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江 天津市津南区津南医院外科 (天津 30035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胆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疼痛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案。
近些年来,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了诸多的不适感[1]。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就是手术治疗,需要在处理结石的同时解除胆总管梗阻的情况,相对来说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在实际治疗中科学、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2]。基于此,本研究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实施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所获得的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医院接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6~60岁,平均(42.36±3.15)岁,病程1周~4年,平均(4.58±0.47)个月,结石直径0.4~2.1cm,平均(0.88±0.13)cm;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5~60岁,平均(42.28±3.20)岁,病程1周~3.5年,平均(4.21±0.50)个月,结石直径0.4~2.0cm,平均(0.84±0.11)cm,两组患者上述资料一致性较强,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②具有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③患者、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胆道疾病;②代谢或免疫功能异常;③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在全麻状态下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体位,在肚脐下方1cm位置做长度为1cm的切口造孔,建立气腹并维持压力在12~14mmHg,明确胆囊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需要经过口腔实现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插入,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沿着其将导丝置入胆总管,借助X引导实现胰胆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胆管内结石所处位置、大小,借助取石网篮、球囊行取石操作,完成后再次注入造影剂,确定结石清除情况。之后行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借助超声刀实现胆囊三角分离,充分暴露胆囊管与胆总管,实现动脉识别与分离,剥离胆囊后将其从腹部切口取出并实施电凝出血。完成上述操作后借助生理盐水实现腹腔冲洗,再次检查止血情况,确定是否有胆漏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实现穿刺孔缝合。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治疗,选择的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在腹部做手术切口后先实现胆囊切除,之后借助胆道镜探查并取出结石,常规留置T管并实施引流。
①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胆漏、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③术前、术后胆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④术前、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C反应蛋白;⑤术前、术后疼痛因子水平:5羟色胺。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现,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9 例患者,其手术时间分别为(2.02±0.48)h、(3.18±0.52)h,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t=2.776,P=0.04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36±5.48)mL、(84.56±7.15)mL,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t=2.571,P=0.038);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52±0.48)d、(3.62±0.72)d,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t=2.447,P=0.040);住院时间分别为(10.12±0.87)d、(13.26±1.14)d,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t=2.365,P=0.036),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胃肠功能恢复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29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胆漏、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对照组29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胆漏、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P=1.275)。
术前两组患者胆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术前、术后胆功能指标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疼痛因子水平后可知,术前基本一致,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术前、术后炎症与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一种胆道疾病类型,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在10%左右,且其中有10%~15%的患者合并存在胆总管结石[3],也就是说在临床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为常见、多发。在以往实施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传统开腹手术的应用较多,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一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创伤均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并无法满足患者的更好治疗需求[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腔镜、内镜器械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相对来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情较为复杂,手术操作也相对较为复杂,临床应用中如果只运用一种内镜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实际临床中往往采用联合方式实施治疗[5]。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成了目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可以在切开括约肌后将结石取出,相对来说取出效率较高,可以更好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并降低了开腹手术可能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所运用的腹腔镜为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为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均属于进口且相对较为先进的微创手术器械,其中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具有以下优势:①先进的高清HDTV内镜成像功能,可以与软性、硬性镜连接使用,可以提供更高品质的内镜图像;②广泛兼容多科室腔镜,在门诊、手术室内依然适用;③具有窄带成像功能,可以实现对黏膜表现毛细血管、其他结构的观察;④具有两种结构强调功能,其中A型强调高对比度,较大黏膜结构观察得到增强,B型强调较小结构、毛细血管的观察;⑤有便捷数字储存功能,可以传输高画质内镜图像[6]。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采用了最为先进的光学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双焦距45倍光学放大功能,远近调节均相对较为自如。同时,这一设备也具有新一代的NBI技术,可以更加清晰显示病灶,有助于消化道内壁微小组织以及隐藏病变的观察,展示了清晰、准确的病灶位置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快速且准确地发现病灶。总的来说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具有新一代窄带成像、光学数字化以及超高清内镜画质等特点,在实际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7]。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光学数字改革推进了内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属于内镜界较为先进的一种产品,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可视性以及便捷的操作性,实现了设置、清洗等相关程序的简化,有助于更为理想、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均属于临床较为先进的内镜设备,将其联合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以及恢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胆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疼痛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联合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治疗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患者胆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疼痛因子水平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奥林巴斯OTV-S7Pro腹腔镜、奥林巴斯CV-290十二指肠镜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改善了患者的胆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与疼痛因子水平,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