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钧
小时候,路过卖茶叶蛋的小摊子,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汤里的茶叶蛋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裂隙。直到有一次在家尝试煮茶叶蛋,才摸着其中的门道:原来没有缝的茶叶蛋就是水煮蛋,一丝料汁都没有吸收。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外面卖的茶叶蛋总是能够抓住我的味蕾,奥妙竟然就藏在那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的裂隙之中,就是因为它们,料汁才能顺利地突破外界防线,成功进入内部,与蛋黄、蛋白打成一片。
有痕易入味,对美食而言如此,对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实生活中,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瑕疵不仅不会破坏我们的形象,反而会使我们更率真,更容易让人接近。我们都不是圣人,凡夫俗子的身上谁没有一点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如果我们非要把它掩饰起来,整天端着,自己活得累,别人与我们相处也累。故而张岱《陶庵梦忆》中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身的“痕”呢?我认为首先应当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接纳之后,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加以改正;另一条则是创造性转化,变缺陷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就像这小小的茶叶蛋,虽然身上有着丑陋的裂隙,但是它不因之而隐藏自己,而是通过细缝去连接外面的世界,将自己浸润成更有滋味、更具价值的茶叶蛋,而非品相完好却寡味的水煮蛋。
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情商不高,不善与人交往,那么你何不把它发展成一种“沉潜”的性格,在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中,朝着科研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呢?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是一个粗线条的人,遇到事情大大咧咧,那么你何不把它发展成一种“决断”的能力,让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拿得起放得下而不优柔寡断呢?其实,一个人有缺点,也自有优点。缺点到底是损害优点,还是成就优点?关键在于你能否因势利导,转化发展。
優点与缺点并存,这是谁也跳不出的规律,但我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去驾驭规律。我们应需改则改,能化则化,区别对待,趋利避害,从而将自己历练成为新时代笑对成长道道疤痕、活出奋斗万千滋味的有为青年。
【江苏建湖高级中学高三(16)班】
◆点评
作文开头“端”出了一盘茶叶蛋,于大俗中见大雅,真乃“亏他想得出来”,“陌生感”十足,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第三段的后半部分是“解剖”,揭示出了议题最核心的内涵——痕损品相(缺点)却更有滋味、更具价值(优点),缺点有时也可以转化发展成优点。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其余部分均为“生发”,以美食之“道”阅人、观事,并演绎出了“优点与缺点并存、化缺陷为优势”的为人处世之道。
煮茶叶蛋,人人都懂得敲裂隙易于入味的生活小窍门,个个都认为这样加工茶叶蛋“不中看(缺点)但中吃(优点)”,而且都拣有裂隙的买,具有“共识性”。本文以“由头”发端,继之生“理”,让人读之,先感“言之有理”,会心颔首;后感“事同其理”,满口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