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均,任红蕾
(1.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在泵站工程总体布置时,应结合地形、地质、内外水系及周边相关红线等因素,先根据工程任务和规模选定主要建筑的型式,再考虑各建筑物结构尺寸进行平面布置,必要时对征地移民、环境影响、施工组织、工程投资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布置合理、效益显著、工程安全、投资较省、运管便利的方案[1-3]。前池作为上游渠道和水泵进水流道的衔接结构,主要功能是调整上游来水,平稳且均匀地扩散到进水流道,保障机组的高效运行。GB 50265—2022《泵站设计标准》规定[4]:泵站前池布置应使水流顺畅、流速均匀、池内不得产生涡流的要求,采用正向进水的开敞式前池扩散角单侧宜小于15°。实际工程受周边环境制约,上游引水渠与泵房轴线呈一定的夹角,采用单侧扩散非对称式布置的前池,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流态,形成旋涡回流区,造成前池内泥沙淤积,且因水泵进水口流态紊乱,影响装置运行效率,引起机组和泵房振动。目前,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解决,张雪[5]等根据水流运动相似率和物理模型设计原则,开展了某侧向进水泵站的模型试验,对底坎、导流墙、“Y”型导流墩等多种整流措施整流效果进行比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快速发展,数值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基于有限体积法的RNG k-ε紊流模型已成为当前水动力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本文以枞阳县大砥含站为例,先采用规范方法进行建筑物规模设计,再利用二维数值模型对大砥含站运行期进水流态进行模拟,定性定量分析不同导流措施的整流效果。
原大砥含站为工业园区主要外排泵站,按农排标准设计,设计流量为3.99m3/s。由于现状泵站存在排涝标准较低、运行水位偏高、抽排规模较小、泵站设施陈旧、运行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造成园区洪涝灾害频繁,尤其2016、2020年汛期受灾严重,区内防洪、治涝工程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日趋突出。为有效解决园区的洪涝问题,充分发挥圩内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工程效益,提高入驻企业防洪御涝能力和经营信心,为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砥含站进行拆除重建。
大砥含站采用闸站分离堤后式布置,设计抽排流量为21.7m3/s,总装机2700kW,选用6台1200HLB3.81型立式混流泵,效率为86%,配YL630-16型立式异步电动机。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引渠衔接段、拦污进水闸、进水前池、站身及压力水箱、控制闸、排涝穿堤出水涵等。引渠衔接段沿泵轴线方向投影长35m,为钢筋砼U型槽,平面呈梯形扩散布置,上下游通过圆弧形同排涝沟矩形槽和进水闸边墩衔接,底部净宽11.0~17.5m,底高程6.20m。进水闸同上游排涝沟中心线距离约8.0m,引渠衔接段与上游大沟中心夹角17°。前池平面上呈直角梯形扩散状,顺水流向长度22.0m,右侧翼墙沿水流向“一”字型布置,左岸翼墙呈29°角度向外扩散,垂直水流净宽17.0~29.4m,池底以斜坡方式与进水池底相连,底板顶面高程6.20~3.10m。进水池平面上呈矩形布置,顺水流向长度15.0m,净宽与站身进水室同宽,为29.4m,底板顶面高程3.10m。泵站平面布置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泵站平面布置(单位:m)
为确定进水闸规模和前池平面尺寸,需进行过流能力和进水池容积计算。
进水闸闸室结构采用宽顶堰型式,底板高程6.20m,在设计抽排水位8.70m工况条件下,过闸落差取0.1m,过流能力按照高淹没度堰流公式计算。
(1)
式中,Q—过闸流量,m3/s;μ0—淹没堰流的综合流量系数;B0—闸孔总净宽,m;H0—计入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深,m;hs—自堰顶算起的下游水深,m。
拟定进水闸为3孔5.0m开敞式结构,总净宽15.0m,经计算,进水闸设计过流能力为49.1m3/s,满足设计流量21.7m3/s的要求。
进水闸孔口尺寸除按上述公式核算外,还需根据排涝进水闸清污方式,满足过栅流速要求。考虑机械清污时过栅流速可取0.6~1.0m/s,假定栅格空隙占整个过流断面的65%。经计算,设计水位条件下过栅流速0.89m/s,过流能力满足要求。排涝工况下进水闸过流能力和过栅流速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闸下消能防冲计算成果表
前池平面上呈非对称的直角梯形布置,顺水流向长度22.0m,净宽17.0~29.4m,池底底高程6.20~3.10m;进水池平面上呈矩形布置,顺水流向长度15.0m,净宽与站身进水室同宽,为29.4m,底高程3.10m,抽排前池设计运行水位8.60m,最低运行水位7.60m。
为满足泵站连续正常运行的需要,大砥含站进水池水下容积1984.5m3为设计流量的91倍;另根据刘德明[6]等研究,大中型泵站应复核进水段部分的储水容积,本工程抽排工况下进水前池(含前池)有效容积960.1m3(设计运行水位至最低运行水位容积)为泵站设计流量21.7m3/s的44倍。进水前池平面尺寸合适,满足规范关于秒换系数的要求。
整流措施设计原则:能够引导水流平稳入池,减小水面波动,减少各工况下回流区范围;有效改善池内流态,消除进水池或进水流道口旋涡,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池内流速适中能有效减小泥沙淤积;结构简单,工程量少,便于施工,投资较省等[7-9]。
本工程上游来水经水闸墩墙整流后有明确的主流方向,拟采取以“导”为主的整流方法,即在池内沿水流向布置导流墩或导流墙,分割疏导来流向设计的方向扩散。两种整流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泵站前池整流方案示意图(单位:m)
导流墙位于前池斜坡段,顺水流扩散布置,水平投影长8.0m,厚0.5m,底部与前池底板固结,顶部高程7.40m,前端距进水闸4.0m;从右至左编号1#、2#、3#墩,其中1#墩端部与闸墩边墙相距2.0m,3#墩端部与边墙相距1.5m,2#墩与进水闸闸孔中心线对齐,墩身中心线水平夹角分别为171°、170°、160°。
在前池端部设置“川”字形的导流墙,可通过调配流量,调整水流流向,优化池中流态,避免在池内产生回流和涡流等不良水利现象。本工程前池左侧扩散角29°,角度较大,边侧导墙沿3#孔中心线外侧布置,束窄了外侧过流通道,增大断面流速,不仅能避免回流及偏流,还能防止泥沙沉积[10-11]。
本方案利用导流栅叶栅绕流效应,在进水前池中部均匀布置5道弧形导流栅,栅墙呈流线型布置,各墙间距5.0m,墙体尾部距流道进口处轴线距离10.0m,轴向长度分别为13.6、12.3、11.0、9.6、8.4m,栅墙顶高程7.4m。
在前池弯折段设置导流栅可为入池水流提供转向的离心力,从而有效地抑制弯道内侧水流因扩散效应所引起的脱流。同时导流栅等措施还可以从结构上阻断弯道水流的横向环流,防止断面上的二次回流,抑制前池中的螺旋流动[12]。该类型导流栅几何形状复杂,设计及施工较为复杂,特殊工况下栅后易产生卡门涡街,诱发水泵进口处产生旋涡。
数值模拟运用CFD计算软件Fluent作为分析工具。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紊动能和耗散率方程如下。
连续性方程:
(2)
动量方程:
(3)
紊动能方程:
(4)
紊动能耗散率方程:
(5)
(6)
式中,ui—速度分量,m/s;ρ—水密度,kg/m3;P—压强,Pa;μ、μt—动力黏度系数、湍动黏度系数,N·s/m2;k—湍动动能,m2/s2;ε—湍动能耗散率,m2/s3;Gk—紊动能的时均速度梯度产生项;σk、σε—湍动能和耗散率对应的普朗特数,取1.00,1.39;Cε1、Cε2—常量,取1.42,1.68。
本次数学模型计算范围自进水渠至水泵进水流道,含引渠衔接段、进水闸、前池、进水池,流道,顺水流长约100m。模型主要选用结构化网格,前池扩散段以非结构化网格加密,平均单元尺寸0.25m×0.25m。
模型边界条件主要包括:进水闸为自由出流设定模型进口为流速边界条件;下游出口设置在流道口,采用自由出流条件;边壁为无滑移边界条件。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如图3所示。
图3 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示意图(无整流措施)
设计工况下,上游总来水流量21.7m3/s,控制泵站各机组同时运行,分流比一致。流速及流线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泵站上游侧流速及流线分布图
计算表面,机组运行后,来水经进水闸闸墩导流后能够较为平顺进入前池,但由于边墙单侧扩散,右侧水流能够顺势流入进水池,左侧主流难以有效扩散,边壁部位出现脱壁水流,在前池产生较大的回流区。前池内主流受回流区的压迫明显偏向右侧,左侧进水池进口流态产生偏斜,以最左侧机组(6#机组)最为严重。3#—6#号机组的进水流道区域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偏流现象,有间歇性的小漩涡出现。
如果前池长时间的运行,会在漩涡部位产生泥沙淤积,使机组的进水条件进一步恶化。针对此类前池的水力学问题,可通过工程措施解决,增设构筑物改善池内复杂的水流流态获取更加稳定的水力条件。
流速均匀度是衡量各断面上速度分布情况的重要物理量,采用轴向速度均匀度Vu表示纵断面特征线上轴向速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公式如下:
(7)
设计工况下,进水闸出口及流道进口速度均匀度见表2,两种方案流速及流线分布如图5—6所示。
表2 测流断面流速均匀度
图5 方案一泵站上游侧流速及流线分布图
图6 方案二泵站上游侧流速及流线分布图
计算表明,方案一入池水流经导流墙整流后,一方面在墩墙端部分割下泄,另一方面中心主流被迫转向,向进水池均匀扩散,起到了调整前池各断面流量和前池水流方向的双重作用。前池流态得到明显改善,左侧回流区明显缩小,池内迹线也更为顺直。
方案二,因导流栅导流作用,进水闸出口处流速均匀性有了明显提高,前池左侧回流消失;受栅墙隔流影响,进水池中部边侧水流流速较大,中部导流栅尾部产生旋涡,形成较大回流区并发展到进水流道口,4#、5#机组吸入条件恶劣,该断面流速均匀性最差。
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本工程在前池上游斜坡段布置“川”字导流墙对前池回流区抑制效果较好,各测流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度较大,该方案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整流方案。考虑墙体对水流的导向作用,可将导墙上游做成圆弧形墩头,下游作成椭圆弧形墩头。
数值分析软件基于CFD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水流在泵站前池中的流动状态,便于工程前期阶段比较不同整流方案的整流效果,为方案比选提供依据,该分析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本工程前池采用单侧扩散非对称式布置,左侧主流难以有效扩散,边壁部位出现脱壁水流,在进水池内产生较大的回流区。进水闸下游侧前池斜坡段设置“川”字型导流墙能有效改善进水池流态,抑制回流范围,使各进水流道流速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