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裕忠 易晓峰
春天的丰顶山上杜鹃花火热地开放,无拘无束。它们从不孤芳自赏,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向人们展示最纯朴自然的美。
在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北部海拔近千米的丰顶山下,有一所有着50年历史的学校——丰顶山中学。就是在这所不起眼的山区学校里,有一名教师在此默默耕耘了34年,把一批又一批农村娃送出了大山。他是无数山区教师中的一员,他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言行铸就了乡村教师扎根山区的最美师魂,他就是谢燊。
[一份责任,一份坚守]
1989年8月,谢燊从宜春师范普师毕业分配到丰顶山中学工作。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情景,山区的教学环境很艰苦,教学条件落后,学生基础薄弱。“在学校教师数量不够时,缺什么学科的教师,其他的教师都要顶上,这是山区教师要练就的基本功。” 谢燊说道。多年来,他刻苦钻研,通过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先后任教过初中数学、语文、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美术等多门课程,至今仍然担任班主任、任教初二年级的数学及生物课程,他所教班级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山区学校的一个特点就是留守儿童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谢燊说:“对于山区留守儿童,初中阶段教育尤为重要。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缺乏家长的关爱和照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比较敏感。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倾注更多的关爱,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还要给予生活的照顾、心理的辅导,正确引导他们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担任班主任以来,谢燊曾发现有甲亢、多动症等初始症状的学生多人,发现问题后他会和对方耐心沟通并积极引导,并第一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得到及时治疗。谢燊说:“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双重身份的人,白天是老师,晚上是家长,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进行思想沟通和心理疏导,把他们那份缺失的温暖和爱补上;同时又要和远离家乡的家长逐一联系沟通,要他们抽出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尽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日,谢燊都记得清清楚楚,只要是学生的生日,他都会亲自准备生日蛋糕与学生一起慶祝。他帮助留守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学习环境中,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从“全科”到“全才”]
丰顶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易红辉说:“从教至今没有谢老师拿不下的科目,他可谓是个‘全科老师。”作为一名老党员,谢燊用实际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他还义务为学校维修水、电、门等。2023年谢燊兼任了总务主任,肩上又多了一份使命。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平说道:“学校安排的工作,谢老师从来都不谈条件。学校的教学设备、水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维修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大家都说谢老师是个‘全才,没有他不会的。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水源在丰顶山顶,基本上每半个月谢老师要上山疏通维护一次,来回要花上2个小时,实属不易。”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组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谢燊发挥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推年轻教师成长。与他结对的张家兵老师在他的指导下,示范课“全等三角形判断”参加2016年全国教育创新科研成果大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荣获课件类二等奖。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师徒结对的真正意义在于合作之上的共同进步、同生共长。在谢燊等老教师的影响下,今天的丰顶山中学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校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服务家乡,回报社会]
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必有远方。谢燊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丰顶山人,能在自己家乡的学校工作感觉很舒心。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只想把这里的学生教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也希望那些走出去了的学生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时间回到家乡、回到学校看看。
丰顶山质朴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谢燊朴素的情怀。三十多年来,谢燊早已难舍这大山情怀,难舍孩子们那些渴求的眼神,也难舍乡里乡亲那些盼念和期许。谢燊说,虽然没有物质的富有,但在精神上是富足的,作为山区教师,乐享在高山流水之间、坚守在学生之中,就是幸福,就是价值所在!
植根僻壤,无怨无悔。如今谢燊头发已渐花白,但仍保留着那份朴素而执着的信念,把三尺讲台和一块黑板作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尽情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