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凯迪
【摘要】《细雨将至》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创作的后启示录短篇小说,故事聚焦于一幢全自动化的智能房屋,讲述了科技文明的最终归宿。作为一部富有诗意与哲思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不但展现出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独有特色。因此,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视角对小说中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结构展开深入解读,旨在探索文体风格,并进一步揭示文本背后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细雨将至》;雷·布拉德伯里;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3-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04
基金项目:本文由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系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后启示录文学中的毁灭情结与焦虑困境研究”(编号:IF2022057)成果。
一、引言
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是闻名世界的科幻大师,同时也创作过许多非科幻的诗歌与散文,还改编过电影剧本。除了登峰造极的瑰丽想象,布拉德伯里的文法造诣在美国文学界也是不可忽视的,其精妙的語言中充满了深刻的哲思与曼妙的诗意,获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认同。出版于1950年的《火星编年史》(The Martian Chronicles)是布拉德伯里成为科幻大师的奠基之作,该作采用编年体叙事,由二十余篇短篇小说组合而成,讲述了末世语境中人类文明向火星的逃亡。其中《细雨将至》(There Will Come Soft Rains)回望了核灾难带来的毁灭,聚焦于一座奇迹般幸存的高科技房屋,讲述了其走向消亡的最后一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布拉德伯里的写作特色展现地淋漓尽致。我国学者刘义称,布拉德伯里的语言“个性鲜明,辨识度极高”,认为“他成功地将诗歌化、视觉化语言融入科幻小说”[1]40。本文则将采用文体学的研究视角对《细雨将至》这一短篇小说中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结构展开解读,从而探究这位科幻大师的文体风格,并进一步揭示文本背后的主题思想。
二、词汇
在文体学的考察中,词汇的选择是文本风格的重要体现。布拉德伯里在写作中也十分注重词汇的联想,他在《细雨将至》中的用词体现了一种别样的科幻风情,当地球文明在核战下覆灭,智能的高科技成了人类最后的守墓者,家居不再静止,科技不再冷漠,人类却也不再归来。
和诸多文学作品不同,该篇故事中扮演主角的并非人类,而是作为高科技化身的智能家居。当空荡的房屋中失去了人的身影,这个小世界却没有就此陷入寂静,家居们按部就班地运作着,呈现了乌托邦般的和谐场面。房屋各处的声响不绝于耳,开篇是语音时钟歌唱般的报时声,继而“早餐炉发出嘶嘶的叹息”“继电器喀嚓作响”“气候箱低声歌唱”[2]244,表示发声的动词不仅将物件塑造为了拟人化的生命体,更使它们之间产生了和谐的共振,就如一个各司其职的合唱团。与此同时,家居作为人造机器的本质又总是在不经意间显露,早餐是不出差错的“八片酥黄的烤吐司,八个半熟的煎蛋,十六片培根,两杯咖啡,还有两杯凉牛奶”[2]244,冰冷而精准的数字旨在提醒一种严格的秩序性,机器依然只是机器,对生命的模拟只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编程。
布拉德伯里的视觉化语言特色也在小说词汇中得以体现。首先,大量的动词赋予了家居充满活力的动态感,在“memory tapes glided under electric eyes”“An aluminium wedge scraped them into the sink”“it had shut up its windows”[2]244-245等文本中,glided、scraped、shut等动词在语音上顿挫有力,不仅展现了一种机械化的动态感与力量感,而且体现了智能家居干净利落的工作效率。其次,表示色彩、材质的形容词则带来了绘画般的视觉冲击,尤其是在描述育儿室场景时,故事中连续出现了黄、粉、紫、红等一系列明媚而艳丽的色调,呈现了一幅灿烂而温暖的视觉画面。可是蓝色狮子、粉色羚羊和淡紫色豹子只会存在于幻想之中,难以掩盖美好表象下的虚假本质。与此同时,玻璃、铝、铁和纱等一系列表示材质的词汇虽使画面更具立体的质感,但在真实的空间中,铝蟑螂和铁蟋蟀这样的组合又难以使读者产生对灵动生命的联想。因此,色彩与材质词汇所构成的是生动的图画、精巧的设计,但实质上都只是没有生命的假象。
小说并非没有赋予人造物情感的力量。在报时后,故事中描写时钟“好似深怕无人听见”[2]244,此处的畏惧便使时钟仿若拥有了情感。如果报时的歌唱是积极的正面行为,畏惧则是明显的负面情绪,两者对照之下恰好揭示了小说中充满矛盾的颠覆感。因畏惧的对象实则指向缺席的人类,其大力发展科技以图解放与超越,最终却被自己的发明所控制并毁灭。自此,主客的颠倒在故事开头便给予了读者一种荒诞的凄凉之感。这座幸存的房屋门窗牢牢紧闭,孤独地矗立于废墟之上,智能家居对宁静家园的守护更是达到了“机械般的偏执”[2]245,使之与外界断开了连接。当小狗将泥巴带进屋,其身后“恼怒的机械鼠嗡嗡作响,对不得不清扫泥巴而恼怒,对这麻烦而恼怒”[2]245,三个“恼怒”的重复强调了机器的强烈情感,更表明了以房屋为代表的科技对大自然的抵抗。而无论是畏惧、偏执还是恼怒,这些情绪词都偏向负面,暗指表面作为守护者的科技实则具有毁灭性的深层力量,看似能够以强大的功能创造美好生活,实际却将人孤立于自然世界,使之走向了人性的异化。
总体而言,小说所使用的词汇呈现了多样的特点,而其中大多都是简单词,这也从侧面揭示了智能机器实际上的愚昧。如韦恩·约翰逊(Wayne Johnson)所言,此处的“机器人成了人类梦想与希望遭到歪曲的悲剧象征”[3]36。当核灾难指向了无法避免的毁灭,小说全篇使用的是过去时态,暗示文明的残骸已然被掩埋于过去,所有的词汇都不可避免地在后启示录语境中染上了忧伤感,因欢乐的和悲伤的共同步入了荒芜,一切事物在注定的毁灭结局前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目的。
三、句法
《细雨将至》中不同的句法结构同样带来了特殊的文学效果。当自然之火摧毁了科技之屋,无意义的热闹掩盖不了寂灭后的冷清,家居的智能并非真正的智慧,科技的温暖只是自欺欺人的假象。如若说文本中词汇的使用复活了科技的幽灵,使之拥有了近似生物的声音、动作和情感,句法形式却揭露了隐藏的真相。科技的幽灵盘绕于自然的永恒,对生命的拙劣模仿终究难得神圣的眷顾,声音陷于寂静,动作终于静止,情感灭于迷乱。
小说在描写屋内场景时多使用简单的陈述句。如“The house was clean”“The nursery walls glowed”“The bath filled with clear hot water”[2]244-247等语句都是言简意赅,clean、glowed、clear都蕴含了正面意义,本该给读者美好温馨之感,可简单的句式和陈述的语气却不带一丝情感的表露,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但在这个科技的乌托邦中,家居的语音句法也并非只是程序化的生硬,而是各有特点。比如闹钟的语音播报,“Eight-one,tick-tock,eight-one oclock,off to school,off to work,run,run,eight-one”[2]244,以相似句式的不断重复提醒时间的到来,烦心的闹铃成了具有韵律感的歌唱,时间元素的強调则带来了一种无力抵抗的宿命感。气候箱则与清新的雨声相应和,“Rain,rain,go away;rubbers,raincoats for today”[2]244,以极简的词句和押尾韵的形式汇报了天气,有着歌谣般的童趣。来到夜晚的赏诗时分,天花板的语音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声作了转换,“Since you express no preference,I shall select a poem at random”[2]247,整体用语更为正式,仿佛一位庄重的老管家。当房屋内由智能家居所维持的文明秩序与自然的法则力量走向了敌对,这一本质上的相异同样体现在了句法特征中。
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先进的人造技艺脆弱不堪,树枝砸破厨房窗户导致了失火,疯狂的火焰犹如灭世的神罚扫荡着房屋内的一切。当火势来袭之时,“The house gave ground as the fire in ten billion angry sparks moved with flaming ease from room to room and then up the stairs”[2]248,ten billions这样的数字将火星夸张地具象化,angry作为形容词展现火焰的攻击性,ease表现其难以匹敌的威力,room to room和up the stairs则表现了其肆虐范围之广与速度之快。原本简洁的短句被复杂的长句所取代,一系列的修饰语表现了火情的紧急,房屋内井然的秩序被陡然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元素的狂暴之力。开始时,所有的声音齐声喊道:“失火,失火,失火”[2]248,以简单的重复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此后,智能的声音相继陷入了混乱的迷狂,诸多动词连接而成的长句再现了动作发生的即时性与同时性,表示修饰和补充的插入语又破坏了原有的语序,使句法层面产生了与文本内容相呼应的混乱感。
在比喻的使用下,混乱的火灾场景被比作失控的钟表店,家居如错乱的钟表相继敲击着整点的报响,象征着全篇小说严谨的时间规则已然被打破,精密的科技仪器濒临报废。在拟人的使用下,仅剩的清洁鼠如英雄般向火场冲击,悲壮的诗歌朗诵直到全部的胶卷和电路烧毁后才被迫终止,象征着人性闪光在绝境也依旧未被磨灭,而是以坚毅的勇气颂唱着向死而生的救赎之旅。当人类往火星寻求生机,留守地球的科技智能为旧文明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今天是2026年8月5日,今天是2026年8月5日,今天是……”[2]249此刻机械地重复表示科技的精密已然被自然摧毁,虽同样是不带感情的冰冷,但这一遍遍的强调恰是为不存的今日所献上的挽歌,寄托了人类文明沉湎于旧日辉煌的不甘与不舍。
小说句法整体上呈现了多变的特点,既有简洁的短句与智能家居的本质特色相吻合,又以复杂的长句对场景变化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比喻、拟人、重复等修辞手法的频繁使用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文本的渲染力,体现了小说的深层主题。在文字的魔力下,科技的呆板中潜藏着文明的悲凉,自然的狂暴中蕴藏着冷静的法度,当丰满的情感随词汇的排列组合得以释放,平静的灾异在空洞的孤独中被沉默地消解,奔赴终末的死寂。
四、语篇结构
在词汇和句法中所体现的语言意义依然并非全部,只有在语篇结构的衔接下,布拉德伯里极具辨识度的语言艺术才得以真正展现。《细雨将至》的整体语篇呈现了鲜明的诗意化特点,细致的写作技巧加深了对主题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除此之外,故事的叙事模式也别具特色,以全然不同的组织结构展现了作者的精巧构思与丰富想象。
在故事中的火灾发生前,情节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推进,置于每个段落首位的都是具体时间的指示词。这部分严格以时间为架构进行组织的语篇体现了分明的界限感,形成的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界限,亦是科技与自然之间的界限。而时刻的间隔又并不一致,少则5分钟,多则2小时,这就使得语篇中的句群关系较为零散,段落关系也并不紧密,往往一个段落只有一句话,甚至只有一个时间,发生的事件也随之被拆分到不同的段落。这其实与布拉德伯里对诗歌化简洁语言的推崇相关,并不繁复的表达结构使得小说在视觉上具有了现代诗的美感,单句成行的简练也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感。不同事件间的衔接则是依靠时间的指示,早晨是早餐与打扫,下午是家长打桥牌与孩子游戏的时间,傍晚则是泡澡与晚餐,临睡是诗歌与音乐,不需要刻意的衔接话语,一切都顺应日常生活的规律,不显得牵强。直至大火的降临将故事发展推入高潮,原有的语篇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以火焰作为主语的句子替代了时间处于每个段落的首位,人类文明划定的规则自此走向缺席,自然元素的动态成了引领语篇结构的主体。
根据《英语文体学引论》中所言,小说常规的语篇模式中应包含背景、人物、事件或事件群、结局、评论这几个最为基本的元素[4]173-174。在《细雨将至》中,语篇主要是由一系列没有紧密内在联系的事件串联而成,背景、人物、结局与评论皆未以传统的方式出现。小说背景可由其中线索拼凑而成,从语音提示的时间可知故事发生在近未来世界,从自动化的房屋可推测人类已然掌握了极为先进的科技手段,而直到其道出“这间房屋独自矗立在满是瓦砾和灰烬的城市中。是仅存的一栋。夜晚,被摧毁的城市会发出辐射光辉”[2]244,方才知晓城市已然在核打击下遭遇了灭顶之灾。人物方面,小说看似抛弃了人,转而以物作为叙述的对象,可房屋的科技始终残留着文明意志的余温,一切的稀松平常实际都在反复强调着人类的存在痕迹与缺席事实,停滞在墙上的人形轮廓亦指向了失去身份的后人类。当故事来到结局,虽然房屋变为了破瓦废砾,但是新一日的开启俨然与小说开头相互呼应,形成了圆形的循环结构,构建了失去主体性的废土,一个再无过去与未来的虚无时空。作者又借闯入的小狗道出了对这一切的评论:“此处只有寂静。”[2]245在琐碎而简洁的叙事中,纵然灭世之灾也只余没有悲伤的平静,宅院被比作祭坛,家居则是大大小小的信众,当众神已然逝去,“宗教仪式却依旧进行,毫无感觉,毫无用处”[2]245。文明的记忆熔铸于机器的程序,由陌生化形成的反差感再度增强了语篇的情感张力与文学效果,表达了反讽的态度,而即便试图以不断地重复进行回忆,人类离去的事实已无法更改,唯有寂静的遗忘。
从整体语篇来看,词汇的韵律与重复和句法的样式与修辞都展现了布拉德伯里诗意化的语言风格。而该作的灵感来源离不开美国抒情女诗人莎拉·蒂斯黛尔(Sara Teasdale)的同名反战诗歌,作者甚至直接借小说中机器的朗诵对该诗进行了引用,使其与小说文本形成了奇妙的嵌套关系。整篇小说也恰如一首兼有节奏韵律和视觉画面的形象长诗,充满了象征意义与丰沛情感,寥寥数语便能够将一个破败的世界以文字的艺术加以重现,简洁的语言又总是意味深长,隐藏着对现实忧患的沉重思考。后启示录语境中的叙事线条先是被时间所约束,继而被自然所统领,最终在遗忘的沉寂下构筑了无法摆脱的循环。
五、结语
在对《细雨将至》进行文体学解读后,可以发现该篇作品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结构层面都展现了布拉德伯里大师级的语言艺术。在这位科幻诗人的文字魔法下,这篇小说集科幻想象与诗意叙事之大成,其中有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有科技與自然的抗衡,有过去与未来的消解。在布拉德伯里的传记中,山姆·韦勒(Sam Weller)评价其为一个“矛盾体和怀旧的梦想者,他能够预测过去,记载未来”[5]10。布拉德伯里的叙事中确实总能够找到矛盾的反差感,可即便反复穿梭于毁灭与拯救、过去与未来,他的字里行间都未曾脱离对现实的批判,而一个个幻想世界的构筑则离不开其深厚的写作功底与独特的叙事风格。写于二战后的《细雨将至》脱胎于对核战争的恐惧,书写的是笼罩在科技阴影中的生活,表达着对人类文明走向自我灭亡的焦虑与忧伤,最终这一切便成就了布拉德伯里所展现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刘义.诗意叙事与现实批判——科幻小说家雷·布拉德伯里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20.
[2]BRADBURY R.The Martian Chronicles[M]. New York:Bantam Books,1979.
[3]JOHNSON W L.The Martian Chronicles and Other
Mars Stories[A]//BLOOM H.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Ray Bradbury[M].New York:Chelsea House,2001: 29-38.
[4]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5]WELLER S.The Bradbury Chronicles:The Life of Ray Bradbury[M].New York:William Morrow,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