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聪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山东 泰安 271000)
从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大力开展林业生产与经营技术研究,将有助于中国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提升现代林业的育苗管理水平,也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生态文明政策。从中国的林木生产现状来看,虽然和以前比起来,确实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制约中国林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想要提高中国的林业产业水平,就需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在持续攀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担,由于森林资源是我国需要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建筑的发展使得森林资源成为主要原料,所以随着森林资料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我国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现代林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冲突。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在种苗的品质上把关。
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持续扩张。人们对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在实施全流程的同时,由于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地域等原因,造成了许多问题。以往传统的林业育苗管理技术弱,致使幼苗发育迟缓,甚至出现幼苗死亡的问题,这样就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有了提高,无论是林业成活率,或者是人员在育苗栽培技术水平方面都有了提升。
可见,现代林业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提升,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保障林业育苗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和计划实施中,要把整个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把各区域的地理特点、环境等综合考虑进去,才能使苗木生产和经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企业发展。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林地覆盖率,而且还可以解决土壤侵蚀和环境问题,从而推动国家育苗技术的有效发展。
因此,在实施造林项目之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经济发展及市场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苗木品种。在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前提下,要根据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提高造林地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必须按照造林面积,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树种和数量。减少种子的市场风险,选择合适的幼苗,以满足森林项目建设的要求。若为植树造林,应依据地域特征,选用具有较高存活率的幼苗。例如,在林业工程中,要选用具有较高耐旱性、较高不育性和较强抗寒能力的苗木。保证幼苗在植树造林地的成活与成长,降低气候与地理条件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选择苗圃:苗圃是用来培养种苗的,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有水有电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要因应所培养之植株,而对苗圃之环境进行改造,苗圃之生产,通常分为播种区,移植区,实验区等几个不同之培养区。可以通过催芽来提高树木种子的萌发率和出土一致性。
要按照不同品种的不同特点,合理地选取不同的育苗地点,以保证良好的土壤条件,保证良好的土壤湿度,保证幼苗健康成长。同时,根据幼树的不同特性,选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苗圃范围涉及种植地和试验区等;在选定苗圃之后要对种苗繁殖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应在阴凉处选苗。确保所选苗木基地的土层厚达50cm 以上,栽植点的pH 为5.7~7.5,便于灌水,施用有机肥,以确保林木发芽所需的化肥供给[1]。
首先,种苗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的地方,而且要保证苗田排水条件好。其次,确定了苗圃的场地,然后根据不同的苗种,进行翻土,并且要有厚厚的保护层。另外,由于苗木品种的特殊性,在移栽区、播种区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不仅能增加苗木的存活率,而且也是实现苗木科学管理的现实需求。
在现代林业生产技术中,种子的选择是最基本的技术,可以为今后的造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经过专业的种子筛选,然后进行浸泡和晾晒,在播种的过程中,经过了几个阶段的休眠,将成活率较差的种子剔除,然后对种子进行杀菌。再利用红外线、紫外线等手段,将种子中残留的病卵和病菌全部清理干净,确保种子的质量。
另外,在催熟的过程中,从种子适宜的生长环境方面分析,采用浸种法、层积催芽法和去蜡去油脂法。浸种方法主要是将杨柳和杨木等植株浸泡在简单的热水中,让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将其置于阴凉的地方晾晒。若为松树、侧柏等树种,应将其置于约45℃的温度下[2]。①若树木有厚实的树皮,则可选用75~80℃的热水浸种,去除不能发胀的种子。②对树皮薄的乔木种子,可在35~40℃的热水中,在10 个小时内不间断地浸种。分层催芽律通常与诸如红杉等具有长期休眠的种子相适应。蜡状和油状的植物,应该考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对温度的要求,也可以使用强碱的水来保持温度低于70℃。当温度恢复正常之后,人工将所有的蜡和油都清除干净。苗床催芽法,主要是在大棚中建立苗床,在苗床的底部和种子的上部,用稻草覆盖,然后浇水。通过精确控制苗床的温、湿、光等条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有利的条件。要及时进行消毒,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对种子中所携带的病原菌、寄生虫等进行快速地杀灭,尽量减少育苗种子在萌芽阶段、苗期阶段的病害。还可用高锰酸钾等进行处理,将杀菌剂等进行稀释,采用拌种的方法,防止种子受到地老虎、蛴螬等地下昆虫的危害,减轻土传病原菌等对种子的危害。
在通常的条件下,播籽有3 种方式:扩散、条播和点播。一般采用撒播方式进行种子的种植,待幼苗期后再进行相应地移植。条播一般是针对个头普通的播种而言,条播是通过机器进行种植,播种时先保证播种的行距,之后根据行距做好之后的开沟和下种的种植步骤,接下来播种后需要覆土,同时要掌握好覆土厚度,覆土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点播主要用于大粒径和较大的种子播种,但要特别小心,种子与种子之间要有一个安全的距离,这样才能确保它们不会互相干扰[3]。
在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中,应从下列方面着手。①要做好栽植的位置。由于不同的幼苗自身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栽植位置的原理。在进行幼苗的大量种植时,必须结合幼苗自身的特征。要按照当地的气候和生长环境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同时也要注意到幼苗的生长和生长的环境,要把幼苗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幼苗的生长。②遵循适当的播种时间。在整个的生产活动当中,要按照不同的时节来进行种植,并且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因素来进行计划,确保幼苗能够有规律地生长,并且在种植活动结束之后还要及时地观察树种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扶正与修剪工作。应时刻注意本地气候的真实变化,如,有的树种需要在阴、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栽植,这样才能提高栽植的存活率。
我们可以提前对苗圃进行早期的发展和经营。长期以来,在采用苗圃的方法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合理选定苗圃,同时还要进行翻地,并进行除草工作;适当地在苗木生长期间保证苗木养分充足,我们还可以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树木的特性,来决定是否使用绿色肥料,或者是轮作。对于湿度要求较高的苗木就需要在伏雨天进行种植,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就需要在土壤里面添加一些生物有机肥料,同时,在土地调整的时候,除了要用合适的生物肥料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改变土壤。此外,还可以依据土质的特点,加入相应的混合料。如果土壤的性质偏向于沙子,那么可以考虑将淤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对于碱性土,可以选择松木、消毒草炭土,这样能增加土壤的储水量和养分。
在苗木栽培管理工作中,林业从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从业人员的育苗理念直接影响到苗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确保苗木栽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从业人员的育苗理念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创新。林业苗种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念,要有良好的苗种管理观念,要对现代化的苗种栽培技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确保苗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林业育苗的研究,促进林业育苗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种苗经营观念。既要保证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又要让它与我国林业育苗工作的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林业育苗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提高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管理效率[4]。
育苗技术管理是以林业育苗技术为基础,是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种苗技术管理方面,既要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种苗技术,又要加强对林业育苗技术的研究。在对林区当地树苗种类、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先进的育苗技术与林区的育苗实际工作相结合,保证育苗技术在林区育苗工作中的有效性。此外,如果有条件,林业局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育苗技术人才到国外去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学习新的育苗技术。回国后,通过对该地区苗木的技术推广和培训,达到提高全林区苗木技术水平的目的。此外,林区还应该加强自己对树苗的培养方面的研究,在掌握了当地树苗的生长习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为树苗制定出一个与其生长相适应的苗圃。例如,对于云南松,应将它选在土壤较厚,避风性好,降雨充足,光照柔和的斜坡上种植[5]。
苗木的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病虫灾害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的苗木,及不同的病害进行前期的药物干预,例如,在播种前期进行拌种处理,以将病虫在萌芽中消灭,同时在栽培期间,对相应的土壤进行二次消毒处理,以真正达到前期对苗木进行病虫干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在工作全过程中,采取药物控制,可有效地降低害虫的数量。病虫害会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所以在育苗期间需要预防虫害,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菌的传染。可以采用稀释的方法,轻量地包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喷雾在植株的表层,能产生一种我们用眼睛无法看见的聚合物薄膜,这有助于提高植株的水分吸收,提高光线的品质。而且,还可以持续加强对自然灾难的抵御。减少杀虫剂中的毒性,持续提高杀虫剂和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防治各类害虫的目的。另外,在播种期间也要做好土地的消毒工作,这样可以预防虫害的发生。
做好苗木的检疫管理,并持续强化检验,有助于有害生物的及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检查苗木的卫生工作,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潜在的病虫害。做好防治与检验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损害,而且要在全过程中,要积极制订健全的管理措施,加强系统的宣传,为今后的经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关工作人员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责任,要清楚地保证种苗的种植技术,才能真正落实。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方式,大力推广新的、洁净的资源。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保证种植区的生态状况和土地状况都会有所提高。
对于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来说,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需要对育苗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尽管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在上升时期,林业也开始向机械化的水平发展,在一定长度上节约了很多人工劳动力,然而,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借助人力来完善,这样就对林业育苗栽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为了使种苗的生长率提升,就需要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不断学习经验。
要真正推动新的造林技术在国内的普及,首先要提高工作的质量和生产的实际水准,这样既可以提高中国的林农的技术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含量。因此,高效、科学的林业经营技术的普及不仅能对中国林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作用,而且能提高中国林业整体发展的整体实力,极大地提高中国在林业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命脉,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强与弱,育苗栽培管理工作实效好与坏,对林业的有力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不断提升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确保栽培的育苗有较高的成活率,促进育苗健康成长,从科学上普及育苗技术与方法,对土壤和育苗进行合理处置,同时还要给育苗工作创造适宜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