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技术浅析

2023-08-08 16:35:06石国栋
河北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单作种肥磷素

□文/石国栋

玉米、大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油饲作物,需求量巨大,由于同为春、夏播的旱粮作物,争地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采用“发展玉米,进口大豆”策略,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的问题,更能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1]。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要点,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需肥特性与施肥原则

(一)需肥特性

玉米、大豆是两种需肥及吸肥特性均不相同的作物,玉米是须根系作物,根系吸收面积大、养分吸收范围广、竞争能力相对较强,以吸收无机氮素为主;而大豆则属于直根系作物,根系吸收面积相对较窄,以利用根瘤固氮为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田间优化配置,不仅减弱了地上植株对光的竞争,还有助于两种作物的营养互补,促进养分吸收的同时增强根瘤的固氮能力,系统氮肥利用率提高84.8%,每亩可减施纯氮4~6 公斤,此外,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pH 值为7.8[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pH 值,激发了大豆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7.81%,每亩大约可节约五氧化二磷2.4千克。

玉米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素较氮和钾少。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的玉米籽粒,需从土壤中获取有效氮2.4 千克~4.2 千克、有效磷0.5 千克~1.5 千克、有效钾1.5千克~4 千克。大豆对磷素需要较多,是喜磷作物,对氮的需求主要通过根瘤固氮,人工施用氮肥较少。一般每生产100 千克大豆籽粒,需从土壤中获取有效氮8.25 千克、有效磷1.75千克、有效钾3.6千克。

(二)施肥原则

肥料施用必须坚持减量、协同、高效、环保的总方针。减量体现在确保磷钾肥的同时,保证玉米植株健康生长过程中的用氮量,减少大豆的用氮量;协同是指要统筹考虑玉米大豆套种的施肥过程,实现一体化施肥;高效与环保要求肥料产品及施肥工具必须确保高效利用,降低氮、磷损失。在此方针指导下,根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作物需肥特点及共生特性,施肥时遵守“一施两用、前施后用、生化结合”的原则。

二、氮磷钾施用技术

根据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大豆的养分需求与根系养分吸收特性,采用玉米大豆减量一体化施肥技术进行施肥。

(一)氮磷钾缺素症状

1.氮素缺失。玉米在缺氮时,首先观察玉米的老叶,老叶在缺氮时首先表现为叶尖变黄,继而出现植株瘦弱、生长缓慢等症状。大豆氮素缺失时,则会出现生长迟缓、分枝逐渐变少、植株矮小等问题,老叶片会首先变成黄色。如果及时施用氮肥,黄叶会很快恢复正常绿色。

2.磷素缺失。玉米缺磷常出现在玉米苗期,最早表现为生长缓慢,玉米植株叶子舒展不开,下部叶子色泽暗绿、叶尖出现干枯现象并沿叶缘逐渐向基部扩散,个别叶子还会产生深紫红色,随后再慢慢扩散至玉米的幼嫩叶。大豆的缺磷初期症状是叶子颜色为深绿色,后由底部叶子开始出现逐渐失绿并向叶脉延伸,开花后叶片上面会出现棕色斑点。当大豆磷素严重缺失时,植株的茎呈红色,把植株从地里拔出会发现根变为棕色。

3.钾素缺失。玉米钾素缺失,幼苗阶段会出现幼苗矮小、生长缓慢,新生的叶子变为黄色褐色等症状。严重时,叶片的边缘和顶端就像被火烧过一样,呈倒V 字形。大豆钾素缺失时,下层叶子的中心部分仍为深色,但叶子的边缘部位会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斑块,叶尖和叶缘处为黄色,并逐渐向内部扩展直至变成棕色枯死。

(二)施肥量

为充分发挥大豆的固氮能力,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在玉米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在保证玉米单株的施氮量与单作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亩施氮量可以较单作玉米、大豆的总施氮量降低4公斤。带状复合种植区的玉米每亩用50~80 公斤高氮缓控释肥(折合纯氮14~18 公斤/亩),大豆每亩用低氮缓控释肥料,种植玉米时选用玉米专用复合肥,每亩施20~25公斤。

(三)施肥方法

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氮磷钾施肥需统筹考虑,不按传统单作施肥习惯,需要结合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施肥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根据各生态区气候土壤与生产特性差异,黄淮海、西北及西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区,可选择一次性施肥方式。西南、西北带状复合种植区可根据当地整地习惯选择两段式施肥。需要整地的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选择“底肥+种肥”的施肥模式,对于不需要整地的夏玉米、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选用“种肥+追肥”的施肥模式。播种时,利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施肥机分别施肥,大豆施用低氮量复合肥,玉米按当地单作玉米总需氮量的一半(每亩6~9 公斤纯氮)施加玉米专用复合肥;待玉米大喇叭口期时,追施尿素或玉米专用复合肥(每亩6~9 公斤纯氮)。针对西北、东北带状复合种植可以选用底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的三段式施肥方式。底肥通常情况下采用每亩纯氮含量小于4 公斤的“低氮量复合肥+有机肥”,磷钾肥用量可根据当地单作玉米、大豆施用量确定,可采用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底肥,每亩撒施25 千克(折合纯氮3.5 千克/亩);有机肥可选择常用的农家肥,每亩300~40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添加生物有机肥,每亩25 千克~50 千克。种肥仅针对玉米施用,每亩施氮量10千克~14千克,选用带状间作玉米专用种肥,每亩40千克~50千克。追肥,在基肥与种肥不足时施用,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对长势不好的地块,用追肥器在玉米两旁(15~25 厘米)追施尿素10 千克~15千克(具体用氮量可根据总需氮量和已施氮量计算)。切忌在灌溉地区将肥料混入灌溉水中对田块进行漫灌,否则会造成大豆因吸入大量氮肥而疯长,花荚大量脱落,植株严重倒伏,产量严重下降。

三、微肥施用技术

玉米大豆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微肥施用方法如下:

锌、硼、锰、铁四种微量元素是玉米、大豆共同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中含量不足时极易造成玉米、大豆生长发育不良,减产减收。微肥施用通常有基施、种子处理与叶面喷施三种方法,对于土壤缺素普遍的地区通常以基施和种子处理为主,其他零星缺素田块以叶面喷施为主。施用时,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缺失情况进行补施,缺什么补什么,如果多种微量元素缺失则同时添加,施用时玉米、大豆同步施用,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3]。此外,针对大豆苗期受玉米荫蔽影响、植株细小易倒伏等问题,可在带状套作大豆苗期(V1期,第一片三出复叶全展)喷施“太谷乐”离子钛,原液浓度为每升4 克,施用时将原液稀释1000~1500 倍,即10 毫升(1 瓶盖)原液加水10~15 公斤搅匀后喷施。针对大豆缺钼导致根瘤生长不好、固氮能力下降等问题,可在大豆开花初期、结荚初期喷施0.05%~0.1%的钼酸铵液,每亩施用药液30~40公斤。

猜你喜欢
单作种肥磷素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间作对澳洲坚果牛大力根茎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河南农业(2021年5期)2021-12-06 09:28:39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农业知识(2018年33期)2018-01-17 09:01:04
农林复合对近地面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荷兰创新的种肥形态实现精准施肥
中国农资(2016年40期)2016-12-06 01:30:09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土壤与作物(2013年4期)2013-03-11 18: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