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中地区早春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2023-08-09 10:15杨广东
江西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青枯病玉米螟覆膜

杨广东

(江西省永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永丰 331500)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苞谷、苞米等。玉米属于粗粮,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食用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经保健医学研究发现,食用玉米有益肺宁心、健脾开胃、润肠通便、促进新陈代谢、利尿、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预防肠道癌发生有显著的效果。玉米含有大量膳食纤维,不仅对人体肠胃非常有益,还是肥胖人群的理想食品,经常食用具有通便、健脾、预防肥胖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种植玉米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尤其种植早春玉米效益更好,永丰县所在的赣中地区玉米播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赣中地区正常年份露地栽培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多以种植生育期短的糯质型、甜质型鲜食玉米为主。露地栽培具有投入少、管理粗放的优点,然而会造成玉米集中采摘上市,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提前播种,提早上市,提高玉米的亩产量,是玉米生产中需要掌握的技术问题。

1 大棚育苗

赣中地区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一般在14℃~19℃,如遇到“倒春寒”,温度会下降到6℃以下。气温的不稳定给早春玉米生产带来极大不利,为尽早上市,需要在保温大棚集中育苗。大棚集中育苗以及大田覆膜移栽技术的推广,可实现3月中旬完成大田移栽,采收期提早10~15天,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苗床应选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排灌良好的田块为育苗基地。育苗田块要求是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熟土。每亩地施用500~1000公斤腐熟优质农家肥,20公斤过磷酸钙做基肥。按大田每亩移栽3500~4000株计算,需安排8~10平方米的苗床进行大棚育苗。若育苗过密,苗长势弱,将延迟移栽时间,影响大田生产能力;若育苗太稀,将浪费苗床。健壮的幼苗,是高产的基础。对于育苗苗床,在播种前要做好消毒杀菌处理,可以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苗床杀菌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敌克松等,一般采用拌沙土的方式均匀撒施在苗床表面,播种后覆盖细土。播种后注意温湿度管理,播后7~10天能出苗,出苗后要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是腐霉菌、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病和根腐病等,一旦发生可用恶霉灵、甲霜灵、木霉菌等药剂防治。苗期虫害以蚜虫为主,防治药剂可用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等药剂。苗期要做好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晴天防止棚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苗或徒长。

2 覆膜移栽

2.1 地膜的选用

当最低气温维持在6℃以上时,可以整地覆膜移栽。覆盖地膜可以使地表以下5厘米左右土壤温度提高5℃~7℃,满足玉米移栽的温度要求。同时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保墒,可以防止土壤板结,保持疏松状态,利于玉米根系生长。覆膜栽培还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覆上地膜后,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呼吸,杂草的萌发、生长得到抑制,防治杂草效果非常明显。大田覆膜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地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保墒增温、增产增效的能力。当前主要采用低压高密度超薄地膜,其厚度为0.005~0.007毫米,幅宽为70~80厘米,是种植玉米时的理想材料,每亩地用量为3~4公斤。

2.2 选地、整地、施肥、移栽

2.2.1 选地

覆膜栽培的玉米宜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地块要求保水能力强、茬口好,切忌选用贫瘠地、洼地、涝地,以红壤、棕壤、褐土、黑土为好,要求耕作层熟土厚度在 30 厘米左右为佳。选用地块要求灌溉方便,排水好。玉米植株一旦被水淹了,生长会受到影响,叶片会发黄,甚至引发病害的发生,积水退后会使土壤变得板结僵化不疏松,同样也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

2.2.2 整地

玉米为禾本科旱地作物,根系发达,整地深度在25厘米以上,才能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土壤要疏松透气,上虚下实,垄面要平整。结合翻耕施足底肥,做垄要达到深、平、细、肥等标准,为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垄面整平覆膜前,应喷施甲草胺、乙草胺、丁草等芽前除草剂,对未出苗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子阔叶杂草防效好。

2.2.3 施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施用量。肥力中等地块,每亩用尿素50公斤、磷肥100公斤、钾肥50公斤,若农家肥用量大,可酌情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地膜栽培的玉米一般采用一次性施足底肥的方式,施肥深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避免移栽时直接接触到玉米根系,造成烧苗。

2.2.4 移栽

当土表最低温度维持在6℃以上时,覆膜地层温度可以达到10℃,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温度要求。当玉米苗长到4~6片叶时,最适合移栽,选择在阴天移栽更好。移栽密度一般为每亩地3500~4000株,植株间距一般为30~35厘米,行距以60~65厘米为宜,当种植的品种叶片为紧凑型时可适当每亩地多移栽200~300株,移栽后应浇湿、浇透定根水。

3 田间管理

3.1 拔除杂草

地膜对杂草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玉米苗期,杂草不易造成危害。玉米生长中期,玉米苗没有完全遮挡住阳光,有些杂草能破膜而出,破膜而出的杂草长势快,应该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大量的田间杂草会争夺玉米肥水、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病害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可以提高肥水利用率,减少损失。

3.2 追肥灌水

种植覆膜玉米,应按照“重施底肥,补充穗肥”的施肥原则。前期田间底肥足,幼苗肥水供应充足,生长较快,一般不需要追施拔节肥。玉米生长需补充喇叭肥,主攻穗粒生长,可亩用尿素10~15公斤,结合追肥合理灌溉,确保穗大、颗粒饱满。大喇叭口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田间土壤保持湿润即可,以促进根系扎深牢固,防止后期倒伏。

3.3 防病治虫

玉米作为一种旱粮作物,病虫害危害情况相对于其他经济作物较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的发生。

3.3.1 玉米大小叶斑病

玉米大小叶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主要在中后期造成危害,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还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植株叶片斑点密布,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全株枯死。大小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用药1次,连续防治1~2次,防治效果明显。

3.3.2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叫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部和茎基部的土传真菌病害。青枯病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最易造成产量损失,发病严重时减产可高达50%。青枯病发病时整株萎蔫,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青枯病发病、传染速度快,一旦发病,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5~7天,快的只需2~3天,并且快速传染周围健株。青枯病发病轻重与玉米的种类、生育期、栽培密度、田间排灌条件、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玉米乳熟期前后,尤其是栽培密度大、天气炎热又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太阳暴晒时叶片立刻萎蔫,果穗下垂,进而整株死亡。

玉米青枯病为土传病害,主要由镰刀菌、腐霉菌引起的。青枯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多以农业防治为主。选地时尽量避免选择上年连作地,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对病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极为显著,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栽培管理上应做好田间排灌工作,做到雨后沟干,田间不能积水,切忌漫水。发现青枯病病株后药剂防治意义不大,应及时将其拔除带到田外烧毁,以免传染健株。

3.3.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为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玉米丝黑穗病病菌为黍轴黑粉菌,为真菌类病害,以冬孢子散落土壤或种子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病原初侵染源。病原物在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此时症状不明显,抽雄后症状才表现出来。病果穗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成熟冬孢子散落土壤或黏附种子越冬,成为 翌年的初病原物。。玉米丝黑穗病一般通过种子、粪肥和土壤带菌传播。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初期非常隐蔽,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此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栽培高抗品种是防治此病的关键,高抗品种发病率极低。②选用包衣种子能够很好地预防该病害,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③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以减少菌源,控制发病范围。④及早发现并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成为再侵染源。⑤当田间发现病株时立即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能够控制病害的蔓延。

3.3.4 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为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玉米螟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给玉米造成危害。玉米螟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啃食玉米叶片,取食嫩叶表皮和叶肉,被害叶片呈现半透明薄膜状,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被害株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长势较弱。孕穗期和灌浆期玉米螟钻入穗中取食,啃食玉米穗髓组织,钻蛀穗柄,造成植株易被折断。灌浆期玉米螟幼虫虫龄较大,大量幼虫钻入穗内,将花丝啃断,造成玉米无法正常灌浆,影响产量,同时玉米螟还啃食玉米籽粒,导致玉米籽粒发生霉变,最后腐烂,影响玉米品质和千粒重。

防治方法:①利用夜蛾类成虫的趋光性,可以每10~15亩玉米地安装一盏杀虫灯,可以大大控制玉米螟幼虫的发生,此项防治措施省时省力,又绿色环保。②田间发现有被害株时,可以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脲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3.3.5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为迁飞性害虫,具备远距离迁飞能力,危害能力强,近年来在我国多数玉米产区都有发现。每年随着风由东南亚热带国家迁入我国,由南向北一路迁移扩散。幼虫主要啃食玉米嫩叶、花蕾和籽粒,影响玉米生长,严重时造成减产高达50%。

草地贪夜蛾的防治:①做好监测,可以在玉米基地设置性诱剂监测点,及早发现,准确防治。②做好田间调查,发现虫卵及时摘除带出销毁,发现有幼虫为害时应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等高效低毒农药。

此外玉米还会遭受玉米黏虫、蚜虫等害虫的为害。防治黏虫可选用甲维盐、氟铃脲等药剂,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苦参碱等药剂。

3.4 去雄、授粉

玉米一般借助风力、昆虫等自行完成授粉,授粉的好坏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在玉米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玉米结实率。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隔行或隔株抽掉雄穗,收集花粉,混合后吹于花丝上。人工授粉有助于提高授粉成功率,防止只长玉米植株不结粒。

3.5 叶面喷肥

玉米抽穗灌浆时所需养分增多,为确保穗大饱满,要及时追肥。每亩地可用尿素300~500克或磷酸二氢钾200~300克或植物氨基酸营养液500~600倍液等其他叶面肥进行喷施,起到防早衰、壮杆、增粒重的作用,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4 适时采摘

早春玉米多以鲜食为主,及时采摘上市能够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玉米的茎秆、叶片、玉米须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是否成熟。当玉米的茎叶开始枯黄、雌穗苞叶由绿色变为黄白色、籽粒变硬而有光泽时就认为已经成熟;也可以通过玉米须来判断,成熟的玉米须发黑,像烧焦了一样;而不成熟的玉米须的颜色为淡绿色。

猜你喜欢
青枯病玉米螟覆膜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