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洁
如果说《呐喊》是充满热情的呼喊,那么《彷徨》则更多的是鲁迅对现状的理性思考。这其中不免会有迷茫与无力感,但更多的是上下求索的动力,像在冰冷黑暗中寻求的温暖与光明、多少年饮冰都难凉的一点热血。
冷与热很多时候是一对矛盾体,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更愿意将其视作鲁迅先生两股无法分离、相辅相成的力量。冷力量是思考的力量,在“冷”中将自己从“闹剧”中抽离出来,保持清醒;热力量是感性的力量,“热”使自己保持着一颗同理心,融化现实的寒冰。
白居易有诗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许多时候,热闹也只是表象,实际上隐藏的是国民冰冷的伤疤。鲁迅在此书中想用“冷水”去浇灭封建制度下荒谬的“火热”,《示众》中兴奋地围观的胖孩子、老妈子、胖大汉,《祝福》中“热衷”于听祥林嫂故事的女人们,他们都是看似热情的冷漠者。而鲁迅用严肃的笔调创作他们,实则就是为了抛弃看似火热的外表下冷漠的内心,来提醒、告诫、唤醒麻木的人们,以“冷”制“冷”,揭露“惨淡的人生”。封建历史千百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浮华热闹的旧思想,而是一个不断反省、充满思考的新思想,鲁迅则是新思想的开拓者。
纵使是黑暗中踽踽独行的鲁迅,在看似冰冷的理性之下,也有着无限火热的柔情支撑着他。对于愚昧无知的民众,鲁迅的态度是冷冷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鲁迅在叙述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些人的悲剧人生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同情、怜悯与关心,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拯救。这是鲁迅蕴藏在铠甲背后的大爱。正是这份责任与爱,让他于彷徨时依旧选择了不断向前,做着理性的斗争。
然而冷与热的程度总是要思想家、战士们自己去把握的。过于“冷”,便会永远失去希望;过于“热”便容易引火上身,被冲动吞噬。《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也曾是一个有着独立、自由精神的先进者,却淹没在流言与冷漠中,再也找不回自己;《伤逝》中的子君,原也是一個对爱情有无限憧憬的女性,却终被现实的窘迫打败,折断一身反骨……冷与热亦好亦坏,唯有中和此二者,方能屹立于时代浪潮之中。
《彷徨》让善良、大爱战胜冷漠与自私,让理性、独立走在冲动与无知之前。读完此书,我的脚步不再彷徨、更加坚定了。
【江苏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三(8)班,指导老师:徐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