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宋元书法与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23-08-07 10:13:56黄煜琳陈辉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宋元同源画作

黄煜琳 陈辉

摘要:从古至今,“书画同源”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画作评析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也被视为现当代中国水墨画教学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历代关于“书画同源”理论的相关人物与宋元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品,从其源头进行分析,发现书法与绘画虽同源一体,但是过分强调二者同源,反而制约了书法与中国画各自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作品与教学理念运用这一理论须借古开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能受其禁锢,在发展创新的同时不能忘其根本。只有学会承上启下,才能更好地将书法艺术融入中国山水画作。

关键词:书法;绘画;书画同源;宋元山水画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宋元山水画描绘的主体是山川湖景,是通过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用纸墨为媒介所展现艺术形式。此时也出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文人画。与山水画概念不同的是,文人画是一种风格流派。宋末元初,为满足士大夫或贵族意愿,绘画技法以水墨为主,同时会衬以雇主的诗文,或是后人通过观赏这幅画作之后所著的题跋、感悟,达到“书画同源”的艺术风格。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传播途径的增加与普及,宋元山水艺术与书法艺术进一步被大众所熟知,“书画同源”的概念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与研究。“书画同源”既包含通过文字来帮助观者了解画幅的主旨﹐也通过画幅本身来体悟诗作的氛围或情感基调。这两个层面的含义,从艺术内涵角度体现了在研究与创作书法与绘画时必须注重两者间相互衬托、相互融合的紧密联系。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山水艺术创作,学者们更应注重作品中各元素间的协同。

(二)发展趋势

“书画同源”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过分关注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强调两者同体,反而制约了两者各自的发展,过分强调和谐反而失了创新。

“书画同源”不仅昭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书法两者相结合产生的和諧美这样一个事实,更印证了文人美学的精神实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虽能得到非常完善的学术继承,但缺少了别具一格的创新发展,中国绘画既表达了对世界自然景观存在“有趣且有序”的赞美,也对绘画空间留白,为后续用风格多变的中国书法丰满画幅作出了创新。

二、“书画同源”宋元具体画作分析

(一)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米芾的书画风格独树一帜。其最擅长的是草书,相较于其他四正方圆的笔法来说,草书的笔法更为粗犷。根据“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的富水烟雨的江南自然景色,米芾尝试将王维、王洽、董源的泼墨、点墨绘画技巧及其点子皴进行结合并改良,犹如草书的随性不羁。书法作品中时常有连笔,夸张时大小不一,甚至一横一竖都占有大块布局,以留白衬托美感,《春山瑞松图》(图1)以横点构图表现画面,作群山高峻、松木远伸的山水图。

自北宋至今,虽外界对米芾及其作品始终褒贬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米芾始终是文人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他打破了陈旧的画法,虽功底不深无法达到大师级别,但是米芾《春山瑞松图》开拓性创造新的模式,对于水墨文人画往后的继承与发展大有帮助,为后人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思路。

(二)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

《溪山清远图》(图2)是夏圭鲜有的大幅长卷作品之一,也是元代文人画之前极少数的长卷作品之一,总体画面内容可分为三段。他的构图从吸引人的一隅自然景观入手,最符合“夏半边”的绘画习惯。他合理推敲了分布纵横直接的画面布局之外,在《溪山清远图》中更注重笔墨间的写意表现。

整幅作品表现的是重峦叠嶂、茂树清溪,长桥卧波,野舟待渡,江天空旷。构图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简神全。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相生,成功地营造了江南烟雨朦胧的意境,使整个画面格调超然于尘世之外,静谧率真。画面山间留白处的提诗与题跋并不算多,山顶画笔密集处寥寥几行的题诗没有破坏夏圭的整体布局,为了丰富画面而破坏了留白之处的精妙,然而将紧凑的事物结合在一起,陈川等人的题跋、藏印也都没有分割整体布局,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作中心。

(三)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师从董源,《鹊华秋色图》(图3)在董源的画风基础上又添新意,在画史上为青绿设色山水文人画。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树叶呈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同色调的变化和谐统一。斜坡、屋顶、树干、树叶又以红、黄、赭这些暖色巧妙地与花青形成色彩互补,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却又显得错落有致,树干纤细,与赵佶瘦金体出现后的笔锋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乾隆帝御笔题写“鹊华秋色”引于画前,赵孟頫在书画创作中始终强调“书画同源”的理论,推崇以书入画,指在表达书法与绘画具有同根性,表现在使用的“笔”与“墨”两者意味上具有相同的审美性与规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绘画注重“书写性”笔法的运用,以线条作为枢纽,变“画”为“写”,使画面中本存的点、线、面都具有各自的审美价值,更能够在绘画创作中弱化具象空间感的表现力,增强画面构成感。相较于其他画作而言,《鹊华秋色图》中的题跋填充了画面的留白处,且字体并不统一,不仅丰富了画面,更为画面增加了历史氛围和岁月侵蚀之感。

三、“书画同源”的继承与发展

(一)书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提出“书画一体”这个观念并作了全面的论述,他的这种观点被后世继承与发挥,后到元代赵孟頫参悟了其中的奥义。“书画同源”意指书法与绘画源于一处,书画两者相互成就,将书法的笔画运用到山水文人画中,更能体现风骨和领会画中所要展现的深层含义。书法与绘画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升华,为元代绘画史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文人向来注重“规矩”与“方圆”之策,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受中国文人骨子里的修养与学识的影响,使得他们在研究画作笔触的同时也会追求完美的结构形式,他们会通过笔墨的徐疾、顿挫、刚柔曲直、清浊润燥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国古代文人画家深谙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没有恣意驰骋于书画之海的道行,故而大家无一不是先历经艰辛才精通书法的。其实,中国书画的精髓正在笔墨二字之上。

(二)宋元“书画同源”对现当代创作的影响

唐诗、宋词、元曲的盛行意味着当时我国重文重艺氛围浓厚,宋元时期文人画达到顶峰,极致的景物被画家用笔墨记录,词曲被书法家用一笔一画嵌入情感,中国绘画书法史在宋元時期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艺术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认识美的过程,它包含了基于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格调与思想也正是艺术家当下内心的品味和审美趣味。赵孟頫在诗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极力推崇以书入画,将理论付诸实践,影响了后世书法与绘画的发展。我们需要体悟宋元“书画同源”的双重含义才能创造一个新的转折点,为当代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笔随景动,书法与绘画共同发展,以骨法用笔追气韵生动之境界是当代艺术家追逐的艺术理想,也是当代所追求的重要意义。“笔墨当随时代”,每幅艺术作品除了可以从观者藏印与题跋来辨别时间先后顺序,每个时期的画风都受每个朝代的政治观念而展示不同的气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都具有非常明确的时代特性,家国情怀、赏逸趣味各有不同,时代性的背后就是创造。

“书画同源”的思想对我们现当代的绘画创作具有启发意义,在我们今后的创作中会更加注重笔触与线条、留白的空间布局,用这些元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中国书画史上翻开新一页篇章。“书画同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含义在不断扩大,在传统和现当代继承和创新等方面在不断开拓新的空间。

(三)宋元“书画同源”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现当代学者认为“一种艺术形式必须具有不被其他艺术形式取代的独特性才能具备存在的价值,这种独特性就像是底线一样的存在。”这一观念促使我们深思凡事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也相互制约,把握“边界”便能把握中国传统水墨画与书法技艺各自的独特性。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意味着对于某一项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有所欠缺,自然难以达到前人的高度,新媒体时代下许多现代艺术家完成一幅画作之后,只能请人题字。究其原由便只能感知其画之表情,却没有办法借字表意,所以现代书画家中平庸之辈占多数,令人耳熟能详的书画家却是少之又少。中国书画的交融性、共通性要求决定了中国书画必须要有相互协同的教育模式,必须解决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只求其一精通,不求其二完全,否则难以成就英才。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艺术家们对于传统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大,它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等问题方面寻找边界与平衡感。从古至今,不少画家深谙书画二者同源一体,为了丰富画面在水墨画作品中强行添置题诗、题词,或是用不符画作本身的骨法笔墨入画,都会使得画面原本的留白处变得拥挤。或是现当代艺术家钻研“书”与“画”其一元素,作者本人无法使画作完整,只能另请人题字,使得二者无法相互融合,题字者并不能完全体悟画作本身的心境,显得画蛇添足、格格不入。若是做不到“书画并工”,二者在画面中就无法做到相得益彰。

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应当多了解以书入画,不仅是二者在同一画面上的协调,更是在继承前人用笔、用墨技巧的同时,把握其分寸,选取适合自己画面的元素,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也要不忘多观察与体悟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将书法用笔与自己的体悟相结合,创作出灵活而不古板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黄煜琳,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通信作者

陈辉,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远东.书画同源新论[J].南方论刊,2007(4):86-89.

[2]王盟.“书画同源”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现实意义[J].文化产业,2020(11):60-61.

[3]杨淋钦.书画同源:书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J].时代新声,2020(1):4-5.

[4]张显果.书画同源的概念辨析与其当代意义[J].美术与设计研究,2021(2):64-65.

[5]冷志超.书画同源及其对美术教育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22(2):176-177.

猜你喜欢
宋元同源画作
药食同源
——紫 苏
河南农业(2024年1期)2024-01-19 01:56:54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36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8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Coco薇(2017年1期)2017-02-15 18:46:03
虔诚书画乃同源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大众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7: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