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斌
前不久,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获得冠军的歌手张恒远,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广大网友不仅对歌手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更对这种肿瘤感到恐惧,纷纷在问:“什么样的痣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恶性度真的特别高吗?”“得了黑色素瘤怎么办?”
在欧美国家,皮肤黑色素瘤很常见。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更是全球黑色素瘤最高发的地区。中国黑色素瘤发病率总体偏低,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发黑色素瘤患者的总数已经超过澳大利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01年统计的发病率只有0.1/10万,2011 年则达到1/10万,10 年间几乎涨了10倍。
根据原发部位和生物学特征,黑色素瘤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慢性阳光损伤型、非慢性阳光损伤型、肢端型、黏膜型。欧美国家患者的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躯干、面颈部皮肤,以慢性和非慢性阳光损伤型为主。而亚洲国家尤其中国患者的黑色素瘤则以肢端型(50.8%)和黏膜型(22.6%)为主。
所谓肢端型,即发生于四肢末端的黑色素瘤,如足底、手掌、指趾和甲下等均为好发部位。而黏膜型是原发于鼻咽、口咽、直肠、肛管、泌尿道、生殖道、食管等部位的黑色素瘤。除此之外,脉络膜、眼睑也是黑色素瘤好发部位。而由于分型差异,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瘤在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预后方面都存在差异。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痣或者痦子,这些看似皮肤上的异常肿物,其实差别很大。它们可能是先天性巨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蓝痣、脂溢性角化病,甚至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等。公众只知道有的痣可能是肿瘤,但到底是不是,无法判断。发现身上有痣怎么办?
看医生,看医生,看医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笑话,而是血的教训。临床上,我们遇到太多黑色素瘤患者因为“点痣”延误了病情,悔恨不已。国际上对于黑色素瘤有“ABCDE”的判断原则,患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对深浅不一、不对称、生长速度等因素的判断远不如经验丰富的医生。所以发现问题,尽快就医。
对于存在恶变风险的痣,建议进行完整的肿物切除,送病理检查,不建议采取激光、冷冻等技术处理,更不应该“点”掉。要知道,手术是防止肿瘤复发的最重要方法。先天性巨痣、存在风险的交界痣也建议切除后送病理。
手术
手术是早中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要及时切除原发灶,同时根据病理厚度来决定扩大切除的范围;部分患者还要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检查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如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是阳性,则需要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有的患者一不做二不休,把有黑色素瘤的整个肢体直接截掉了。这其实是多年来的误区。黑色素瘤患者千万别截肢!目前国际多项研究已证实,扩大切除2 厘米病灶和截肢对于患者来说疗效无差别,但截肢对患者的身心打击巨大。
化疗
经常听到患者甚至有些医生声称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确实,黑色素瘤是一种免疫原性很强的肿瘤,与其他肿瘤相比,放化疗的敏感性都差一些。但在过去几十年,黑色素瘤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对于我国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来说,化疗仍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
跟化疗一样,一般认为黑色素瘤对放疗不敏感,但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放疗:
①鼻咽、口咽黑色素瘤术后可局部放疗,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
②骨转移灶放疗,以便控制局部骨破坏,减轻疼痛。
③脑转移灶采用伽马刀治疗(立体定向放疗),从而控制脑转移。
④部分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的患者,可进行局部放疗,从而降低复发的概率。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包括个体化靶向和广谱靶向药物。
个体化靶向药物包括Ckit 抑制剂伊马替尼、Braf 抑制剂威罗菲尼和达拉非尼、MEK 抑制剂曲美替尼等,针对存在相应突变的晚期患者,相对起效快,毒副反应相对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首选特定的靶向药物治疗。
广谱靶向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多靶点抑制剂阿帕替尼、阿昔替尼、仑伐替尼等,需要临床组合应用。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最近10 年来肿瘤界最热门的进展。10 余年前,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就确认了大剂量干扰素作为皮肤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首选药。近10 年研发的新药,如伊匹单抗、PD-1 单抗、PD-L1 单抗的出现,更是让黑色素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典范。这些药物在欧美国家黑色素瘤患者中顯示出神奇的疗效。
近年来,国内研究也提示,PD-1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晚期黏膜黑色素瘤一线治疗中,PD-1 单抗联合替莫唑胺、阿帕替尼在晚期肢端黑色素瘤一线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这些治疗方案改变了国内单药免疫治疗黑色素瘤疗效差的现状。
总体来说,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但并非得了黑色素瘤就被判了“死刑”,更不能放弃治疗。很多早期黑色素瘤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很可能不会复发,或者至少延长了复发时间,有转移的患者也能够延长生命、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