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似水,日月如梭,《教师博览》已走过30年历程。在这期间,我与《教师博览》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依相伴。
读大学时与《教师博览》的初次接触,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心想这世间还有这么好的杂志。每次去阅览室,看到这本杂志,我总是爱不释手。大学毕业后,我做了几年乡村教师。乡村闭塞,只能偶尔读到《教师博览》,看不到《教师博览》的日子就像是与一位挚友的别离。
2008年夏,我如期从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起先在一所高校做行政工作,后来无意中看到了《教师博览》杂志社招聘编辑的信息,这便开启了我与《教师博览》之间的奇妙缘分。
《教师博览》的招聘笔试安排在7月份,南昌酷暑难耐,来参加考试的人却坐满了三个考场,大多是硕士毕业生,还有几个博士毕业生。我虽硕士毕业,但对编辑这行不够熟悉,试题做起来不是很顺手,自觉实力不足。走出考场,心里黯然。下楼梯时,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女士迎面走来,笑盈盈地跟我们打招呼,祝我们心想事成。这让我眼前的天空明亮了不少。大概两周以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是通知去面试的,我的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我想,心仪已久的《教师博览》在向我招手了,我该如何与她见面呢?面试那天,我们一个一个走进考场,轮到我时,面试老师向我提了几个问题,我均如实回答,表达我想加入《教师博览》的强烈愿望。我知道,除此之外,我实在没有什么亮点可呈了。
临近8月,时任《教师博览》杂志主编薛农基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我被录用了,并叫我准备一下,8月中旬就去上班。因为是陌生电话,与薛老师又不熟悉,我就自己去了一趟杂志社。见到薛老师时,他一眼就认出了我。我自知笔试成绩没有什么优势,面试表现也较平常,一直面露疑惑,不敢相信自己被录用了。薛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余华,你知道吗?你的一个同学来面试后,我们就决定选你了。”这让我更纳闷了。原来,那次面试名单里,有一个是我硕士研究生大班里的同学,面试时在九个入围者中没有看到她的身影,我便想着联系她参加面试。由于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我辗转打了好几个同学的电话才联系上她。那天下午,她赶上了最后一个面试机会。薛老师说:“在面试时,你那位同学说,要感谢你及时打电话通知,不然她根本不知道有这个面试。”这事我毫不知情,更不知道竟跟我被录用有如此大的关系。薛老师说:“那位同学是你的竞争对手,面对竞争对手,你却还要想方设法联系她来参加面试,我们觉得你才是我们《教师博览》想要的人!”
如今,时间已滑过15個春秋,《教师博览》也迎来了创刊30周年,作为一名老编辑、审稿人,我深知30年所承载的意义。在《教师博览》创刊30周年之际,向读者分享这件一直铭刻在我心间的小事,是因为,从这件小事可见《教师博览》选人用人的标准,能见一代代“博览人”的德行与操守。这也是《教师博览》作为一份面向广大教师的杂志的品质保证,它更提醒我,唯有秉持初心,精益求精做好服务,我们才能陪伴读者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