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23-08-09 08:43:51山东平度市东阁街道蟠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磁铁绘本科学

◇周 萍(山东:平度市东阁街道蟠桃小学)

小学科学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反思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思路,提升教学专业水平。科学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构建科学实验游戏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即使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其实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出发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拥有更出色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充实学生课后生活,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探究科学知识。教师只有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才会有更强的驱动力探究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无论在任何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关键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课。在这门课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的很多知识都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只有带着好奇心参与科学探究,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科学探究任务,理解科学道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持续提升。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科学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在我国,从小学阶段起,就开设了科学课。科学教学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基础的科学认知。而这些科学认知,在未来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还会重新学习。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会带领学生做阿基米德的浮力实验,到了初中的物理课堂上,学生还会进一步探究,这就说明小学阶段加强科学教学是极其有必要的。加强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觉探究许多科学知识,当学生丰富了科学认知,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实践素养就会逐步形成,而学生的科学精神,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

(三)加强课后科学探索

“双减”政策落地后,小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构建有趣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小学科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学科,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方面,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教师应该明确,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高涨时,他们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不只是为了完善当下的教学工作,更是为了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组织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从根本上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绘本故事,加强科学教学

对小学1~4 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科学引导。例如,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上讲述一些简单的科学案例,同时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了解科学道理。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利用绘本故事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例如,在带领学生探究“为什么磁铁能吸铁”这部分知识时,科学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绘本《魔幻的磁力》。这个绘本故事中,几个主人公围绕磁力问题展开探究:几位小朋友发现,小明的爸爸正趴在沙发底下,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小明的朋友问他,你的爸爸怎么啦?为什么趴在地上呢?这个时候,小明的爸爸起身回答,电视机上的螺丝掉在沙发缝里了,因为太小,只能够趴在地板上找。但是小明家的沙发太大,那个螺丝又太小,几个小朋友忙活了半天也没找着。这时,聪明的小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拿来了一块U 形的铁块,说这是磁铁,他将磁铁放在沙发底下,让磁铁从沙发的最左侧滑到最右侧,再拿出磁铁的时候,磁铁上面已经吸附着一个小小的螺丝。读完这个绘本,学生会对磁铁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个绘本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究竟有没有明白磁铁的作用呢?这种磁力究竟是从何而来呢?本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会发现,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轻松学习科学知识,也可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生活素材,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生活素材,运用于科学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例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时,科学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们常说根深叶茂,那大家知不知道,在一棵植物中,植物的根是哪个部分?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蔬菜,拿到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如教师拿出一根青萝卜,萝卜下面有很长的萝卜须,教师可以构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指认一下,在这个萝卜上,哪个部分是根。教师让学生先进行简单判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像萝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呢?让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举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教师探究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如用凤仙花做一个实验,把植物的根茎泡在水中,看看一段时间后,瓶中的水是否会发生变化。这种简单的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三)设置探索活动,倡导小组合作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不太稳定的。但如果在一节课上,教师采用了比较轻松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设计了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而在下一节课上,如果教师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无法提升,反而会下降。因此,科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例如,在教学《矿物和矿产》一课时,科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回归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矿物和矿产。比如,去公园游玩时,公园的小广场铺设了许多地砖,学生将这些地砖拍成照片,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自主翻阅图书资源等方法,判断这些地砖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学生发现有些岩石中的成分比较复杂,如公园广场上铺设的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物质组成;公园里台阶上的砂岩,由石英和长石构成。这些都是矿物,这就说明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多种多样的矿物都拍摄成图片,然后分析这些矿物的用途,如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和陶瓷等等。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生活中挖掘知识元素,探究矿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小学阶段,学生大多缺乏探索精神,而教师多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身影。当学生再次回归生活时,就会用发现的眼睛,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生也有可能由此产生许多有趣的科学思考,如天空打雷时,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再听见声音?让学生多产生一些类似的科学思考,他们的科学思维就会越来越丰富,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时,也会更轻松一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科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要想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前提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兴趣是帮助学生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当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后,就会更加积极地融入科学课堂,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猜你喜欢
磁铁绘本科学
绘本
绘本
绘本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学
科学拔牙
磁铁会吸引哪些东西?
电磁新题 吸引“眼球”
玩磁铁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