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应对策略

2023-08-09 20:41:08赵青言
幸福家庭 2023年7期
关键词:同伴玩具解决问题

赵青言

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可能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其中就包括告状行为。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向教师或其他成人举报同伴的一种行为。在幼儿园,幼儿的这种行为是很常见的,但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其他幼儿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一)违反纪律型

违反纪律型告状是指幼儿向教师举报同伴违反幼儿园规定的告状行为,如主动向教师举报同伴乱扔东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幼儿对同伴违纪行为的描述可能夸大事实。

这类告状行为的出现是因为幼儿正在逐步认识和理解幼儿园的规则,他们认为违反规则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认为自己应该举报同伴。同时,部分幼儿可能会因告状行为受到教师的肯定而举报同伴违纪。

(二)推卸责任型

推卸责任型告状是指幼儿选择将责任推卸给同伴的告状行为。当犯错或者做错事情时,部分幼儿缺乏勇气承担责任,害怕面对成人的责备或者惩罚,可能会选择编造谎言掩盖自己的错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此外,部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也可能会选择将责任推卸给同伴。

(三)表现自我型

表现自我型告状是指幼儿在告状的过程中突出自我良好表现的告状行为。这种类型的告状行为通常发生在幼儿需要展现自己的能力、经验、知识、态度等方面时。在告状的过程中,幼儿会详细地描述事情的经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试图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获得满足感。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需要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态度等,表现自我型告状是幼儿自我表达需求的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儿可能在与同伴的竞争中难以获得满足感,从而试图在告状过程中向教师说明自己的良好表现来获得肯定和表扬。

(四)寻求帮助型

寻求帮助型告状是指幼儿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或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时产生的告状行为,意在寻求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对成人产生一定的信任和依赖,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选择通过告状寻求成人的帮助和支持。此外,部分幼儿的分享意识薄弱,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常会因此做出争抢玩具的行为,并向教师告状以获得帮助。

二、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

(一)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回应

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回应是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积极的回应,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幼儿向教师告状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关心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关注。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教师应该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讲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让幼儿感到被理解和关心,逐渐放松心情。

其次,教师应该肯定幼儿的勇气和诚实,并适当表扬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被认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品质,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明白幼儿告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协商、交流等方式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让幼儿获得帮助和支持。

最后,告状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幼儿缺乏安全感。对此,教师应该给予正面回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了解幼儿告状的起因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幼儿在这里学习如何与教师、同伴、环境展开互动,进而获得成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如打闹、争抢玩具等,而这些行为常会催生幼儿的告状行为。因此,了解幼儿告状的起因是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幼儿告状的起因有很多,比如,他们可能在感到冤枉或委屈时告状。当玩具被其他幼儿拿走后,有的幼儿会自己将玩具拿回来,而有的幼儿会向教师告状,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委屈,并希望教师出面帮自己要回玩具。

初入园的幼儿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而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应对这些問题和挑战。因此,在遇到问题或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部分幼儿可能会通过告状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

此外,随着幼儿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们对规则的认知也会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对某些事物产生一些误解或认知偏差,导致对某些行为的错误判断,进而通过告状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需要借助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行为准则,如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等。

(三)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告状行为的产生多与幼儿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有关。因此,引导幼儿换位思考是教师在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时应采取的重要措施。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行为,并从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使其学会换位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先创设“小朋友们在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另一个小朋友”这一情境,然后引导幼儿分别扮演被撞倒的小朋友和撞倒别人的小朋友,让幼儿体验此情境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感受,从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

(四)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幼儿告状是因为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因无法独立解决问题而告状时,教师不能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独立解决问题,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幼兒正面的反馈,肯定幼儿的做法,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分享是社交技能和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分享意识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告状行为,提升幼儿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故事书等,并表扬那些主动与他人分享的幼儿,以此激励不愿分享的幼儿。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合作开展游戏。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同伴,借此让幼儿体会分享的乐趣,形成主动分享的意识,从而减少因幼儿分享意识薄弱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六)与家长合作进行同步教育

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家长合作进行同步教育是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原因,分享教育经验和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家长共同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可以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点,从而帮助教师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选择合适的教育引导策略,以切实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同时,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幼儿的教育,与教师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在家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此外,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让幼儿了解如何寻求帮助和处理问题。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处理冲突,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结语

告状行为是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方式,不同的告状行为反映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情况。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教师要考虑具体情境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交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蒯祥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同伴玩具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