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画作品《舞蹈》是“野兽派”领袖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代表作品之一。马蒂斯的色彩运用极其大胆且具有平面性,其以放松的线条、有意趣的结构、明亮的色彩和轻松的主题等风格特点而闻名。马蒂斯在创作时受生活和节奏的启发而创作此画,从而表现了野兽派的原始魅力。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心理学通常显得十分神秘,且我们通常在进行艺术创作研究时会忽略对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以至于研究无法深入。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时,需要引用和借鉴有关艺术心理学的知识关注创作心理。本文以“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作品《舞蹈》为例,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蒂斯;艺术心理学;艺术创作;色彩
《舞蹈》(图1)是“野兽派”领袖画家亨利·马蒂斯于1910年创作的一幅架上绘画作品,尺寸为260 cm×391 cm,英文名为《Dance》,布面油画。作品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画面描绘的是五个砖红色赤身裸体的女子在蓝色天空下的绿色草地上尽情舞蹈的场面。“野兽派”也被称为“野兽主义”,这一派系的画家通过主观感受来表达自身的艺术表现,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其脱颖而出。马蒂斯是极具个人绘画特色的一个艺术家,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十分不俗,大开大合地展示自己的独到理解,其平面色彩无不大胆、突出、明亮,线条松弛有力,画面结构和布局充满趣味性。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舞蹈》、《开着的窗户》(图2)、《音乐》(图3)等。在1909年3月,俄罗斯商人谢尔盖金发现并十分欣赏马蒂斯野兽派风格的作品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所以就委托马蒂斯为其绘画两幅新作。知名的大型装饰画《舞蹈》和《音乐》也就此诞生。不过马蒂斯以《舞蹈》命名的作品其实有三个版本,此画为其第二个版本。
从人类有意识开始,心理学便相伴始终,它研究人类因心理影响而产生的精神和行为现象。众所周知,在心理学方面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成果为其学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而我们所说的艺术心理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分支。M . H .艾布拉姆斯是美国艺术理论家,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艺术四要素图式”,为“世界——艺术家——作品——读者”,其中连接世界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是艺术家这一角色 [1] 。艺术的四要素简单来说就是:艺术家作为传道者,通过自身经历以及自身主观意愿对这个世界有了理解和掌握,随后通过艺术语言或表现手段,加上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对世界的反馈进行加工创造,使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首先是将艺术家头脑中的生活经历转化成创作动机,也就是传道的火种,将火种传达给读者,读者在观赏艺术作品时就仿佛在用一种独特的身份和艺术家对话,他们会揣摩艺术家的思想,也会带来全新的感悟,从而完成传道或成为新的传道者,因此不同的读者从艺术作品中所能接受的艺术理念不完全相同,所能理解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2]。
一件优秀的作品在展出时可以代替艺术家与观者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灵魂探讨。人们通过交流探讨来体悟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读者这一接受者角色在此时成为观赏者,在欣赏画作时,不同的观赏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搭建作品画面中的世界与观赏者之间的橋梁是画家。可以说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始终,所以我们必须要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与感悟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舞蹈》是马蒂斯在其艺术成熟时期创作的。在创作前,艺术家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体验和审美经验,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技巧,创造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艺术作品。比如《舞蹈》的创作动机,马蒂斯说是受“生活和节奏”的启发,画面中有五个肤色为砖红色的赤身舞者相互牵手一起舞动,他们在舞蹈时散发的仿佛是自然产生的生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喜悦。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所追求和渴望的是一种充满宁静、和谐,富有包容性,具有均衡的艺术,这种新颖题材的艺术不传达烦恼沮丧的情绪,而是给人的心灵带来净化和慰藉,给深处世俗的人心一处独属的世外桃源。”[3]《舞蹈》这幅作品就给人一种心灵慰藉,画面中的颜色搭配使人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温暖,同时也能体现马蒂斯创作时的艺术创作心理活动非常成熟。
(一)《舞蹈》中的色彩运用分析
作品画面中的颜色在艺术心理学中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例如毕加索“蓝色时期”的油画作品《两姐妹》(图4),其背景是蓝色的,两名女性的衣服是蓝色的,头发、眉毛、眼睛等都是蓝色的,蓝色覆盖了他的整个画面。西方曾有一段时期偏好用蓝色描绘贫困潦倒的下层人物,画家运用蓝色表达一种忧郁、悲伤、痛苦、忧愁、无奈的情感。但在《舞蹈》这幅画中仅用到了三种颜色,分别是蓝色、绿色和砖红色。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展现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砖红色的女性人体也在与蓝天绿地的对比之中达到均衡与和谐,同时砖红色的女性裸体被赋予了全新的意境:狂野的原始之美,也就是表现了女性狂野、奔放且健康的原始美。从由颜色所营造的意境可以看到:在宁静安逸的大地上,充满狂野原始美的女性舞者随着节奏跳起那遥远时代的舞蹈,她们相互牵着手,随着节奏肆意且自由地扭动着她们的身体。画面充斥着狂野奔放的情绪。由此,三种颜色既能相互衬托又具对比性,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也随之变得鲜明且强烈,马蒂斯的艺术心理非常完美地诠释了一种平衡协调、静雅的艺术。这幅画作虽然只有三种色彩,但是这三种颜色却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生命力,好像她们正在用尽全力在地球上舞蹈。
(二)《舞蹈》中的画面构成
在构图方面,由于委托人谢尔盖·舒金的安排,决定将此作品悬挂在特鲁别斯科那宫,具体位置为其楼角平台的上方,人们自楼梯的右下开始上行,人的视线从楼梯的右手侧墙壁的右下向右上缓慢移动。考虑到绘画的独特位置以及人们的欣赏视角。为了契合建筑的装饰,马蒂斯在创作时是从右下的人物开始,视线跟随着人们的欣赏视线一起转动,以致最右下方的人物像是斜在画布上。从正面看,右下方的人物偏小,而左侧的人物身躯整体高大了不少。这样的构图更加突出了人物的动感,使其成为整个画面优美的旋律。在《舞蹈》这幅作品中五个赤身裸体的女子均运用粗黑的线条简要地概括身体的轮廓,这一点在其他作品如《罗马尼亚人的上衣》(图5)中也有体现。地平线的外缘表现为弯曲的弧形,使这五个跳跃的砖红色人物形象更突出,她们踩着地球一起高兴地舞动,带给人们一种欢快、和谐、轻松的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跳舞时激烈、奔放的姿态跃然纸上,这是如此美丽轻快、欢愉又热情。
(三)《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含义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以社会意识形态加之精神形态所构成,与其他的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等大相径庭;艺术因其独特的审美性质独树一帜,即它是用人类的一种主观审美判断对世界进行掌握和反馈,通过审美方式对世界进行了解以及对人类社会、阶级、生活进行反馈,再通过审美手段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生活的反馈进行加工和创造,使其形成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创造的成果[4]。情感性是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马蒂斯的《舞蹈》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欢快、和谐、轻松的感受,像是充斥着狂暴力量的红色篝火旁,赤裸的身体都被照映成红色,人們带着原始纯粹的情感:狂野、奔放、质朴、激情、活力,手拉着手在蓝色天空下的绿色草地上将自身的情感尽情地宣泄和释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命的活力在这篝火的燃烧中和激情的舞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现代人的心灵,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远古时代。这场景冥冥之中有着内在的规则,激情与肃穆、狂野与宁静、奔放与庄严、充满激情又包含秩序,种种对比形成了画面整体深度的平衡,简单之下却又蕴含深度,充满对比但又形成平衡,给人带来了纯洁的精神陶冶。
虽说在那个年代,这幅作品出现在巴黎公展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诋讽,有很多人说画家画得像小孩子的画一样幼稚,且画面非常粗俗、无趣、没有意义。但是,画面的艺术风格是画家本人马蒂斯所喜爱的创作风格:强烈的色彩、简洁明了的造型、粗犷野蛮的舞蹈姿态。画家突破了传统,释放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气息与魅力。这种红、蓝、绿色运用是极其均衡且简洁明了的画风,给人在视觉上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愉悦放松感。这种单纯愉快的绘画风格,也使人们逐渐从过去绘画的理性思考和沉重感中解放出来。正如马蒂斯所想,他不屑去利用绘画仿造自然、抄袭自然,而是想通过绘画去解释自然,用色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去表现他对这一世界的主观认识[5]。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马蒂斯的《舞蹈》想要告知世人的是“生之欢愉”,而他采用的艺术形式则是“与色彩共舞”。
作者简介
李红欣,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创作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苏)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周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宋方园.浅谈马蒂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作品《舞蹈》为例[J].美术文献,2021(2):75-77.
[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美)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欧阳英,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