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览》:“教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2023-08-08 07:20张家海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学性博览文字

张家海

回想起来,我与《教师博览》结缘已经28年了。其间有过自费订阅、半公费订阅、零星网购,最终,我又心甘情愿钟情于她——坚持不间断自费订阅,不离不弃,每月必读,读后整理成集,至今已达12年之久。

《教师博览》能让我心甘情愿自掏腰包,无疑有她的独特魅力。魅力之一是因为她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容并包。无论是“博览人语”“叙事”“人物志”还是“关注”“视点”“专栏”“文苑”,每一个栏目都能很好地将文学性、故事性、思想性融为一体。杂志拿到手中,先是让人想读,读着读着,又让人恋恋不舍,整本读完还让人回味无穷。魅力之二是因为她的朴实美和内在美。《教师博览》不求外表时尚华丽,不求内图彩色粉饰,而是始终如一保持内外兼修的古朴风、厚重美。她是靠文字的磁力吸引人,是靠文字里的思想触动人,是靠通篇文章的“术”中之“道”提升人。

《教师博览》让我的家庭图书馆渐渐充实起来,她成为“每日必读”书刊中的主角。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其他渠道偶获的杂志,还是自费邮订的杂志,唯有《教师博览》让我珍藏、让我一读再读。我有个读刊习惯,每每到手阅读后的杂志,总要按照期数整理到一块儿,汇集成厚厚的一册,人说是“久而弥笃,回味无穷”。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阅读之后的分享,让我“三顾博览”博得更多人之覽。现如今,我与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同伴们一同订阅、一同享受《教师博览》已三年有余。每期新刊读毕,我还要挖掘她的“剩余价值”。或与同伴讨论分享,或拍照转发朋友圈,或引用其中文章来撰写读后感——总得想方设法把她搁在一个难舍难分、随想随见的“云空间”里。

一本好的教育杂志背后,必有一个情系教育、心系教师的优秀编辑团队。十年前,晋升高级教师之后,我的教育写作热情又一次高涨。某一天,我多次投稿失败后,又向《教师博览》发起了自我挑战。捧着网购回来的杂志,一股钻牛角尖找错的劲头一时兴起。当我把自己横挑竖挑的意见发给主编后,没有想到,主编不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是给予我这个无名之辈充满真诚的答谢、馈赠——一年《教师博览》(原创版)12本,外加《教师博览》(文摘版)6本,很快通过快递寄到我手中。编辑的真诚,让我对《教师博览》更加爱屋及乌。从此,我读“博览”,研“博览”,模仿“博览”,投递“博览”。终于,我的第一篇文章《课堂该围着学生转》在《教师博览》(原创版)安家落户。之后,《被牵了一回牛鼻子》《给课堂安个托儿》《做教师,不做警察》《教室中间那个空座位》等相继见刊。想起来,这些文字的发表,无不得益于《教师博览》编辑的爱心、诚心和耐心,也无不得益于《教师博览》上名师、学者文章的启发、示范和深度引领。正是因为内心感激《教师博览》,我默默地“盯着”《教师博览》,唯恐别人说她“坏话”“闲话”。我自认为已经成为《教师博览》最为忠实的“自己人”。在对每一期杂志的阅读过程中,我都要带着“挑刺”的眼光,带着批判的态度,给杂志挑毛病。哪怕是一丁一点的校对差错、是一个横排竖排的排版的协调度,我都会给编辑们反馈自己的阅读感受。最令人感动的是,每一次的“鸡蛋里挑骨头”以后,不管观点是对是错,我都能得到方心田社长、向晴主编、余华主编、胡波波主任等编辑老师的热情细致的回复和解答。这,怎么不让人暖心呢?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全国数十万教师读者瞩目的读物,《教师博览》是好是坏,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教师博览》并非十全十美,但我相信她一直在追求十全十美。为让她越办越好,我还是坚持挑几处小毛病,或者说提一点小建议,谁让我是一名忠实读者呢?

一是文章用质量说话。英雄不论出处,文章以质取胜。无论是名师、专家,还是初次投稿的作者;无论是专栏文章、主题约稿,还是征文、自由投稿,编辑都要严格细致把关。通读一遍两遍是必要的,思考权衡一次两次更是必要的。一旦发现文字有疑,或修改,或与作者交换意见。总之,要让杂志差错率降到最低后与读者见面。这不但是对刊物高质量生命的负责,更是对作者、读者的负责。

二是用事实说话。实话说,一期杂志,十几万字,短短两个月编排下来,不出一点差错,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尽可能降低差错率还是有可作为的空间的。我的观点是,封面不能错,正文大标题、小标题等,应该做到不出错。每一个栏目都有责任编辑,这是很有必要的,责任编辑要能真正地负起责来。如果出了问题,编辑部内部一定要有问责、追究。编辑部也要耐心听取读者的意见,给予读者朋友们合情合理的解释,哪怕是略表歉意,都是挺好的做法。

总体说来,我是特别认可《教师博览》始终如一的经典古朴厚重风格的。所有栏目都充分体现了文学性、思想性、故事性,极有含金量,是吸引作者、留住读者的重要原因。如今,《教师博览》已经30岁了,我们这些当年的青涩读者相继在各自的领域成长起来。细数全国各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眼前的“教功章”,怎能没有《教师博览》的一半功劳?感激之余,写下这些文字,期待《教师博览》一如既往地保持高质量,一如既往地当好全国教师的“娘家人”,让更多教师读者“常回家看看”,汇报他们的“新时代博览教师”专业成长之旅。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性博览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
控制网_自动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