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理病的两副“面孔”

2023-08-09 05:52:38张展星
祝您健康 2023年8期
关键词:面孔双相发病率

张展星

张教授的儿子最近结婚,他特别开心,逢人便讲自己家庭幸福美满,还大张旗鼓置办了许多用不着的高档家具。张夫人有些纳闷,平常张教授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仿佛因为儿子的婚事变得外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张教授的情绪愈发高涨,突然有一天当着众人的面慷慨激昂地宣布“我要去竞选美国总统”,张夫人才意识到,他可能病了。

张教授的病,我们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舒曼,演员费雯丽、玛丽莲·梦露,政治家丘吉尔,诗人拜伦、海子,作家海明威、三毛等都曾罹患,就是被称为“天才病”的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

● 情绪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情感高涨的时候,并不易被察觉是病态,他们表现出的轻松、热情、乐观或者兴高采烈等,在他人看来愉快而有感染力。但是这种热情和愉快,特别容易因为外界一点否定和拒绝而瓦解,他们会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

初次交谈,可能感觉他们思维活跃,滔滔不绝,但细听就会发现观念飘忽不定,讲话内容肤浅,且凌乱不切实际。过分地自信,执拗的观念,可能对自身的才华、出身、地位有不切实际的认知,导致他们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盲目投资等。

他们常言语诙谐、满篇笑话,但常不合时宜。患者出现性欲亢进、性行为混乱、不加节制。他们也可能穿着色彩艳丽、修饰夸张,却失之恰当。随着病情发展,他们可能说话声更大、语速更快,伴命令口吻,并变得有攻击性和威胁性。

这类患者并不只是情绪、情感上出现障碍,身体上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患者活动过多,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年老、体弱及进食差的患者。睡眠减少或根本不睡觉,而患者仍然会感到已经休息好了。患者可有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症状,如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心率加快、瞳孔轻度扩大等。但是,患者由于自我感觉良好而较少诉说躯体不适。

可怕的是,睡眠减少有可能是躁狂发作的前兆。部分的躁狂患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的有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等,幻觉相对少且短暂。除了幻觉、妄想、紧张性症状,“广泛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也可被认为精神病性症状。

极少数患者出现木僵症状,患者表现不语不动,他们面部表情却显得很高兴,缓解后,患者会述说思维联想加快等典型的躁狂思维。

而当抑郁发作时,完全像变了一个人。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既往感兴趣的活动也索然无趣,不愿出门,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即使参加活动也是为了打发时间;精神运动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體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 “天才”与“疯子”一步之遥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和“天才”没有关系。

有一部分“轻躁狂”患者,他们虽然也有情绪大起大落的躁狂发作表现,但他们症状轻微、持续时间更短。并且他们的轻躁狂发作,不会对自己的社交和日常工作生活产生危害。睡眠需求的减少、思维速度的加快等症状表现,反而可能会给患者一种“自己工作效率提高了”的假象。这种轻狂躁症状带来的“突飞猛进”,往往无法落到实处。轻躁狂依然是病,不是任何人获得事业成功、成为所谓“天才”的捷径。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双相情感障碍总体发病率已达到2.4%,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略低于全球平均发病率。双相情感障碍多开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往往起病时间越早,结局越堪忧。

双相障碍的人群患病率为1%—2%;而双相障碍先证者亲属的患病概率高出一般人群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发病风险随之增加,并且有发现遗传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性逐代增加)。

双相障碍患者复发率高,大多数研究发现,40%的双相障碍患者在1 年内复发,60%的双相障碍患者在2年内复发,73%的患者在5 年内复发。在最初的3次发作,每次发作间歇期会越来越短,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终生心境发作平均约9次,平均2年发作1次。

● 家人的包容和关心是治疗的关键

双相障碍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进展性精神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发展为精神残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康复,防止精神残疾。双相障碍预防目标在于降低双相障碍的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减少症状存在的时间,减少罹患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旧病复发,减少其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因需组合、主次有序,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燃复发、减少自杀和攻击行为,改善社会功能和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全面康复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要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双相障碍常是慢性过程障碍,其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坚持全病程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

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编辑    董玲)

猜你喜欢
面孔双相发病率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山东冶金(2022年2期)2022-08-08 01:50:42
本期面孔
辽河(2022年4期)2022-06-09 01:56:03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34
多变的面孔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0
自然面孔
人与自然(2019年4期)2019-07-26 12:52:37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上海金属(2016年1期)2016-11-23 05:17:28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
焊接(2016年8期)2016-02-27 13:05:13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LDX2404双相不锈钢FCAW焊接及存在问题
焊接(2015年9期)2015-07-18 1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