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大艺术之美

2023-08-07 21:31:07杜云翔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人画丰子恺漫画

摘要:丰子恺是20世纪中叶我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涉及多个领域,如漫画、音乐、散文等,他是一位全能全才的大艺术家,是我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先驱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美,本文试图通过对丰子恺先生在音乐与美术方面的审美思想与精神的梳理,来探索其在艺术方面一生不懈追求的真正目标,希望能以丰子恺先生的个人精神和素养,对当今的中国教育事业产生启发。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美

丰子恺一生从未停下过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他的一生就是美的一生。无论是早年随李叔同学习音乐,或是后来游学日本接受更为全面的艺术教育,抑或是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创作漫画,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断探索,时至今日,丰子恺先生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仍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他设想的艺术教育新风范,与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对今天的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探索与研究价值。

一、绘画美

丰子恺先生的绘画成就最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漫画作品上。他从小受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漫画创作中,他扎根传统文化,以传统文人画为根基,结合了漫画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人思想和创新力。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极具传统文人画特色,他是在吸取文人画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新的艺术形式,将生活日常与自己的奇思妙想结合,还与诗、书、画、印等传统文人画元素相结合,特有的艺术形式与他的文人漫画实现了完美融合。在丰子恺先生的美术语言中,无论是主题、落款还是印章等,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画一以贯之的文人修养[1]。

(一)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是传统文人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子恺主张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观点,他的作品生动证明了“绘画与文学握手”的观点,这与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各门类艺术之间都有相通之处,而文学与绘画更是如此,尤为微妙,探究起来非常有趣[2]。这表明他认为绘画与文学可以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发挥各自不同的艺术功能。他认为“漫画是链接绘画与文学的一种非常有力的艺术形式”[2] 。在他的漫画作品中,绘画与文学的巧妙结合无处不在。比如他的作品《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图1)中,画面中的人物在怡然自得地垂钓,一艘小船停靠在岸边,草屋隐于山崖之下。天空中出现了大片的淡黄色,预示着黄昏的到来,几棵松柏立于其中,构成了一幅祥和静谧的画卷。画面左上角的画题“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表现他化炮火为晚霞的新奇大胆想法,暗示战争的胜利。倘若此画不与文字相映衬,其艺术之美就会大打折扣。

(二)书法用笔

丰子恺的书法以行书为主,笔力刚劲,又富有自然之趣,体现其非同凡响的独有特征。丰子恺早年苦练魏碑书法,其书法多以碑笔入书,笔力刚健。在《书法略说》中,丰子恺曾经说过,外国人并不把文字视为美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中国,书法与绘画是并列的。所谓“书画”,它们是两种同等高深的艺术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外国的文字往往只是一种实用工具;而中国文字除实用以外,还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独到之处[3]。因此,每当丰子恺在绘画时遇到瓶颈,他就会让自己沉浸于书法的世界里,以书法之精神来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这一点在他的漫画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在漫画《云霓》(图2)中,可以看到两位农人倚着杆子踏水远眺的生动场景。丰子恺用了非常简洁的笔触,却成功将人物的姿态表现得十分生动逼真。他的笔意连贯流畅,画中线条苍劲有力,能使人从中感受书法的造诣。丰子恺先生在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笔墨线条之美,同时也是他书法之美的重要体现,正是由于他在书法方面具有的深厚造诣,才能够让他的漫画展现如此有趣的笔墨特点。

(三)画中有诗

在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古诗词。正如文人画的核心是“画中有诗”,丰子恺先生更深层次的心灵感受通过漫画得以表达出来。在他的漫画中,古诗词的辅助使得漫画充滿了诗意和韵味。例如在他的漫画《欲上青天揽明月》(图3),画面中一位女性站在窗前,怀抱着她的婴儿,婴儿向窗外伸出小手,一边喊着,一边注视着圆月。这幅画的题目来自李白的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丰子恺深深地热爱着诗词,他的漫画作品中,诗词往往与漫画相得益彰。他的文人漫画将日常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挖掘出来,使它们能够相辅相成,呈现更多的韵味,也让人看到了更多的生活性。这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完整地表现出来。

二、音乐美

丰子恺先生在音乐方面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的美育思想。他在生活中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与各项其他艺术教育思想相结合,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艺术应该是在各方面都对人产生影响的一门学问,这需要将艺术教育拓展到更高远的境地中。

“大艺术科”思想是丰子恺先生对待美育的核心观点,用来阐明学校中艺术教育应该何去何从。所谓“大艺术科”的美育观,指的是把艺术精神融入全部一切的教育之中,从而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最终目的[4]。“大艺术科”的核心理念是不能仅依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应当把艺术教育拓展到更广阔、更高尚的境界,即“心为主,技为从”。通俗地说,即艺术教育应该以培育学生的艺术心灵为主,将艺术技能的训练作为辅助,倡导不仅要让学生单纯掌握艺术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不把艺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而把对学生思维模式的改造提到更高的位置,使艺术的教育与艺术的生活齐头并进。丰子恺先生将其“大艺术科”的核心思想总结为“艺术心”,即艺术之心,在拥有它之后,人们便可以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看待世界,最终实现“艺术化的人生”这一终极目的。在教育中,他提倡“心为主,技为从”的理念,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是在于教会学习者采用审美的眼光来不断探索、发掘现实中每一处地方的“真、善、美”,成就一颗“艺术心”。

(一)真心

這里所提及的真心与晚明时期李贽的“童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指运用纯真无邪的眼光去探究万物的真谛和使自身精神不断提升的一种境界。这是不受艺术观念所束缚的一种心态。丰子恺认为:“这种态度就是艺术态度,和小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是相近的。将事物都隔绝于脑海之后,就可以切断其与世界和我之间的关系。万事都有它自身独立的状态,而我所看到的是事物自身的形态。众生都需要这样的心态。艺术教育正是教育人们采用‘绝缘的态度去对待问题,也就是让人们像小孩子一样去做事,抛弃世俗的功利色彩、蒙尘之心,只用澄澈的内心去观察事物。”在《关于儿童教育》中,丰子恺先生指出了“童心”在艺术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艺术教育旨在教授一种处世态度,即用绘画和欣赏艺术的方式来看世界。换句话说,艺术教育教授的是“绝缘”的方法,即教授人们像小孩子一样看待事物,就是培养“童心”,不断培养人的审美兴味。小孩子的生活以追求趣味为主,为了趣味进行游戏,为了趣味也可以废寝忘食。这种生活,对于成人来说已经十分遥远了。丰子恺先生倡导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去观察生活,学做小孩子,就是保持小孩子一样的心境,抛弃功利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真相。

(二)善心

善心即仁爱之心。丰子恺在《桂林艺术讲话之二》一文中说,我国大多数人对艺术的概念一直“糊里糊涂”。他们往往以绚丽、繁杂或新颖的外表来定义这是否为“艺术”,甚至有时会把不雅观的东西也定义为“艺术”,而且周围的人看见或听见也不会感到奇怪。“艺术以仁为本”,在这一点上,丰子恺先生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的“仁爱”观念如出一辙。“仁”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儒家认为“仁”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观念,其他的礼、义、廉、耻、孝、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仁”在五常之中居于首位,在抚育人成长、培育完善人格方面有重要意义。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再进行教育工作,才能带领学生欣赏高品位的艺术,拒绝那些所谓的“艺术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进而不断吸收那些有正能量的、积极有益的艺术作品,领会它们的精神内涵,获得实质性的审美情趣的提升。

(三)美心

美心即审美之心。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审美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道德教化,艺术教育通过让学生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获得心灵的感染,启发他们思考和认识,在艺术中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哲学以理服人,而艺术是以自身之情来打动学习者,使其全身心得到净化。艺术教育对于学习者的“艺术之心”来说,还必须培养其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双眼不断探索,发现身边的美。对美的艺术品的欣赏,辅以教师的审美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进入真正的审美世界。

三、结语

丰子恺先生一生从未停止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美育思想,对当今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他致力于将艺术打造成全科教育,而不是仅限于课堂内的音乐或美术课,这与教育部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观念是高度吻合的,丰子恺先生提出的美术和音乐教育理念和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瑰宝。

作者简介

杜云翔,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科瑞,赵思圆.多维视角下的丰子恺音乐美育思想构建[J].审美与教育,2022(7):225-228.

[2]丰子恺.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丰子恺.丰子恺文集·艺术(卷四)[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邬敏浩.试论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文人画丰子恺漫画
文人画文人
文学自由谈(2023年6期)2023-11-29 00:57:22
爆炒米花
“文人画”里写春秋
公民导刊(2022年4期)2022-04-15 21:03:14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08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4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百科知识(2016年18期)2016-10-28 00:17:35