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下《生活的艺术》汉译的审美对比

2023-08-08 17:28苏亚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翻译美学词汇

苏亚浈

内容摘要:《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出版后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被译为多个中文版本。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从词汇层面研究《生活的艺术》越裔译本、黄嘉德译本以及笔者自译文,对比分析不同用词对原文语义和风格的传达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语义的明确要做到选词言简意赅、用词准确达意和把握好词汇的丰富程度;风格的再现要注意选词契合原文的文本类型、词语搭配的行文得体和用词符合译者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生活的艺术》 翻译美学 词汇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著作《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一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林语堂向西方世界充分地传达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高雅浪漫的东方情调,体现了闲适哲学的深刻内涵。《生活的艺术》一书有多个中文版本,本文选取了黄嘉德译本和越裔译本,以及笔者自译文,以翻译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层面对比分析三个版本的译文,研究不同的用词对于原文语义的传达和风格的再现产生的影响。

一.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就是运用现代美学的理论来分析、阐明和解决语用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包括对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接收者的研究,对翻译中的翻译审美标准及审美再现手段的探索等等[1]。其中,翻译审美客体包含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形式系统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非形式系统则包括意象和意境两个层面。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词是语言中能承载审美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单位,作为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词具有非常强的审美信息承载能力,其中涉及选词、语域、搭配等问题。原语中的用词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选择,通常都具有用词准确、用词精练和能给读者带来愉悦的特点[2]。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重视不同的用词对原文的审美再现所产生的影响。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分析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提高翻译质量。文学作品的翻译对审美再现有着极高的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意义的同时,还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和审美范围。文学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意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传递原语的美。文学作品的美体现在每个词语上,因此,翻译时词汇层面的审美再现极为重要。

二.《生活的艺术》译文对比分析

词是语言中能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单位之一,本文主要从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中的词汇层分析《生活的艺术》的汉译,分别从语义和风格两方面分析翻译过程中不同用词对于原文美感传递的影响。

1.语义明确

语义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准确理解词义之后,还要将其准确传达给目标读者。本文将从选词的言简意赅、词汇的丰富程度和用词的准确达意三方面来对比分析《生活的艺术》汉译文。

1.1选词言简意赅

翻译的选词要准确简练、言简意赅,这就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原文含义,揣摩原作者用意,以精练的用词准确传达语义。对于原文中一些重复的表达,有时需要保留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但有时需要做出調整,改变原文的重复表达,以更简洁凝练的词语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1:prevents them from going out of their way to…go out of their way to disagree...[3].

黄译:他们不至于越出范围说出令人震恐的事情…他们绝不会越出范围跟圣贤表示异议[4]。

越译:他们不至于逾越本分而以危言耸人的听闻…他们不会矫情而持异说[5]。

自译:这使他们不会逾越他们的规矩而耸人听闻…他们就不会逾矩而反对圣贤。

例1原文重复使用“going out of their way”,黄译文保留原文的重复,将其都译为“越出范围”,但短距离的重复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此处的重复并不利于语义的准确传达;笔者自译也有些单调乏味;越译文将重复表达译为“矫情”,联系上下文,此处是说当孔孟的观点与“性灵”派的观点一致时,“性灵”派不会也没有必要再提出异议,因此,越译为“矫情”是合理的,言简意赅,用词精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性灵”派独树一帜、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的特点。

1.2词汇丰富多样

我们强调,文学作品的用词贵在有变。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生动形象、不单调、不呆板、富于艺术魅力,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显得丰富多彩。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译者也应该适当考虑词汇的丰富程度,避免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失去阅读兴趣。

例2:A mans character is partly born, and so is his style[3].

黄译:一个人的风格,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风格也是这样[4]。

越译:一个人的品性,一部分是天生的,他的文体也是如此[5]。

自译:一个人的品性,一部分是天生的,文体也一样。

例2的原文读来十分清晰,强调人的性格一部分是天生的,而风格(由上下文得,此处指写作的风格)也一样。黄译文将两个词都译为“风格”,会使读者混淆,意思传达得也不够清晰,根据原文,前后两个“风格”是有区别的。“character”强调一个人的性格、品性,“style”指的是一个人写作的风格或者文风,两个词在译入语文化中都可以理解为“风格”,但其侧重点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在选词时突出各自的侧重点。越译和笔者自译分别将其译为“品性”和“文体”,表达较为清晰,以丰富多变的用词将各自的侧重点准确地体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1.3用词准确达意

翻译美学视角下,用词准确有两层意思,一是准确地表达了原意;二是准确地适应了上下文语境和交际情景、语法和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及用词习惯上的切合妥帖[2]。译者要对原文进行透彻的剖析,关注到每一个词的意义,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传达其意义。

例3:It accepts the dictum of Mencius[3].

黄译:它接受孟子的一句至理名言“言以达志”[4]。

越译:他们尊奉孟子“言以达志”的说法[5]。

自译:他们认同孟子“言以达志”的主张。

例3原文中“accept”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黄译为“接受”,越译为“尊奉”,笔者自译为“认同”,“接受”与“尊奉”这两个词在表示认同的意思时,其程度也有所不同,前者比较客观,与后文提到“性灵”派对于孔孟的态度是相符的,他们不会因为与孔孟观点有分歧而惧怕权威,趋炎附势,屈服于孔孟;也不会因为与孔孟观点一致时又矫情持异说。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性灵”派对于孔孟的观点持有客观的态度,而越译文中的“尊奉”一词,其主观色彩过于浓烈,似乎与后文所表达的“性灵”派对孔孟的态度有些矛盾。因此,黄译文中的“接受”以及笔者自译的“认同”相对而言更为客观,也更符合上下文语义。

2.风格契合

风格是一种气质的、内在的因素,风格主要涉及到功能文体类别问题、正式的程度、流派或个人的行文和语用倾向等。翻译风格受制于原文的风格,翻译时必须要紧紧把握文本的特色,译者要考虑用词对于风格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原文的文本类型、译者的创作风格等。

2.1用词符合哲学文本的语言风格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的人生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语言也具有哲学文本的特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在语言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哲学性,要注意到一些普通文学作品中为大家熟知的词汇,在哲学文本中出现时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翻译时的选词要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推理性。

例4:The other part is just contamination[3].

黄译:其余的一部分不过是污染的罢了[4]。

越译:还有一部分则完全是由感染而来的[5]。

自译:还有一部分则是靠被感染而形成的。

例4是林语堂在谈论一个人写作时的风格和他的品性一样,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受影响而形成的。原文中的“contamination”一词是“污染”的意思,仅从词义来看,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中提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的作家,都会阅读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此处作者表达的意思是写作风格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并没有指明会受到积极影响或是消极影响。黄译文直接保留词义译为“污染”,而越译和笔者自译用的是“感染”一词,将其转化为中性的词,说明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受到无形的感染,至于后期产生的影响是好是坏,这是未知的,具体要看写作者自身。此处,林语堂表达的是作家的思维产生的变化,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抽象的变化,“感染”一词可以形象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也更具有哲学意味。

2.2词语搭配的行文得体原则

词语搭配就是词语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习惯性连用和共现现象,词语搭配得好才能确保句子正确性、得体性。词语搭配是翻译中应该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词语搭配的得体具体表现在译文中的用词在译语语言文化环境中自然且具有可接受性[6]。

例5原文:People who... talk sensibly, and I respect their good sense[3].

黄译:一些说话不多,但总是很合情理的人。我佩服他们的明达[4]。

越译:他们说的话并不多,但说得总是那么近情,我佩服他们的晓事[5]。

笔者译:话虽不多,但都说到点上,我很佩服他们的才能。

例5原文中,“sensibly”意为“合理地、明智地”,“good sense”表达的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作者所佩服的人就是说话合情合理的人。笔者的翻译选词过于通俗,不符合原文的文体风格,而且前后词语的搭配不够得体。越译选择了“近情”搭配“晓事”,黄译则简单明了地以“很合情理”搭配“明达”,相比之下,越译的选词更具有文学性,符合原文文体风格,“近情”指的是“切近情理,亲近人之间的感情”;“晓事”义为“明晓事理”,既做到了意义的准确传达,又清晰地突出了“情”和“理”两个重要内容,搭配也更加得体,读来更加流畅自然。

2.3幽默创作风格的再现

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作者的创作风格是值得译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译文中的用词、表达方式的选择对于原文风格的再现也极为重要。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的创作中也不乏幽默的语言,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审美信息,而幽默往往是通过词语表达手段来表现的,因此,在译文中如何再现原文幽默的语言风格也值得译者关注。

例6原文:I only read life at first hand[3].

黄译:我不读哲学,可是直接把人生阅读[4]。

越译: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5]。

筆者译:我没有读过哲学书,而仅以生活为第一手资料。

林语堂提到自己并没有像正统哲学家那样接受过学院派的训练、系统研读过哲学书,自己读的书是“人生”,此处是作者的幽默表达。笔者此处的翻译没有将原文的幽默表达再现,忽略了“读哲学书”和“读生活”的关联。黄译直接将两个“read”都译为“读”,越译则表达为“拿人生当课本”,相比之下,黄译简单明了,但是幽默感和通顺度有欠缺;越译则准确传达作者以人生经历为灵感来源的意思,同时语言不失幽默感。

例7原文:a personal testimony, a testimony of ...[3].

黄译:这是一篇个人的证言,一篇说及我的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证言[4]。

越译: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5]。

笔者译:这本书算是我的个人陈述,就思想和生活经验发表我个人的见解。

例7原文中“testimony”一词正是作者幽默创作风格的体现,该词意为“证词,宣言”,似乎要向读者证明某个案件或者真相。作者在序言的开篇以幽默的表达向读者“坦白”,点明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运用了重复的修辞,起到了强调作用,而此处的强调在译文中也应该体现出来。笔者将其译为“陈述”,程度不够深,读来较为平淡,没有达到原文幽默表达的效果,而且没有恰当处理原文中的重复。越译和黄译选用的“供状、证言”符合原文语言的幽默风格,黄译通过“证言”一词的重复来达到强调的效果,而越译用“供认”与“供状”搭配,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重复,通过名词向动词的额转化来达到强调的效果,读来更加流畅自然,幽默意味也更加强烈。

三.思考

文学翻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需要译者对于原著有着准确而深刻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译作传达出原著的文字、意象、文化等各方面的美,在翻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审美期待。词语作为承载着审美信息的基本语言单位,全面有效地反映出语言的基本特征,为语言的美感的产生创造条件,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恰当的选词是关键的。

一方面,要关注到原文中每个词的意义、功能以及表达效果,选词要注意言简意赅、丰富多样和准确达意,在明确语义的同时能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要注意译文语言与原文语言的风格相契合,要考虑原文本的类型、词语的搭配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此外,特定词语在特定篇章内的功用、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在上下文中的前后呼应关系等也是译者应该考虑的因素,要关注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效果,以整体眼光处理文本,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最后,译文的选词是否恰当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所选的词给读者的感受是否与原文给读者的感受相一致。成功的翻译往往能使目标读者获得接近阅读原著的享受,这也是文学翻译的目标与关键。

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从语义和风格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生活的艺术》黄嘉德和越裔两位译者以及笔者自译三个版本的译文,研究发现,不同的用词对于原文语言的美感的传递会产生不同效果。选词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时需要有创意,任何时候均需做出明智的判断,始终需要牢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言:恰当的词放在恰当的地方,就是风格的定义[7]。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林语堂.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黃嘉德译.上海:上海西风社,1941.

[5]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越裔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王斌传.析译文得体性[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43-45+57.

[7]蔡力坚.论翻译的选词[J].中国翻译,2016(1):117-120.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翻译美学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从《红楼梦》翻译谈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浅谈《园丁集》译本中非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
浅谈翻译美学与政论文英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