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柱
摘要:玉米栽培技术由于受传统的限制,和农业机械化技术又有不衔接的问题,所以各级各地农作物技术推广机构,都必须立足本职,敢于自我革命,以使广大农户熟练地掌握农业新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关键作用。根据目前玉米种植科技应用中的问题做出了剖析,主要明显体现在土地翻耕科技不全面,玉米种植管理工作粗放以及种植科技有待革新等几个方面,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改善措施与进一步发展意见,以期能够不断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品种
1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土壤翻耕
玉米在栽培时期要求较大的植株容积,而且由于玉米根部发育,若是根部布局过狭小,则没法让玉米植株从顶层中吸取到足够的营养,进而危害玉米的健康生长发育。分析根系分布较窄的因素,往往是因为农户没有注意对土地的翻耕,或是农户在土壤翻耕流程中工作得不透彻。同样根据调查的发现,部分农户以为在播种玉米种子之后再出苗就可,或是部分农户忽视了翻耕的基本步骤,而径直开始了播种,而且施入较多的化肥,从而引起了土壤形成板结。
1.2 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栽培玉米工程中,不但必须注意种子的特征,同时也必须正确计算玉米的栽培密度,这是因为玉米发育至一定阶段时必定会枝繁叶茂,需要适宜的发育空间。其他粮食作物栽培密度比较易于把握,而玉米在检测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部分农户有可能是通过多年栽培玉米的方法判断栽培密度,可能由于栽培密度的不合理和不正确,使得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深受损害[1]。
1.3 玉米品种不优良
除去土地翻耕与播种密度以外,玉米品种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因为玉米的种类确定了对环境条件的需要,这也就需要人们在选用玉米播种的环节中,应综合地理环境与天气情况等,从而选用对天气适应性较强的播种。每个品种都有各的适应区域,各地应根据本地生态环境,选用不同的品种,若想玉米的品质获得保证,应选用优良玉米品种[2]。
2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优化措施
2.1 选择地块,平整土地技术
玉米身为大田农业植物,适宜度比较强,所以通常的土质都符合生长发育要求,但是,如果要想寻求高产,要求较高的生长发育质量,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土质,选取最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土质地段。从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上来看,其、玉米是比较喜好高温、高水、高氮的粮食作物。所以,如果要种植玉米,就不要选用比较干燥的酸、黏土质地块。要选择适宜灌溉、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在播种之前,要把农田翻两遍,尽量平整,或修建灌溉设施,或用喷灌,或用滴灌,或用大量的水浇地。便于以后的栽培和管理。
2.2 优选种子处理技术
最适合种植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北京市的德农958,河南浚单20,山西晋单84,华科18等都是高产、抗病、抗病的优良品种。在播栽前,首先结合土地水肥情况,挑选最为适宜的优质产品,并择优选购包衣种子。以增强苗期地下病虫害的防治功能。然后,挑选好晴日,并对种子进行适当晾晒,以增强种的氧气供应和生命力。最后,按照合理密植的植保要求,选用适宜的播种机,以保证在种植面积内苗数充足。
2.3 根据生长期种植和合理密植技术
(1)选用适当的播种时机。在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主要包括春播种玉米、夏播种玉米以及高生长点错季玉米等,虽然不同玉米播种的时机是不一样的,不过对温度、日照和水分的要求都是相同的。春天种植的玉米,通常选择在四月初左右播种;夏季玉米的播种日期,通常是在六月中旬左右;而大棚种植的错季玉米,如果有适当的地温和日照、雨水等,则随时都可播种。
(2)合的播种密植。一般的玉米种植密度都是依据品种、土地情况进行决定。包括了披散式、半紧凑和紧凑型的三种密植方式,每亩平均栽培密度为3300~5500株/667m2。目前,机播玉米已基本普遍使用紧凑密植技术,在水肥条件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基本做到所栽种的禾苗整齐、粗矮匀称、生长健壮。用俗话讲,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种苗是保障生产的根本,是增加收入的基础,所以,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播栽工艺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务必抓实、抓紧。
2.4 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1)育苗移栽管理工作。玉米育苗的移栽管理工作技术重点,在于确保玉米的根、茎、叶片的健康生长。植物根系发育很好,苗齐苗壮可以增强植物的战胜病虫害的能力。而常规的播种方式则需要查苗、补苗、定种等,但目前由于普遍使用的包衣播种,种子的发芽率都很好,加上机播密植,所以根本就沒有发生过漏子缺苗问题,从播种机撒下的播种也只有一颗,更没有经过间苗定种。玉米种植后,根据土地的墒情和天气情况,决定苗前如何施肥。要浇水的,要在浇完水后,要及时喷洒除草剂,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苗前封杀、一种是苗后防除。然后,也就是在幼苗时期,由于生长速度很快,要求足够的营养,根部发育粗壮,植株挺拔,叶片宽大等现象一般都在此阶段中产生。此时期一般为一个多月后,一旦风调雨顺,苞谷苗也就会长势很好。在此阶段,需要人工控制的点主要在于病害的预防和水肥控制。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害出现的规律,喷施扁蚜、蚱蜢、棉铃虫、玉米螟等所需要预防的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根据气候的变化,制定了适当的喷浇农药的时机,在喷浇农药的过程中,应依靠农民或者科技人员的指导操作,以免农药中毒。苗期的处理上,要格外注意玉米缺水的现象出现,若气候较干燥时,应提早进行浇水,以保证玉米长势不受水肥环境的影响。
(2)中期的追肥培土方法。在充分施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追肥,保证了植株的良好生长,从子叶到三叶期,主要是靠子叶提供养分,五叶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秧苗肥,这个时候要尽早进行中耕,因为中耕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松软土壤,促进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这样才能保证幼苗的健康成长,拔节期和喇叭口期要结合松土培土,然后通过中耕除草开始追肥,因为根系发育也已逐步深入,所以要尽量深施。
(3)灌水与穗期管理的技术。大田玉米在抽穗开花生长时期。如遇旱,必须进行灌水。但不能大水漫灌,可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的方法。穗期的第二种主要植保方法便是人工授粉;因为气候条件恶劣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衰弱,此时就必须采用合成方式帮助玉米授粉,以促使果穗生长正常。在玉米株长到8~9个子叶后,为了提高单位产量,应采取以氮为主,适当配合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方式进行中期追肥。施肥应在灌溉和雨水后进行,因为玉米是重氮喜水分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缺乏水分,就会影响和抑制其生长。
(4)病虫草害的预防技术。在玉米生长期,必须预防的病害主要有下列四种。①预防田鼠。时间一般在播种之前,可以用溴敌隆等配合播种;②预防玉米黏虫、玉米螟。时间为大喇叭口期,应用双大粒剂等主要农药点心预防;③预防纹枯病。使用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各种杀虫剂的剂量应按照各地不同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进行水药及药土搭配。
2.5 提高重视度
各地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对于玉米生产种植科技普及与使用的理解与注重程度,将直观决策于其普及与使用的成效。首先,各地农业生产主管部门需要深刻认识玉米产量的历史状况和国际市场上对玉米生产的发展需要。虽然中国当前的玉米产量已处于全球先列水平,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中国当前的玉米生产数量已处于持续减少的困难时期,而原来的种植方法也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玉米生产发展需要。为提高玉米产量,各地农业生产主管部门不但要实施对于新型种植技术的使用与推广项目,也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经费保障。另外,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还需要注意对人力资源的吸纳力度,并努力为吸引外国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其次,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做好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系统的建立工作。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的科技主导功能,与玉米种植户之间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交流与互动,并进行对种植理论技术的合理调整,以保证先进的种植技术能在玉米生产的第一线进行应用。最后,农业科技研发部门必须与种植户之间形成深入的技术协作联系,以确保产品使用效果能够为农业科技研究提出必要的资料证据。
3 玉米栽培技术解决的措施
3.1 重视土壤翻耕
选定并购买了优质种类的玉米后,玉米种植户在栽种前,应注意对土地的翻耕,一般提倡耕一旋一、为确保玉米根部在深扎以后仍可茁壮长大,翻耕深度最少要求在20cm之上。据研究,翻耕深度正确且适当可为后期玉米的茁壮长大提供了便利因素。在温度控制层面,应根据综合现实的气象环境来分类栽培。比如,平川地带日温较高,播种日期以初春为最好;高纬度地区日温较低,不能过早播种,若是过早播种不但未能达到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温度条件,而且易使籽粒受到降温伤害,不易成苗。另外,在确定播种日期以后,还应充分考虑籽粒栽培的统一性,主要包含播种深浅程度与密度等,以防止植株生长不齐。并精心做好翻耕与播种等管理工作,以此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3.2 合理测量密度
玉米栽植户在下种时精确测量了玉米的栽植密度,如紧凑型玉米的栽植以每0.067hm2栽植五千株以下为最佳,而非紧凑型玉米以每0.067hm2只需栽植四千株以下即可,又或是玉米栽植户可根据本地土质要求,若是土地肥力较好则选择适度密植,反之则可稀植。另外,在播种时期控制玉米株距和行距,而下种时深度以5cm为佳。
3.3 改良玉米品种
在播种玉米前,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土壤与生长发育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栽培的种子,而抗天然灾难与虫害功能较强的种子则是最好选项,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高产。同样,玉米栽培户还应依据具体生态条件,选用生长发育稳定性、抗病性较好的杂交玉米产品,如此一来就可确保在不同环境中的玉米品种都可以健康生长发育,从而为玉米栽培户提供较好收成。另外,玉米栽培户在栽培前可首先采用机器栽培确保玉米生产与品质,然后再有机结合玉米的产品特征与栽培技术,并依此展开科学的栽培工作。
3.4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播种后的虫害和灾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气温高,降雨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降雨过多,无法将农田中的雨水排出,同时,气温又高,也会为害虫的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要从玉米幼苗时期的表现入手,在玉米成苗后,要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农业综合防治,尽量减少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以防止化学药剂对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产生危害,或是增加对病害的抗药性。在玉米播种期间,要注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要在玉米幼苗期就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含水量,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玉米的产量。在选用化学药剂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药剂,以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损害。另外,种植者应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调查,采用科学的药剂喷洒技术,以有效地增强玉米的抗性。在干旱的地方要注意浇水和除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在控制黏虫的时候,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喷洒药剂,也可以用黑光灯来消灭成虫。多菌灵可用于防治小斑病,而井冈霉素用于防治纹枯病。在喷洒杀虫剂时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对玉米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为人民生产出更健康的玉米。
3.5 施肥管理
玉米是一种喜肥的作物,需要大量的养分,在玉米的生长阶段,要在三、四叶的时候,再给玉米适当的磷、钾两种肥料,以促進玉米的生长发育,同时,在玉米的拔节前期,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氮来补充,以保证玉米的丰产。玉米需要肥料的高峰为拔节到大喇叭形期,通常两次追肥,在拔节初期,追尿素10kg/667m2或硝酸铵15kg/667m2;在抽穗期7~10d进行二次施肥,追尿素12kg/667m2或硝酸铵17kg/667m2,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底肥和肥力充足,则可以追施一次肥,追肥的深度要超过10cm,这样可以增加肥料的利用率。由于土壤中的最低养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施肥时,若肥料中的最低营养量不够,不仅无法提高产量,而且会使肥料利用率下降。因此、务必做到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比合理,大中微量元素要均衡,有机无机要配套。
4 结语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价格普遍偏低,特别是玉米,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人民群众生产不增收的情况也居高不下,所以,政府更应切实提高农作物科技,大力提升农业产量,扩大农户的增加收入途径。由于当前中国人民群众对玉米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种植科技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如果单是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就出现过高的问题,将会直接降低玉米的生产数量和品质,从而减少了玉米种植户的利润。所以,玉米生产栽培户不能忽略对玉米种植的全过程管理,要加强管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种植水平和玉米的品质、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春红.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2(23):5-6.
[2] 孙燕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农家参谋,2022(1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