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欣 胡丽娟
1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2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福建 莆田 351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心脏B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依据不同诊断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心脏B超诊断)和对照组(心电图检查),各50例。对比两组对不同症状检出率、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左心室肥厚、扩大,左心房扩大等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分别采用心脏B超、心电图诊断检查,心脏B超可明显提高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数据信息可靠性更高,获取到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保证疾病治疗参考性,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指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所造成的冠脉血管床、心肌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等一系列变化,加之血管紧张素和儿茶酚胺等对心肌细胞造成刺激,心脏负荷不断升高,最终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引发左心室肥厚或者扩张[1]。通常而言,在早期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极易被忽视,并无显著症状表现,以此严重危害到心脏功能和机体健康,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式可用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包含心脏B超、心电图等,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但是存在的争议依旧颇多。例如心电图干预的方式无法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心脏B超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诊断心脏患者每一参数时的诊断价值更加明显,可准确完成测定。基于此分别把心脏B超和心电图诊断方式用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诊断价值评估,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依据不同诊断检查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心脏B超诊断方式)及对照组(心电图诊断检查),各50例,经医院伦理学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病程1~10年,平均(6.67±0.13)年,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76岁,平均(60.38±2.02)岁;观察组病程1~10年,平均(6.70±0.15)年,年龄41~75岁,平均(60.44±2.06)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心脏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90mmHg;全程配合研究,并提供详细资料;充分履行知情权;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法正常沟通;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疾病;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诊断检查;为继发性心瓣膜病、高血压;临床资料不全;患有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伴随严重肝肾脏器等疾病。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检查。主要选取SE-3多道心电图机、HOHVTON心电工作站作为主要的诊断器械,获取其实际心脏变化数据,并通过专业医师对患者24h心电变化做出详细记录,将获得的数据上传,并通过临床阅片医师直接打印出心电图,以此完成审阅。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心脏B超检查。主要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LIPS HD11)作为主要的诊断器械设备。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保持身体放松,平复情绪,在患者的胸前放置2.0~3.5MHz探头频率。依据M型获取患者胸骨左缘长轴切面数据,实施常规心脏扫查得出,基于此基础上对获得的心脏、心腔血流等信息和数据进行详细计算,并对左室流出道E峰值/A峰值、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房内径等实施观察并详细记录。
影像分析:在临床阅片的过程中选择双盲审阅的方式进行干预,注意在此期间至少通过两位高资历心电图主管技师审阅并对比取得的结果,将存在的诊断检查不同影像学资料和数据等进行对比,集中讨论之后分析判断结果,两位医师商定确定出最终的观点,综合两者的建议作为具体的诊断结果,将其视为主要依据实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间对不同症状的检出率、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生存质量评分等。①对不同症状检出率[3]:主要包含的心脏状况指标分别为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左心室肥厚、扩大,左心房扩大等症状。其中,左室后壁肥厚则患者的左室后壁前后径在舒张期时≥ 11mm;舒张功能减退则患者的E峰值/A峰值不足1;左室扩大则女性患者≥ 50mm;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55mm;室间隔肥厚则患者的舒张期室间隔前后径≥ 11mm;②心电图诊断标准[4]:对向变化,即QRS波和ST-T向量最大向量变化方向;额面心电轴发生左偏,≤ 30°;左室高电压;合并“额面心电轴发生左偏”且出现左室高电压,均可确定为左室肥厚;③生存质量评分[5]:WHOQOL-BREF表评定生存质量,26个项目,社会、躯体、环境、心理四个领域评分,每一领域40分,生存质量越好则分数越高。
选择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左心室肥厚、扩大,左心房扩大等症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脏B超诊断检查模式后,获得的疾病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症状检出率[n(%)]
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观察组实施心脏B超诊断检查得出44例,诊断准确率为88.00%,对照组选择心电图诊断检查得出12例,诊断准确率为24.00%,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4,P=0.001)。
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生存质量(±s,分)
表2.比较两组生存质量(±s,分)
组别 n 社会 躯体 环境 心理观察组 50 27.55±5.18 25.36±5.41 24.67±5.43 24.50±5.47对照组 50 18.20±4.26 17.25±4.11 17.28±4.14 17.26±4.91 t 9.858 8.440 7.652 6.9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早期时无显著血压上升症状,其属于常见类型心脏结构异常现象,很少的患者会发生心悸、胸闷、头痛等的一般症状,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发生心脏肥厚,心肌纤维明显肥大,加上长时间受高血压等的影响,极易造成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代偿能力丧失,造成冠状动脉硬化。但患者存在心肌肥大和僵硬可能性,疾病缺乏典型性[6]。此时增加的心肌耗氧量,将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血液供应。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大概70%心力衰竭患者受自身病情影响,其发病因素和高血压存在关联,极易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等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加重其机体负担[7]。所以为了可以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需要选择科学的方式在早期时加以控制,预防好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张等,并选取适合诊断方式,以此为确定疾病治疗方式、早期治疗等提供指导[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左心室肥厚、扩大,左心房扩大等症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脏B超诊断检查模式后,获得的疾病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借助探头发出超声波对心脏产生影响,可以通过图像形式充分显示出患者心脏实际病变情况,对心脏异常检出率高,便于医护人员准确掌握心脏变化,明显提升发病早期症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9]。另外,心脏B超图像更加具有直观性,医患对诊断结果认可度高。在实际的诊断检查过程中,B超检查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具有使用安全性高、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等特征,在指导疾病治疗时,还可以准确有效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使用意义[10]。提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B超的方式,可明显提升诊断检查的有效性,更适合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观察组实施心脏B 超诊断检查得出44 例,诊断准确率为88.00%,对照组选择心电图诊断检查得出12例,诊断准确率为24.00%,因此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实施心脏B超诊断,可获取较为准确的病情信息,借助设备自身的优势等,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取得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观察组实施的心脏超声检查方式,较对照组的心电图诊断更加直观,能够自动获取精准数据,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有更高疾病诊断正确率,便于提升各项症状检出率,为疾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有更高推广应用价值。另外,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心脏B超诊断检查的方式后,最终获得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分别实施心脏B超、心电图诊断检查的方式,将为临床医师实施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但是因为两种诊断检查方式采集信息方式的不同,以至于获取的影像资料存在差异,造成诊断结果的不同。观察组实施的心脏B超较对照组实施的心电图检查方式相比,检出率和诊断可信度更高,更加利于确定患者病情,同时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疾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