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主要环节的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8-09 10:15:45吴守峰
江西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稻种害虫栽培

吴守峰

(安徽省当涂县农技中心,安徽 当涂 243100)

近年来,当涂县水稻种植面积日愈扩大,应用好水稻栽培技术,落实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就现下而言,水稻栽培管理中显露出的问题依然不少,必须立足于这些问题,做好相应引导。相关部门平时还要重视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生产一线给农户讲解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控要点等,以强化农户的农业素养,让他们更好地把握水稻栽培管理技巧,了解病虫害的暴发特征。

1 水稻栽培主要环节的技术要点分析

1.1 稻种管理

首先要选好种。选种是保证水稻丰产的先决条件,亦是栽培管理的重点,在实际生产中,应基于当涂县气候环境特征、地理位置条件等要素,秉持“绿色、高产”原则做好选择。水稻杂交种栽培优势明显,不但抗倒伏性好、长势性能高,而且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适应多变的气候环境,栽培价值较高。就当涂县而言,Y两优6号、两优2469、Y两优8号、新两优1号等品种皆是不错的选择。其次要晒好种。晒种是正式播种前的必要准备,可以确保稻种具备较好的抗病性,一般借助于自然条件来晒种,挑选晴朗的天气晒种,能大大提升水稻种的酶活性以及稻种的成熟性和健康性。需强调的是,稻种必须历经多次反复暴晒,方能保证表皮的通透度,产生足够数量的游离氧,晾晒期间一定要适时翻动稻种,确保稻种可以得到更为充分、均匀的晾晒。最后要浸好种。将稻种浸泡好后,其本身携带的病菌数量将大大降低,稻种的成活率得以大大提升,浸种过程中可以使用咪鲜胺、三环唑等药剂浸种,对于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1.2 地块管理

苗床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提高育苗成效,便要将同苗床相关的诸项条件(如温湿度、光照量等)控制好,苗床一般为东西走向,在育苗过程中需确保苗木间距的合理性,方能为幼苗提供宽裕的栽培空间[2]。为避免气候条件对幼苗生长的干扰,可以于苗床之间设置专门的排水沟,以此更好地调控水量,保证苗床有最佳含水量,助力育苗成效的切实提升,也为水稻提供更适宜的栽培环境。收获之后的稻田需要全面深翻,以将其中潜在的菌核消灭掉,确保稻草可以充分腐烂,为水稻栽培供应更多的养分。播种前,农户还需将稻田中的杂物加以处理,此举同样是防范细菌的有效手段。为提高后续栽培的有效性,必要的土地管理措施不能落下,以规避土壤养分太过饱和抑或不足导致的诸多风险,为后续栽培事宜的推进打好基础。平整好地块之后,可以进行翻耕,翻耕深度要保持在20 cm左右。一般而言,厢宽为1.2 m、厢高为0.2 m便可,可借助于抛秧盘做好育秧工作,提高土壤的松软性,将地块内的杂草、杂物、灌木等一一清理干净。

1.3 播种插秧

在这一环节,应当秉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落实好放水、放苗事宜,做好翻耕处理后,注意观察稻田的持水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判断其能不能达到水稻栽培的相应标准。插秧过程中,农户还应整体考量空气湿度、气候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要素,确定一应要素同水稻栽培诉求相适应后方可继续插秧;在密度方面也要控制好,过大过小皆不可取,具体来看,可以依循行距26.7 cm、株距16.7 cm的标准进行。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水稻根系的保护,以防因为不必要的失误导致水稻根系受损,水稻根系本身便很脆弱,一旦根系受损,水稻的生长将大受影响,对后续栽培也很不利。在水稻的生长分化时期,植株对于各类有机物的需求大增,这一时期也正是水稻根系长势最好的时期,农户在栽培管理中需格外注意,及时为水稻补充其所需要的有机物。

1.4 水肥管理

1.4.1 灌溉技术

灌溉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水稻生长的用水需求,栽培阶段不同,与之相应的灌溉方案也要适时调整,水稻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各有差异,在实际栽培中必须基于栽培实际做好灌溉管理,控制好不同栽培阶段的灌溉量。一般而言,除去施肥期等较为关键的节点外,过了分蘖期以后便应秉持“勤浇、浅灌”的原则进行灌溉,如果天气干燥,则应适时加大灌溉量,保证水分供应的充足性。实际灌溉时,水层深度通常控制在5~10 cm便可,那些处于低洼区域的稻田,排水能力本身便有限,因而在水层管理中必须提高警惕,切记不可灌水太深,在总茎数达到了合理数量时,还应适时晒田。除此之外,还需保证土壤的通透性,让空气可以顺利流通,方能让秧苗更好地生根、生长,步入灌浆后期阶段,可以采用浅、湿轮替的方式加以灌溉,一直到水稻成熟为止。

1.4.2 施肥技术

纵观水稻栽培的整个过程,肥料的施加是关键所在,施好肥方能为水稻供应足量养分,继而保证产量和质量,底肥主要施加有机复合肥和农家肥,同时搭配使用适量杀虫剂,在施肥之余强化病虫害防控效果。底肥需要将化肥同有机肥混合使用,施加方式主要分为穴施、撒施、分条施三种不同类型,其中分条施、穴施是现下应用较普遍的方式,亦是最为见效的方式,如此施肥水稻更易于汲取养分。详细做法如下:在施肥前先将肥料充分混匀,然后施加于水稻根系周围,或者在耕地过程中将肥料一同加入,需强调的是,在以有机肥充当底肥时,事先便要将有机肥与磷肥一同做堆沤处理,纯磷的施加量控制在70~110 kg/hm2便可,后续再施加氮肥。在土壤逐渐固结之后需适时降低肥料的施加量,此时肥料的利用效率反而会有所提升,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必须确保养分的足量补给,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的补给。总之,唯有做好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方能适应水稻栽培的养分需求,唯有基于对水稻的需肥特征以及土壤肥料的利用效能进行分析,方能拟定更具针对性且有效的肥料施加规划,做到高效施肥。通常状况下,土壤应保持大于25 cm的深松深度,如此方能保证土壤对于肥力及水分的保持效果。在进行整地操作时,也应适量添加有机肥,同时还应确保这些肥料可以渗透至土壤的10~15 cm深的位置。

1.4.3 收获和贮藏

及时收获、适时贮藏是水稻栽培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在发现水稻开始显露黄熟特征之后,也就是穗轴、颍壳皆变为黄色,谷粒变得紧硬时,农户便可开始进行收获。在收获后注意不要将水稻随便成堆放置,而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通风、干燥处理,然后再着手开展脱粒,将脱好粒的稻谷均匀晾晒,在晾晒时间方面,以稻谷含水量降低至13%~14%时为基准,以手触碰稻谷,觉得比较干燥,便需马上将稻谷归仓、存储好。在后续的存储管理中,还需按时对稻谷加以检查,以防存在捂腐问题,检查到问题之后及时加以妥善应对。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措施分析

2.1 致力于多种防治手段的整合运用

要想切实强化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成效,必须深入剖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特征及规律,秉持积极预防与多元防治的综合防控原则,以期助力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除了传统的化学手段之外,还要响应农产品绿色栽培的相关要求,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农业等防治手段,以期在保证基本的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生态效益的提高。

在物理防治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害虫皆有明显的趋光性,可以在田间悬挂灭虫灯,吸引害虫向此处聚集,然后可通过水盆、电网等将其灭杀,这一方法安全性较高,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对二化螟、小菜蛾等害虫有较好的灭杀效果[4]。但这一方式也有其弊端所在,容易误伤到害虫天敌便是其中之一,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生物的趋光性在光线波长上的差异来研制专门诱杀害虫的杀虫灯,以期避免对田间有益生物造成伤害。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天敌灭杀害虫,水稻害虫天敌类型多种、数量庞杂,借助于这些天敌灭杀害虫,不但针对性强,而且不破坏生态,可以在稻田内释放一些天敌,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也可以使用性诱剂,在水稻害虫的发情期在田内释放性诱剂,对稻田内的成虫加以干扰,令其无法正常交配繁衍,可起到较好的干扰效果,继而降低稻田内的害虫数量,抑制虫害的发生。在农业防治方面,日常管理的不到位是病虫害多发的主因所在,比如说除草不够及时,使得田间野草丛生,除了会争抢水稻生存空间及养分外,也给各种病虫害创设了繁衍环境,对此,必须强化管理,应按部就班落实好水稻的日常管理事宜,将施肥、除草等工作一一抓好,将水稻植株上已经枯死的老叶、坏叶及时清理掉,将携带病原菌的水稻及时拔出等。

2.2 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现阶段,化学防治依旧是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手段,然而,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农户对于药物的使用有失严谨,有时会自行增加使用量或者施用浓度不合适,浓度太高容易破坏生态,并导致害虫抗药水平大大提升,浓度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成效。应在综合考量当涂县气候状况、季节特征等要素,在不违背相关要求的条件下,选用防治成效最好的农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药剂尤其是高毒性化学药剂的使用,转而使用毒副影响小、更为环保安全的绿色药剂。

2.2.1 常见病害的防治

(1)立枯病:水稻一般在苗期发生立枯病,发病以后,稻苗根系是受损最严重的部位,稻苗往往在日间萎缩,夜间又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病程推进至后期,稻苗日益枯黄乃至死亡,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对于该病,可以使用戊唑醇咪鲜胺乳油、噁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药浓度分别为20%、50%,倍数分别为1200倍、800倍,喷施于稻田中,需用药2~3次,每隔7~10日用药1次便可。

(2)纹枯病:该病主要出现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孕穗期,高温、高湿状态下,该病的发病率将大幅度提升。发病后稻叶中间部位会变为灰绿色,该色块区域后续不断扩展,致使整个叶片、叶鞘部位完全枯萎。有些病稻还会存在抽穗不实或者直接不再抽穗等状况,防治时可以浓度为50%、倍数为1500倍的己唑醇,25%戊唑醇乳油,10%噻呋酰胺乳油稀释后进行喷施,也可以取井冈霉素和清水,依循1∶100的比例配制为药液,泼洒于田间[5]。

2.2.2 常见虫害的防治

(1)稻飞虱:这一虫害一般出现在水稻移栽早期和后期,不利于稻苗的正常生长。稻飞虱本身属于群聚类害虫,水稻汁液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在发病早期,稻苗的叶片、秸秆等处会出现若干斑点[6]。病程继续推进后,稻苗逐渐枯萎,在防治中常见的药物为吡虫啉、吡蚜酮等可湿性粉剂,将药物制成药液之后喷施于田间便可,皆能发挥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性价比较高。

(2)稻蓟马:这一害虫亦是水稻移栽前后较为常见的虫害类型,该害虫往往在稻叶上产卵,害虫孵化出来后便会大肆啃食稻叶,导致稻叶变为白色,不仅扰乱水稻的正常生长,也给后续栽培带来诸多不便。在防治方面,一般会用到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异丙威乳油、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用药浓度依次为10%、50%、10%,倍数依次为1000倍、1000倍、2000倍,进行混合使用即可,7日用药1次,持续用药2次[7]。

(3)二化螟:这一害虫常蛀食水稻的根部和叶片,导致水稻出现枯萎、变黄、烂根等状况,受此影响,水稻植株往往比较矮小,除了妨碍到水稻的正常栽培之外,还会影响到水稻最终的质量与产量。在实际防治中,农户可以在幼虫孵化高峰的初期,参照3 kg/100 m2的施加剂量,于水稻的根区土层均匀施撒茶子饼粉,也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或者每亩使用20 g 5%氯虫苯甲酰胺乳油,加水稀释为药液之后,喷施于田间,间隔20天再使用一次。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涂县作为重要的水稻种植地,应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栽培技术,立足于水稻种植现状,应用最具针对性且有效的栽培技术,自整体层面、全周期视角加以控制;还要立足于水稻病虫害暴发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依托于全面细致的种植管理与维护,在助力水稻高产种植的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稻种害虫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好孩子画报(2021年9期)2021-09-26 12:26:31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安徽文学(2019年6期)2019-06-28 07:19:22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9
夏季苦瓜栽培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