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 孟宪艮
摘要:针对当前村规民约实施过程中,因底蕴不足、内容违法、运行程序不规范等因素所导致的乡村治理效能低下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三治”融合和“家训村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梳理淄川区赵瓦村家训村规的创新点和特色,挖掘家训村规在新时代的治理功能与实践价值,针对性总结出赵瓦村“家训村规”与“三治”融合新样板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三条可推广路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群众基础提供方法;为乡村治理规范化提供制度建设新思路;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切实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助力文明乡风涵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治”融合;家训村规;乡村治理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11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D422.6 文章标识码:A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此,学者们开始重视对乡村治理中“三治”融合的研究,也逐渐认识到“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1 国外研究现状
从目前来看,国外在“三治”融合和“家训村规”方面的研究甚少,这是由其宏观环境的特殊性造成的。因国家结构、意识形态、历史渊源、人文环境、社会体系等因素的不同,国外将其应用到乡村治理的研究更是少见。例如,日本家训文化形成于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养分的过程。它虽吸收了中国文化特质,但主要应用于商业发展、实用治家等方面,鲜少与乡村治理一同探讨。因此其在家训文化功效上与中国有较大差异。而美国的家训文化则相对零散,难以应用于其他国家内部基层治理。
1.2 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搜集的文献来看,国内研究的重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2.1 “三治”融合的价值逻辑
“三治”融合源于浙江桐乡,是摆脱乡村治理困境、推动乡村规范化治理的有效途径。黄文记(2021)认为,“三治”由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治理模式有机组合而成,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依存,以自治为出发点,综合利用“法治”的“硬性约束”和“德治”的“软性约束”,固本培元,推动乡村规范化治理。苗雨君和徐歆阳(2022)认为,“三治”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规范,体现了“三治”的治理功能。张明皓和豆书龙(2021)则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对“三治”的统领力和集成性,强调乡村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均衡。同时,也应当重视“三治”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其宪法逻辑,达成“三位一体”的三重逻辑统一效能,提升“三治”的整体效能,增强自治活力、筑牢法治保障、弘扬德治正气,以党建统领“三治”的融合,助力乡村治理(陈潮辉,2022)。另外,林星(2021)等人则是以“新时代”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三治”融合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1.2.2 “家訓村规”之缘起
家风家训在乡村伦理重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沈费伟,2019),但真正能重视其作用并将其转化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的却并不多见。相关学者更多的知识关注到“村规民约”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高其才(2016)认为,村规民约涉及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乡村社会关系的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乡村规范化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另外,陈寒非和高其才(2018)对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总结其原因与障碍,提出要通过“提高认识”和“完善制度”两种方式来进一步发挥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康鸿(2018)则将乡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结合起来,对两者进行融合探讨,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点明目标、指明方向。但是,真正将“家风家训”与系统化、规范化的“村规民约”相结合的研究却少之甚少。
1.2.3 “村规民约”与“三治”的关系
自古以来,村规民约便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而将其镶嵌于“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刘思思,2021)。高艳芳和黄永林(2019)则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追求盘活乡村道德文化资源,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村道德体系施之合理、行之有效,要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德治价值以实现“三治结合”,保障村规民约与“三治”的有效沟通,实现两者间的良性友好互动。
1.2.4 现阶段乡村治理之困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挑战,其与乡村治理在结构的协同性、主体的融合性、体系的法治化、方式的创新性等方面仍存在困扰(周文、司婧雯,2021)。二是在当前乡村治理中,行政干扰甚至消解自治、政府与农民权责边界不清、农民组织性缺乏、政策弹性化执行缺位等问题较为严重(桂华,2021)。三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本身仍然存在主体作用力不足、农地改革弊端和资本投入不足等问题(朱雅妮、高萌,2021)。四是新时代乡村治理转型中仍面临着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能力较低等问题(朱烨、陈文胜,2023)。五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治理方式仍需不断完善(李桂花,杨雪,2023)。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不乏对乡村治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以及“三治”的研究,但只是单纯地认识到“村规民约”在“三治”中的作用,缺少“家风家训”与“三治”的综合研究,将两者相结合的“家训村规”在“三治”中的作用研究则是更为缺乏。基于此,本文将“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结合,提出“家训村规”的切入点,以淄川赵瓦村为实例,探究自治、法治、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使“三治”借助“家训村规”达成最优融合,实现“家训村规”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最大化,总结可借鉴路径,这就是本文的研究之所在[2]。
2 赵瓦村家训村规的创新点和特色之处
2.1 家训村规与“三治”的内在联系
山东省淄川市赵瓦村起源于唐朝,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广大,有十大家族,每个家族的族训都是从族谱上祖祖辈辈所流传。在家族族训的基础上,全村开展“传家风立家训”活动,集结成赵瓦村《家风家训》一书,并总结出了赵瓦村30字的村风村训,提出制定《村规民约》。
自《村规民约》提出后,领导班子们通过广泛征求汇总村民代表、律师和法院等部门意见,共同研究、协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同时,设立村规民约培训班,由专业人士向村民代表们讲解家训村规的有关内容,并督促村民们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此期间,通过彩绘、展板、文化长廊以及各种节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从而让村民实现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村规民约》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村民积极建言献策,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是对“自治”这一价值逻辑进行了生动诠释,进而优良的“家风家训”在全村蔚然成风,与《村规民约》共同构成了赵瓦村“自治”新样板。挖掘“三要素有机结合”模式,实现1+1+1>3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以自治为基础,德治为基石,法治为保障,而《村规民约》又要求村民自治“依法而治”。与此同时,德治的“软约束力”强化了村民的道德规范,由此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真正融合[3]。
2.2 家训到村规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家训蕴含着勤学立志、修身养性、齐家治业、安民报国等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自治的内生原动力。同样,经过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山东省淄川市赵瓦村十大家族家训中也都提及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等思想。在《村规民约》产生之前,“自治”的思想便早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村民数量的增多、村域范围的扩大以及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般的村民商讨议事已不能适应当地乡村规范化治理的需要,由此,《村规民约》顺势而生。家训家风集结汇总为村规民约,介于正规的法律和不成文的民俗之间的乡规民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乡村治理的重要依据,乡规民约基于乡村的伦理习惯和民俗传统而制定,汇集村民意见和律师建议,科学合理性更强;规劝族人和乡里向善,涉及救济制度,内容涵盖范围更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惩罚机制,约束性更高等,这便体现出依法而治的特性。
2.3 党建引领的组织保障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淄川市赵瓦村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坚持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突出村级规范化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一是领导班子发挥带头作用。村党支部率先提议制定家训村规,召集村民代表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并通过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及时为村民提供各类代办服务以及每日的“早六点半听民意”推动其实施,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党员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亮明党员身份”活动、积极选树“时代先锋”典型等方式,促进全村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家风”,鼓励广大党员向优秀看齐,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此外,赵瓦村内明确张贴中国共产党员,详细介绍现存的六个党支部,结构明确完整详细。
3 赵瓦村“家训村规”与“三治”融合的研究价值
3.1 有助于挖掘家训村规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赵瓦村家训村规倡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多把爱国守法、孝顺父母放在其内容前列,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本研究将家训村规置于时代发展的框架之下,让家训村规引领社会新风尚,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为其他落后地域的治理发展增添了更多的解决方式,切实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3.2 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文明乡风涵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設
赵瓦村以评弘德,在村主干道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最美家庭”“诚信经营户”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在显著位置张挂展示、乡村广播、民俗活动等形式全力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持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村风,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3.3 有助于总结赵瓦村以家训村规助力乡村治理的经验,为发挥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提供经验启示
运用家训村规进行乡村治理是引领乡村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赵瓦村党建引领与“三治”融合下发展家训村规的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法律意识淡薄,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滞后、乡村的道德教化功能被严重削弱等系列问题,本研究总结其治理经验启示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规范化治理打造善治样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4]。
4 赵瓦村“家训村规”与“三治”融合的可推广路径
4.1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群众基础提供方法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中仍然存在着“干群脱节”问题。赵瓦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实现干群友好关系的良性互动。第一,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赵瓦村党支部定期召开座谈会,落实群众路线方针的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服务自觉性。第二,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赵瓦村采取划片管理的方式,每个党支部分别对接一定数量村民,细化管理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第三,完善基层党群互动协商机制。赵瓦村党员干部高频次召开民主议事会,解决问题不足以完善协商机制。调研团队总结此三点治理经验,为其他村庄解决干群问题提供可操作性路径。
4.2 为乡村治理规范化提供制度建设新思路
相较传统政治精英和新兴经济精英主导下的乡村治理,赵瓦村党建引领的民主乡村治理模式更为科学合理。第一,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村内设置大量宣传展板,展示其党建工作与村规民约相关内容。另外,赵瓦村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组织村民进行党史知识学习,强化村民思想意识。第二,完善党员干部考评机制。不仅有着成熟的村规民约考核体制,而且在村内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中也有着其独特的机制体系,民主性与严谨性并存[5]。
4.3 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化资源
通过实地走访淄川区搜集到了赵瓦村2002年家训家风文化与村规民约文化发展以来的可考文字图像资料并进行系统化整理,理顺家训村规的创制过程与内在逻辑关系,为乡村规范化治理提供丰厚文化资源。
5 结束语
乡村治理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既要从学理角度阐释乡村治理现代化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也要注重调研实践,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深入调研各地如何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新样板筑牢“中国之治”,感受乡村基层治理的新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姚保松,周昊文.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规民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学习论坛,2019,No.411(03):80-85.
[2]褚洪敏.家训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J].宁夏党校学报,2020,22(04):96-104.
[3]康鸿.“乡规民约”与“家风家训”建设的自治样本[J].人民法治,2018(Z1):123-126.
[4]谢晖.浅析乡村治理“三治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经济师,2023,412(06):13-14.
[5]凌唯钊,陆倩倩.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三治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J].甘肃农业,2023,550(0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