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扶贫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2023-08-09 10:15:45李琼
江西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民农业

李琼

(云南省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个旧 661000)

当前,基层农业扶贫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扶贫技术、现实环境等方面,严重影响农业扶贫工作成效,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农业扶贫面临的困境分析

1.1 基层干部“不敢”

1.1.1 担心时间来不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任务,相关部门将更多的资金、资源放在乡村公路修建、水利工程建设、危房改造以及“短平快”产业发展等方面,上述产业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而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征,并且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而相关部门并不愿从农业方面入手进行扶贫,导致重视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这对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1]。

1.1.2 担心产业扶贫效果不好

扶贫效果是否良好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扶贫干部对于扶贫项目的选择并不合理,尤其是缺乏懂农业产业和技术的人员,所以在选择项目时存在着诸多的顾虑,担心所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准,进而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甚至导致大面积的返贫,引发群众不满。

1.2 贫困群众“不能”

1.2.1 缺乏发展资金

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资金不足,不仅阻碍了脱贫户发展,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以政府财政支撑为主,农民贷款难度大,额度低,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后续资金,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的计划和意愿,阻碍乡村振兴发展。

1.2.2 缺乏技术支持

调查发现,基层地区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多,仅有部分农民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这导致基层农民缺乏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薄弱,生产经营能力低下。不仅如此,农村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人员年龄大,不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特色化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意识和技能,影响农业脱贫[2]。

1.2.3 缺乏抗风险能力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仍较为分散,大部分农民仍实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模式,尚未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农民依然是“靠天吃饭”,不具备较高的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防范能力,一旦发生灾害,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农业扶贫工作成效。

1.3 市场主体“不愿”

1.3.1 群众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缺乏一定的契约意识,组织化程度不高,套用市场化方式、利益手段无法有效组织群众,无法实现对农村一家一户农业资源的整合,影响产业规模的形成。同时,贫困群众对于农业资源的利用不到位,阻碍产业发展。

1.3.2 农村地区生产条件差

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山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并且自然环境和条件恶劣,发展滞后,山高、坡陡的现象突出,影响现代化机械的推广应用,这对于农业产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3 市场主体投资风险大

农业投资大且回收周期较长,这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投资风险。同时,受到产权不明晰因素的影响,导致融资难度大,市场交易困难度高,并且缺乏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3]。

1.3.4 干部综合水平不高

目前,基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干部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现象,会技术、懂管理、有头脑的人才少之又少,带头人缺乏担当,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集体经济发展意愿不足,创新能力和观念落后,为顺利完成脱贫验收而急于求成,使得脱贫成果不具持久性和稳定性。

1.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道路交通、通信、供电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由于交通不畅,种植业的生产流通效率低下,难以进一步扩大规模,从而很难增加收益。此外,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导致农村生产效率严重低于城市。

1.5 产业保障不足

农业产业扶贫遇到的问题还有产业保障不足。一般来说,农村产业扶贫的项目并不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难以获得长期的代理合同。这导致很难实现保证农民收入的目标,同时也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发展。还有部分地区,生态破坏恶劣,交通不便,缺乏其他基础设施。

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农业扶贫对策探讨

2.1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农业扶贫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这是营造良好农业扶贫氛围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举措。所以要提高农业扶贫宣传教育意识,明确宣传教育的必要性,重点抓好对包扶干部的思想宣传教育和考核工作,提高其思想意识,确保村镇干部形成共识,提高工作的协调性,确保其用心、潜心扶贫[5]。同时,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帮助其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思想意识和理念,让脱贫户真心想脱贫、想致富,进而激发自身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和动力,树立信心和志气,促使农民转变落后的就业、择业、生产观念,并通过落实技术、技能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水平。此外,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速度,推动农业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

2.2 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在农业扶贫工作中,要重视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力度,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和本地资源相配套并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为实现脱贫奠定有利的基础。在选择特色产业时,要立足于区域环境气候、产业基础等因素,以“牛、羊、菜、果、薯、苗”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基地做实,将产业做强,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实现对产业效益的共享[6]。同时,要加快推广“一村一品”,确保做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脱贫产业,将扶贫产业基础夯实,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扶贫能力,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3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带动农民生活富裕,要想达到生活富裕的目的,关键在于农业增产增收。目前,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产业链,进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应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切实提高农民尤其是脱贫户的就业能力,进而共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鼓励更多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带动贫困乡村建立产业基地,并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收购,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打通销售通道,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抵御[7]。此外,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扶持其发展新模式和新产业,进而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4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为切实提高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要加快构建“市场主体+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各方均能够从中受益。具体来说,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入股分红的脱贫户的奖补力度,将奖补资金作为村集体股份,对带动脱贫村、脱贫户发展农业产业的市场主体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入股,并成立专门的发展基金,统一奖补于贫困农民的种苗购买、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在企业和村集体盈利的同时,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其次,积极推行资源资产入股分红,组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以及资金等要素,然后入股村合作社。贫困农民可将劳动力、土地经营权入股村合作社,企业可以凭借提供种苗、肥料、技术等入股村级产业合作社,最后由专业合作社建立专门的产业基地,然后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利益分红。最后,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贫困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经营权转让给村集体再转让给市场主体,流转资金作为入股资金,最终结合入股资金的比例进行利益分红。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中,促使其成为受益者,促进农业扶贫目标的实现。

2.5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意识,这是实现持久性脱贫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在农业脱贫时应树立绿色化、生态化、环保化发展理念,助推乡村振兴。调查发现,脱贫村往往生态环境脆弱,土地产出率不高,农业综合产能不理想。所以要想达到农业产业扶贫的目的,要在满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技术支撑和市场需求对农业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产能的提升。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和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新业态。其次,要重视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助推电商下乡,并积极搭建农产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完善农产品全程化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电商企业和农民签订购销合同,防止农产品滞销,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最后,要提高品牌意识,加快农业知名品牌建设,重点打造绿色品牌。大力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从源头上减轻农业生产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持久性脱贫奠定有利的基础。要大力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助力农业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8]。

2.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公路升级改造,促进农产品流通。其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将互联网智慧生态与农业生产、销售融合建立。最后,凝聚各种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非政府力量的作用,开展公共事业的参与和支持。这样可以形成政府、农民、市场、资本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2.7 注重教育扶贫和精神扶贫

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长远的治本之策,以保证义务教育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均等化程度。要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贫困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增强贫困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要多形式、多渠道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2.8 加强人力方面的措施

2.8.1 领导要转变观念

人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次农村扶贫工作不是一项短期的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而是一项长时间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在党委领导下,由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全民动员,群策群力,共同攻坚,才能完成。

2.8.2 群众要积极参与

农村扶贫工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其最终落脚点在农村,农民是最终的受益者。农民是否走出认识误区、农民传统农业观念是否改变以及农民是否真正参与其中,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败。“扶贫先要扶志”,笔者认为这项工作首先要消除部分群众“等”“要”“靠”等思想上的“顽瘤”,让广大群众摈弃“拿来主义”,积极参与进来。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看见打赢这次扶贫攻坚战的希望。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扶贫需产业先行。因此要充分意识到产业发展在农业扶贫中的重要性,加大农业产业扶贫力度。针对当前农业扶贫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要引起足够重视,深入分析困境根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境,打破瓶颈,提升农业扶贫工作成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8年4期)2018-04-08 01:20:21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21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