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溶 王 娜
芹菜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大,部分地区因为种植芹菜而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全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芹菜小镇”,芹菜种植已经走向产业化之路。 但因常年连作以及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等影响,导致芹菜病虫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 用药指导困难。 2021 年5 月31日, 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3 年行动,需要集中治理的重点品种为11 种,芹菜因为农残超标问题严重被列入其中。 同时,芹菜具有迁移、富集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特征, 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掌握芹菜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及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 可以较大程度避免质量安全问题发生。
1.1 生产情况调查 当前芹菜种植多以塑料大中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为主, 大部分地区采取芹菜—叶菜、芹菜—黄瓜、芹菜—大蒜、芹菜—玉米等轮作栽培模式。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不完全统计,2021 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0.22 亿hm2(3.22 亿亩),产量7.5 亿t,人均占有量535 kg。 芹菜播种面积约60 万hm2(900 万亩),生产量2 500 万t,分别占全国蔬菜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2.79%和3.33%。
1.2 主要病虫害 目前已经报道的芹菜病害有7 种,分别是枯斑病、疫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软腐病、黑腐病;虫害有6 种,分别是蚜虫、根结线虫、甜菜夜蛾、蝼蛄、白粉虱、潜叶蝇。其中,枯斑病和灰霉病发生最为普遍,是冬春保护地及采种芹菜的重要病害。
1)枯斑病。 我国主要有大斑型和小斑型2种。大斑型叶片由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从中央开始坏死,逐渐扩散到边缘,散生黑色小斑点,一般病斑直径3~10 mm。 小斑型由多个病斑融合,中间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外常有一黄色晕圈,病斑直径0.5~2 mm。
2)灰霉病。多是局部发病,病变表面生出白色霉层,从有结露的心叶、叶片边缘、枯黄衰弱外叶开始侵染,病初为水浸状、腐烂,之后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芹菜整株腐烂。
1.3 农药残留情况 从近几年全国例行风险监测和专项风险监测结果看,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抽检合格率达97.6%, 已连续7 年保持在97%以上。芹菜农药残留超标主要是灭蝇胺、毒死蜱、 腐霉利、 百菌清、 苯醚甲环唑、 啶虫脒等, 甚至还有禁限用农药水胺硫磷、 毒死蜱、 氧乐果。 造成农残超标问题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
1.3.1 生态循环差 春夏季, 农户种植偏向于长期连作, 冬季温室大棚种植芹菜比较普遍。这两种栽培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 大棚高温密闭的环境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尤其在阴雨、 大雾天气, 植株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 可以迅速扩大蔓延到整个棚区, 这就促使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滥用, 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小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3.2 农药登记种类少 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显示,大田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农药登记记录分别为9 227 条、2 641 条、3 466 条。而特色小宗作物芹菜面临无药可用或无药可轮换的局面,农药登记记录仅仅为173 条。
1.3.3 精准用药措施少 由于芹菜病虫害防治基础性研究较少, 缺乏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认识,又存在用药有效成分少、数量种类少、防治对象少等原因,导致危害发生时,没有科学成体系化的监测和测报,用药的时间、剂量和间隔天数只能依赖于农户的经验, 导致滥用、 过量使用农药。
1.3.4 用药技术更迭慢 在我国多个地区芹菜种植用药依旧采用老式器械, 难以做到精准地投放农药, 一些新型的农药喷洒系统如变量喷药控制系统、 超低容量喷雾器等使用面积极小。 使用的药品也是老旧品种, 少见新药剂登记, 有一部分购于小商小贩等不正规渠道,毒性较高。
1.3.5 禁限用高毒农药仍有购买渠道 近年来,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一些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已经停止,但由于一些高毒农药便宜效果好, 商家在利益的诱惑下,购买渠道依然存在,水胺硫磷、毒死蜱、氧乐果等在芹菜中依旧能检出。
2.1 生态微调控
2.1.1 推行科学轮作 避免与芹菜、胡萝卜、香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 积极推行芹菜与十字花科、水稻、玉米、葱蒜类、茄果类蔬菜轮作,有条件的田块可实行水(湿)旱轮作、菌菜轮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 实行2 年以上可有效降低菌源基数和虫口密度,控制斑枯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
2.1.2 健身栽培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特征,筛选试验,积极推广引种叶柄长、纤维少、空心率低,高产,抗逆性好,抗病虫的优良芹菜品种,选购或繁育无病虫苗。
2.1.3 清洁田园 采收后、生长期对杂草、病残体及时拔除或者掩埋,减轻病虫发生基数,残枝尾菜堆积密闭进行生物菌无害化集中处理,提高田间通透性。 推广应用冬季深耕、施有机肥、冻垡,夏季高温闷棚,棚温升至70 ℃以上持续10~15 天。
2.1.4 注重科学施肥 适宜芹菜生长的土壤pH 值为6~7.6。 科学利用测土配方施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芹菜不同生长期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与施用频次, 在生长前期应注重氮肥施用, 后期应注重钾肥施用。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干旱等会抑制硼的吸收,叶柄易发生“劈裂”,出现茎折问题,这时应注重硼肥或多元微肥的施用, 可在芹菜生育期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 如缺钙发生心腐病,可用0.3%~0.5%硝酸钙或者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
2.2 科学安全精细用药 加强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精准突破灾变因子, 是解开制约芹菜病虫害防控的钥匙。 规范常规农药的使用, 科学指导农民用药。 以芹菜两种常发多发病害为例。
1)灰霉病。 首先及时通风,进行变温管理,温湿度保持在15~20 ℃, 同时在茎基部和叶柄部位重点施药。 粉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 根据病情每7~10 天喷1 次, 连喷2~3 次, 烟剂可选用45%的百菌清或10%的腐霉利每亩250 g,晚上闭棚熏烟,隔7~8 天1 次,3~4 次效果显著。
2)枯斑病。 发病初期,60~80 g/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50~70 mL/亩25%咪鲜胺乳油喷雾,安全间隔期5~10 天,每季最多使用3 次。
2.3 推动施药器械智能化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就是要减少植株的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摆脱“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建立植株连续生产系统,实现高效优质生产。推动施药器械的自动智能化,不仅能有效提高农药投放精确度、降低农药使用成本, 同时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自身安全,对于朱砂叶螨等虫害,建议使用超低容量喷雾、 植保无人机等施药, 提高技术到位率。
2.4 对禁限用高毒农药“零容忍” 近年来,高毒禁限用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高毒禁限用农药也逐步退出市场, 种植户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在田间地头随意购买药剂(多数为见效快的高毒药剂), 则可有效避免高毒禁限用农药的入侵。
3.1 理化诱控 使用杀虫灯、色板、性诱捕器或昆虫信息素诱杀, 可有效压低害虫基数。 每20~30 亩安装1 盏杀虫灯,5—9 月份,晚上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1 盆食诱剂,安装昆虫信息素诱捕器可有效诱杀夜蛾类害虫成虫;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或者银灰膜趋避蚜虫, 蓝板诱杀蓟马。
3.2 安装防虫网 春提早及秋延迟栽培,在棚室门口和进出口处安装40~50 目防虫网进行阻隔, 兼顾防虫和降低棚内湿度, 防虫效果可达90%以上。 覆盖前要注意土壤消杀,四周要压紧压实,以防害虫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