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斌 高雨菡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保障。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整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 年,我国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规划中提到,通过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乡村振兴中人才作用的发挥[2]。
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开启、党的二十大会议的召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3]。当前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充分肯定了农村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通过乡村振兴形成文明良好的乡土风貌、朴素的民俗习惯、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明氛围。乡村振兴中以人才振兴为先,坚持人才振兴优先,夯实乡村振兴发展之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持,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加速[4,5]。第一,人才振兴有利于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实现产业振兴。培育大量满足产业振兴需求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能够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业产业联合体高效运营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互联网人才队伍,实现分析农业发展前景、助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巩固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推动农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从而实现产业振兴的最终目标。第二,人才振兴始终以“两山论”为基本遵循,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培养诸多掌握与生态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用以处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生态振兴提供依托。第三,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人才振兴有助于改善乡村精神风貌,实现文化振兴。
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乡村因其特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逐渐出现乡村产业发展缺少相关资源、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管理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管理人才匮乏是乡村振兴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聚集,而乡村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兴旺的乡村产业。要想以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振兴,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还需要拥有更加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性人才等。
挖掘农村现有人才资源,要从乡村现有的管理人才、党员、专业人才入手,通过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领头羊”的作用,不断盘活乡村人才队伍。
一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乡村管理人才。建设乡村管理人才后备力量。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党建提高基层乡村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培养基层乡村管理人才的大局意识,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打造与本地特色文化相融合的乡村文化内容,不断吸引乡村人才。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当地人才的培养。在大学生群体、农村经济能人群体、致富能手群体、创业人士群体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二要充分挖掘和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在引进乡村人才的过程中,将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实绩作为引进考核标准内容的依据,提高乡村人才引进的科学性。要不断拓宽乡村人才引进渠道,既包括对外来专业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对本土化乡村人才的引进。
要不断加大信息化的教育培训平台建设,通过“三农”情怀提高广大乡村人才驻村留村的积极性。一是当地政府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人才交互为目的,充分发挥好人才管理的职能优势。通过走进乡村地区,开展人力资源调研工作,对乡村人才进行合理划分,全面统计好乡村人才的整体数量以及层次质量,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把乡村人才归入到科学规范管理的范畴内,为建设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打基础。同时,可以通过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带来更好的培训平台。二是依据乡村人才信息库,不断完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相应的网站、APP 等互联网媒介,为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带来更多的渠道。在建设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坚持多元主体,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对象既包括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包括返乡大学生等。
一要优化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条件。依托当地教育、文化特色,进一步完善当地教育体系,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解决乡村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解决乡村人才对于后代培养的后顾之忧。二要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创业环境。要不断依据乡村产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乡村人才。为此,可以结合本地乡镇的产业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措施,以产业带动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