸没式和水面推进两种前进模式。浸没式推进时几乎可在水下接近目标,只有几厘米露出水面。袭击发生时,美国空军一架MQ-9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黑海上空飞行,俄方怀疑该机为乌方无人艇提供了导引。
俄《军事评论》分析,乌海军拥有数量最多的无人艇“米科拉-3”。这种无人艇长5.5米,满载重量1吨,续航时间60小时,最高时速80公里,可携带200公斤炸药,曾被用于2022年10月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米科拉-3”是在美国海军无人艇Mantas T-12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加装了“星链”系统,也能根据卫星导航系统计算路线,几乎可使用任何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操控。乌方于2022年4月接收了Mantas T-12,总价值接近8亿美元。
海上无人艇相对便宜,生产技术成熟。乌军事专家罗曼·斯维坦称,乌方已开始大规模生产海上无人艇。在克里米亚大桥遭无人艇攻击后的两天,俄方攻击了敖德萨船舶维修厂,宣称摧毁了该厂用于制造无人艇的基础设施。2022年11月,乌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已建成世界首支由无人艇组成的舰队。
无人艇被认为是一种作战用途广泛的新型智能水面作战力量,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速度快、雷达反射面小等优势,可灵活部署。许多国家都在着力发展海上无人作战装备,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造“海鹰”、Mantas T-12和以色列造“海鸥”等。俄罗斯的水面无人艇过去主要用于水下扫雷,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开始研发攻击型无人艇。
如何防御半潜式自杀式无人艇攻击始终是各国面临的作战难题。实现防御目标,首先需要通过太空和航空技术侦察手段及时发现来犯对象。最基本的办法是使用100多年前发明的对付潜艇和鱼雷的水下栅栏。克里米亚大桥总长19公里,相当于该地区芬兰湾宽度的三倍,建立水下栅栏防御网难度大。对付半潜式无人艇也需要配备有先进的水面和水下目标探测雷达的反潜巡逻机,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巡逻。俄目前只有22架老旧的伊尔-38反潜机和约20架图-142反潜巡逻机,战技术性能不符合今天的作战要求。美国保有128架P-8反潜巡逻机,其盟国还有数十架。另一种探测半潜式无人艇的手段是使用载有远程雷达的探测飞机,俄现有9架80年代生产的A-50预警机,数量少,无法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