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德
(泾县昌桥乡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安徽 泾县 242500)
为推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水稻种植领域的技术升级必须引起重视,相关病虫害的防治也极为关键。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仍有各类问题存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做出了如下研究。
若要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首先需要确保的便是水稻选种育苗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选取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形成科学有效的保障。为保证选种育苗工作的合理化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水稻的选种育苗工作,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科学有效地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来进行播种。我国水稻主要生长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土壤相对肥沃,普遍呈现为黑色,被称为黑土地,且粳稻便是一类较为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的品种。若是在江苏省等地区,则不可与东北地区选择同种水稻来进行种植,因这两个区域的气候差异较大,在江苏省种植的普遍是中熟的水稻品种。
在进行水稻播种之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避免因种子携带病菌而对其健康生长造成影响。秧苗的选择十分重要,健康挺直且苗身较为粗壮的秧苗较为适宜栽种,且栽种后的长势也会较好。另外,也要充分注重秧苗根部的情况,秧苗根部的情况对于秧苗的长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部较为发达且呈白色的秧苗成活率更高。并且在栽种前需要查看秧苗叶片的颜色是否为纯粹的绿色,带有病斑的秧苗不可用于栽种。栽种过程中需要将水稻的长势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留下数据作为参考,水稻幼苗的情况对于水稻育苗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选择长势良好的幼苗来为水稻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1]。
水稻的健康成长需要从育苗到插秧后全过程都拥有良好的保障,因此,在水稻秧苗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细致有效的管理,来达到秧苗良好成长的目的。在适宜的时期将秧苗栽种以后,需要根据栽种方式的区别在不同的秧龄开展不同的苗期管理工作。机插秧苗的秧龄较短,普遍在20天左右,而手插秧苗的秧龄则较长,普遍在35~40天。在此阶段需要对秧苗进行密植等各项操作,水稻出苗前也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工作需要根据秧苗的发育情况来开展,温度高低对于秧苗的发育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秧苗出土后需要根据其发育的情况进行淘汰或坐床,若满足水稻种植要求则进行坐床,坐床的过程中需要配制营养土,借此来达到保证秧苗健康生长的目的。秧苗坐床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养料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对秧苗的湿度进行控制,根据秧苗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浇水与温度控制等操作,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也可向秧苗喷洒少量的农药来预防这一阶段的病虫害。
在水稻移栽工作开展前,需要科学地对稻田进行管理,稻田管理工作需要从水稻生长的地势、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情况、种植地的水源等各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若种植环境条件较差应立即进行调整,保证水稻健康成长;若种植环境较差已无法调整,则需根据此品种水稻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种植的区域进行栽种,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在移栽前,也需要施加移栽化肥,喷洒送嫁药,保证移栽工作的顺利进行[2]。
部分种植区域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交叉种植的情况,此时需要对所栽种的田地开展整地操作,将稻田中的杂物清理干净,使耕地处于平整的状态,借此来将水稻种植区域进行调整,为水稻的良好生长提供保障。在水稻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移栽所需时间与移栽的数量,保证移栽效果,苗与苗之间的距离应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若栽种过密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若过稀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并且需要保证移栽后稻苗满足浅水移栽、深水返青这一移栽要求,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3]。
为保证水稻的整体产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进行施肥,在移栽完成后到施肥阶段之前,需要检查水稻的长势,若稻田的肥力较强,则少量施肥即可;若肥料施加过多,则极有可能发生烧苗等一系列情况。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施肥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水稻的种类与生长周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就显得十分重要。若水稻处于返青期,则主要选择的灌溉方式便是渗灌,渗水可以保证排水晒田,对于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在每年的7月下旬,水稻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引水灌溉工作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保障,确保稻谷的质量和产量。此阶段需要注重肥水的储存量,不可过多,若过多将会对水稻的生长十分不利。部分种植人员为使水稻的长势良好,在稻田中大量施加氮肥,但经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氮肥并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得到提高,恰恰相反,过量的氮肥反而会导致水稻长势缓慢,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部分种植人员因水稻产量下降反复施加氮肥,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我国种植成本的提高,水稻种植户们的收益势必会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肥料使用量进行严格把控,使其利用率得到提高,进而在保证水稻长势良好的同时降低施肥成本,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4]。
水稻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效的田间管理,还需要防治可能对水稻健康成长造成影响的各类病虫害,若防治效果较差将直接导致水稻长势变差,并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基于此,需要充分注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目前水稻的各类病虫害层出不穷,水稻种植人员并未充分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因此无法对各类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若要保证水稻健康生长,需要向水稻种植人员推广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使其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认识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开展水稻病虫害预防工作,进而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水稻无法正常生长,过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枯萎,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必须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点工作。目前防治的水稻病虫害种类主要有二化螟、稻飞虱等各类虫害,不同虫害的发病特征与防治措施均有所不同,例如稻纵卷叶螟的幼虫会以虫苞的形式停留在水稻的叶片与叶肉组织之上,这会导致水稻出现白叶情况;水稻大螟的幼虫则有所不同,水稻大螟在幼虫时期便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其会侵蚀水稻的茎秆与果穗等区域,导致水稻出现枯心苗等一系列情况。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较常出现的一类虫害便是稻飞虱,稻飞虱作为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对水稻健康生长影响极大,稻飞虱的成虫与幼虫均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极大的损害,其都会依附于水稻的叶鞘与茎秆上进行营养吸收,使水稻无法获取充足的养分。并且稻飞虱会在水稻叶鞘与茎秆上产卵,用针状刺吸式口器深入到水稻植株内,吸食水稻茎秆上的营养,导致水稻的叶尖颜色发生改变。虫害存在过久会导致水稻的叶尖变为黄色,从而造成纹枯病,当稻飞虱过于严重时水稻根部会成片地变为黑色,甚至会出现水稻枯死与倒伏等情况,渐渐整片稻田都会出现枯死现象,给水稻种植人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在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种,借此来达到预防常见病虫害这一目的。并且水稻的生产周期较长,这也将导致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杂草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展除草等作业来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目前大量的水稻种植人员会选择除草剂来进行除草等操作。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时需要十分注意除草剂的使用量,且需要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时间,最早使用除草剂的时间在移栽完成后一周左右,并且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需要伴随着施肥一起进行。除草剂施放后需要将此区域的水保留一周左右,确保除草剂可以渗入到土层之中,保证除草剂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在诸多杂草之中,对稻田危害最大的便是稗草,对稗草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进行去除,之后进行灌溉,灌溉的效果需要保证上层存有泥浆而下层留有土块,这是最有效的灌溉效果,而在水稻生长的后期阶段,灌溉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除杂草之外,大量的病虫害也是影响水稻健康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在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华稻蝗是常见的水稻害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蚂蚱,其会在稻田、高粱、玉米等诸多地区出现,对于水稻的危害极大,蚂蚱因代数不同其采食情况也有所不同,一到二代的蚂蚱主要食用杂草,对稻田的危害并不大,而从三代开始,便开始以水稻叶子为主要食物,且食量也较大,对于水稻的危害极大,而到9月之后,蚂蚱便会出现第二代成虫。这第二代成虫对于水稻的危害极大,第二代的蚂蚱不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会啃食水稻,若过于严重甚至会导致水稻的稻穗完全被啃食,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对蚂蚱这类生物进行预防可分为人为干预与天敌预防两种方式,一般蚂蚱会在田埂等区域释放虫卵,因此在来年种植前经常会通过翻修田埂来消灭虫卵,对于成虫与幼虫还会采用人工捕捉或者农药喷洒等方式来进行清除。除人工外也可选用其他生物,如青蛙、蟾蜍、鸭子等,对蚂蚱进行捕杀,降低蚂蚱的存有量。
水稻常见病害是恶苗病、稻瘟病等,这两种病害都对水稻有着极大的危害,其中稻瘟病一旦发病会急剧扩散。稻瘟病一般是由一些昆虫为载体,真菌依附于其上,进入稻田后病菌就通过昆虫依附于水稻表面,并快速繁殖传播,进而导致水稻大面积发病,且此病菌生存力极强,若当年水稻发病后未进行处理,第二年仍会出现此类病症。为避免稻瘟病的出现,应充分晾晒种子,之后使用百克乳油溶液浸泡,再用稻瘟灵溶液在田间进行喷洒灭菌,避免稻瘟病的出现。而恶苗病不仅有着易传染的特性,还会在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中出现,具有强大生命力,发病特征也十分明显,水稻染病后会出现长势飞快的情况,密水稻呈现为淡绿色,但水稻的稻穗却极难出现,且水稻的茎部区域会出现大量的褐色颗粒,从而对水稻的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在恶苗病防治方面,需要将水稻种子放入401抗菌剂中浸泡三天左右,或者采用温水浸泡半小时,皆可避免此类病症的出现。
水稻种植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会特别高,因此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提供水稻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指导,将科学的理念与操作技术传授给农民,借此来达到有效治理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可从此方面入手来对病虫害的情况加以控制,而水稻种植人员也可自行向专业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建立水稻病虫害预防管理机构,并长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留于此,以便于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使水稻种植人员充分明确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加强其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与防治能力,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农药,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把控用量,保证水稻的无公害。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等都可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保障,广大农业人员应掌握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明确水稻的生长规律,进而开展针对性防治,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在保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同时,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